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02 16:11 原文链接: 籼粳稻耐高温差异染色质三维结构机制被揭示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谷晓峰团队和合作者在BMC Biology上发表论文。该项研究首次揭示了籼稻和粳稻染色质三维空间结构在高温胁迫下发生重组的动态变化,为深入研究水稻响应环境胁迫信号的表观遗传精准调控机制和设计改良提供了新途径。

  真核生物染色质三维空间结构在基因转录调控和控制多种生物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染色体构象捕获技术如Hi-C等得到了广泛应用,染色质三维结构研究取得了多项重要发现,鉴定了区室结构(A/B Compartment)、拓扑结构域(TAD)等,揭示了染色质三维结构与基因组功能高度相关。此外,在少数真核生物中报道了环境变化对染色质三维结构的影响。然而,作物染色质三维结构响应逆境胁迫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研究以粳稻品种“日本晴”和籼稻品种“93-11”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空间结构(Hi-C seq)、染色质开放性(ATAC seq)等方法对染色质三维结构和可及性在高温胁迫下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高温胁迫条件下,粳稻“日本晴”和籼稻“93-11”的染色质三维空间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引发了不同层级结构单元的变化,并且互作强度出现显著下降,互作距离明显变长。进一步发现,高温胁迫下三维结构变化影响了染色质可及性(ATAC)的富集分布,“93-11”比“日本晴”表现出更多的基因动态表达和染色质可及性变化,这与“93-11”具备更强的高温耐受性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发现全基因组ATAC信号显著与DNA 腺嘌呤甲基化(6mA)修饰位点重叠,揭示染色质可及性变化可能和DNA 6mA协同调控水稻的高温胁迫响应。DNA 6mA是华中农大周道绣团队、谷晓峰团队在水稻中发现的一种新的表观遗传标记,之前研究表明DNA 6mA修饰与水稻的高温应激相关。

  综上所述,该研究通过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品种的Hi-C seq、ATAC seq和RNA seq的多组学联合分析,揭示了籼粳间响应高温胁迫过程中染色质三维结构动态变化规律,强调了从染色质三维结构层面深入研究胁迫响应的的重要性。

相关文章

科学家揭示体外组装和体内染色质纤维普遍折叠模式

9月13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平研究组在国际期刊《细胞报告》(CellReports)在线发表论文,利用冷冻电子断层三维成像方法,揭示了体外组装和体内染色质纤维一种普遍存在的双螺旋折叠模式。在......

NatureMethods:北大汤富酬团队揭示单个细胞内高阶染色质结构

调控基因组元件的高阶三维(3D)组织为基因调控提供了拓扑基础,但尚不清楚哺乳动物基因组中的多个调控元件如何在单个细胞内相互作用。2023年8月28日,北京大学汤富酬团队在NatureMethods(I......

生物物理所揭示染色质组装因子CAF1介导核小体装配的结构基础

在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结构的重新建立对于维持基因组完整性和表观遗传信息传递至关重要。DNA复制一方面破坏母链DNA的亲本核小体,另一方面新生核小体必须在DNA子链上重建。染色质组装因子CAF-1......

揭秘早期哺乳动物的发育过程

由于小鼠的易实验性和强遗传性,其一直是生物医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动物模型。但是,胚胎学研究发现,小鼠早期发育的许多方面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从而使有关人类发育的推论复杂化。英国剑桥大学等研究团队合作构建了......

新进展!构建新型双碱基编辑器

碱基编辑器是基于CRISPR/Cas9发展的新一代基因组编辑技术,可诱导单个碱基的突变,而鲜有关于特异性介导A-to-G和C-to-G双突变的碱基编辑工具的研究。此外,关于碱基编辑系统与染色质环境之间......

图像分析在植物染色体和染色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染色体核型分析对遗传进化和多样化的研究有重要作用,详细的染色体图谱被认为有助于植物育种,并帮助生物学家进行基本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图像分析在染色体核型研究中应用广泛,然而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染色质结构图......

中外科学家合作揭示开花植物染色质浓缩新机制

染色质经过螺旋缠绕浓缩形成染色体的过程,对于维持真核生物细胞正常体积至关重要。之前的研究表明染色质浓缩发生在异染色质区,而常染色质区为方便转录过程则停滞在松散状态不被浓缩。近期,来自清华大学和英国约翰......

中国中东部岩石圈三维结构成像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夏少红团队联合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以及南方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利用程函方程面波成像方法,在中国中东部岩石圈三维结构成像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研......

Nature:解析人源PBAF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结合核小体的结构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陈柱成教授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题为“人源PBAF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结合核小体的结构”(Structureofhuman......

科学家绘制人类单细胞染色质可及性图谱

在人类细胞中,总长约2米的基因组DNA通过与组蛋白缠绕形成核小体,并经过螺旋折叠等方式盘绕形成染色体进而团聚于直径10微米的细胞核中。在细胞内的DNA需要进行转录等活动的时候,DNA才会从组蛋白中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