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秦伯强:太湖上的守望

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在太湖边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常年忍受着孤独,克服着种种困难,从事太湖湖泊研究和水质监测等工作,为科学维护太湖环境奉献自我,太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站站长秦伯强就是他们的带头人。 1963年,秦伯强就出生在太湖的西山岛上,他喝着太湖水长大,继而因求学而离开,直到1995年,学有所成的他又回到太湖,通过从事湖泊研究将自己的一生与养育了他的太湖维系在一起。 1980年,秦伯强考取河海大学工程水文及水资源专业,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9年,他来到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攻读博士,师从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施雅风。 攻读博士期间,秦伯强开始了他的野外考察研究工作,当时他的主要工作地是新疆、青海等地的野外湖泊,那时做野外湖泊研究工作的寂寞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第一次去时,开始感觉很兴奋,等到第三次,我就不太想去了,没一个熟人和朋友。每年都要在新疆待半年时间,就在野外观测解冻后的天气、水温和水质,最后还是坚......阅读全文

秦伯强:太湖上的守望

  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在太湖边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常年忍受着孤独,克服着种种困难,从事太湖湖泊研究和水质监测等工作,为科学维护太湖环境奉献自我,太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站站长秦伯强就是他们的带头人。  1963年,秦伯强就出生在太湖的西山岛上,他喝着太湖水长大,继而因求学而离开,直到1995

太湖治污,多亏这些“医生”

  今年是太湖水危机发生十周年。当年蓝藻堆积、湖水恶臭、自来水厂关停、市民疯抢矿泉水的场景,至今让人心有余悸。  令人高兴的是,尽管10年来太湖流域的人口增加了1000多万、GDP翻了一番,但太湖水质没有继续恶化,蓝藻水华也没有大规模暴发。  太湖转危为安,一个鲜为人知的群体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被称

《科学》报道太湖蓝藻水华防控领域的观点

  在9月2日出版的《科学》杂志(Science)杂志上,该刊物亚洲区主编Richard Stone以China Aims to Turn Tide Against Toxic Lake Pollution为题报道了中国近年来在太湖蓝藻水华控制方面的工作、思路及前景,该文是在大量采访中

秦伯益院士:呼唤大学精神的回归

  有一种历史现象叫回归,回归才有进步,才有健康的持续的进步。   文艺复兴是提倡古希腊罗马文化,提出人本主义思想体系,使人性回归。启蒙运动是批判蒙昧主义,使人的理性回归。中国唐朝的古文运动,是提倡先秦和两汉文化传统,使文风和社会风气回归。   粉碎“四人帮”后真理标准的讨论,纠正了以最高领导人

《Science》发表中科院研究成果

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美国北卡罗琳娜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317卷)发表了今年夏季太湖蓝藻水华大量暴发的现场报道。 原文检索:Science 31 August 2007:Vol. 317. no. 5842, p. 1166 DOI: 10.1126/science.3

秦伯益院士痛批:应试科研如同学术“高考”

“创新庸俗化,协作表面化” “论证之初‘同心同德’,制定计划‘同舟共济’,经费到手‘同床异梦’,遇到分歧‘同室操戈’,最后变成‘同归于尽’”——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日前在广州出席一个论坛时,以“五同”概括科研协作中的“怪现状”,辞锋尖锐,痛批当下科技创新庸俗化之风。 现年75岁的秦伯益曾任军事医学科

聚焦污染:盘点治污战役中的科技身影

  几乎是踩着全国两会的尾巴,雾霾又来了,再一次成为盘踞华北上空的主角。这样的窘境,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前不久发出的治霾“悬赏”通告,显得更为迫切。   “国家为此将设立专项基金,不惜重金组织最优秀的相关科学家攻关,抓紧把雾霾形成的未知因素找出来,使治理雾霾更加有效。”3月15日,李克强会见采访十

千岛湖水质水华预测预警系统上线

   螺黛一丸,碧岫千寻,“千岛碧水画中游”,风光迤逦的千岛湖令人向往。但更重要的是,这里因水质优良而成为长三角地区的战略水源地。   “水质安全保障是千岛湖水环境保护的头等大事”。已经守望太湖20余载的秦伯强深知科学保护“一方净水”的重要性。   基于10余年的研究积累,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

秦伯益院士:不能再对“中式卷烟”听之任之

   在全球各种经济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的排行榜上,中国经常是总量很高、人均很低。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烟草行业,不仅生产总量世界第一,而且人均也是世界第一,利税也是世界第一。中国人口占世界20%,却吸掉了全世界40%的卷烟。同时中国也是烟害的“世界第一”,中国现有吸烟者3亿人,每年因烟害死亡100多万

秦伯益等三院士曾指控谢剑平学术造假

 插图 老牛  自从谢剑平2011年底入选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以来,外界对他的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  谢剑平曾在当选院士后表示:“研究出最大限度减少危害的新方法,是我们烟草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杨功焕认为,谢剑平的说法极具欺骗性:“到目前为止,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