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生物能量学的损伤,常常伴随着过度的活性氧(ROS)的产生,是包括心脏在内的对能量需求高的器官的一种基本的疾病机制。建立一个更健壮、更安全的细胞动力中心,以保护这些重要器官。

  2019年7月31号,北京大学王显花研究团队等人在Cell 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题为NDUFAB1 confers cardio-protection by enhancing mitochondrial bioenergetics through coordination of respiratory complex and supercomplex assembl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NDUFAB 1是线粒体能量和活性氧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通过协调呼吸复合物和超复合物的组装,从而为心力衰竭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线粒体被称为“发电站”,是心脏生物能的核心。作为能量代谢的有害副产物,活性氧(ROS)也是从呼吸电子传输链(等)释放出来的,过量的活性氧排放会导致蛋白质、脂质甚至遗传物质的氧化损伤。研究表明,在编码线粒体蛋白基因突变的个体中,超过50%的人最终发展为心肌病,表明心脏能量学缺陷及其相互关联的Ros代谢是心脏病的基本疾病机制之一。建立一个更健壮的细胞动力室,减少活性氧的排放,有望在压力大的条件下保护心脏。

  线粒体能量产生中最重要的因素是ETC,它由细胞器内膜中的四个多异型配合物(配合物I-IV)组成。它们催化向外质子运动,形成跨膜电化学梯度,驱动ATP合成的ATP合成酶(复合物V)。单独的ETC复合物也可以组织成不同组成和化学计量的超复合物(SCs),最近用低温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这些复合物被认为能更有效地引导电子转移,限制ROS生成,保护复合物中易受氧化损伤的部位,并稳定单个复合物。相互作用下,SC的形成是根据细胞代谢的变化而动态调节的,SC的缺失与心脏衰竭有关。因此,加强SC的形成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使线粒体更有效、更安全。

NDUFAB 1过表达可保护心脏免受IR损伤

  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亚基AB1(NDUFAB 1),又称线粒体酰基载体蛋白(NDUFAB 1),通过赋予线粒体能量代谢能力和效率,发挥了强大的心脏保护作用。NDUFAB 1不仅是一个复合物I亚基,而且通过调节铁硫生物合成和配合物Ⅰ亚基的稳定性,协调呼吸复合物Ⅰ、Ⅱ、Ⅲ和超配合物的组装。Ndufa 1在小鼠心脏特异性缺失导致生物能量学缺陷和ROS水平升高,导致进行性扩张型心肌病,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和猝死。Ndufa 1的过表达在抑制活性氧生成的同时,有效地增强了线粒体生物能学,保护心脏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该研究发现NDUFAB 1是线粒体能量和活性氧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通过协调呼吸复合物和超复合物的组装,从而为心力衰竭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关文章

新方法通过皮肤检测心脏疾病

俄罗斯科学家研发出世界上第一种不需要侵入人体即可检测慢性心力衰竭的方法。研究人员称,通过激光照射皮肤进行诊断将成为现有侵入性方法的理想替代。相关研究发表在《生物光子学杂志》上。萨马拉国立科罗廖夫大学科......

新方法通过皮肤检测心脏疾病

俄罗斯科学家研发出世界上第一种无需侵入人体即可检测慢性心力衰竭的方法。研究人员称,通过激光照射皮肤进行诊断将成为现有侵入性方法的理想替代。相关研究发表在《生物光子学杂志》上。萨马拉国立科罗廖夫大学科研......

人工智能现可识别5种心衰用于指导风险预测和治疗

心力衰竭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但可由多种因素引起,需要不同的治疗。现在,研究人员利用一个大型的、基于人群的数据集训练了多个机器学习模型,以确定心力衰竭的五种亚型,这可能会更好地为治疗、病人教育和未来风险......

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在心脏病发作后出现死亡

根据2023年心力衰竭大会上的一项研究,与男性相比,女性在心脏病发作后死亡的可能性是男性的两倍以上。即使控制了其他健康因素和治疗时间,这种差异仍然存在,老年妇女的不良后果率甚至更高。这种差异的原因仍然......

基因编辑细胞治疗大鼠心力衰竭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20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利用CRISPR编辑的人类心脏细胞注射到罹患慢性心力衰竭的大鼠体内,结果表明,这一方法能使更多大鼠存活,并延长其运动时间,相关技术的人体试验可能在202......

30岁学生心力衰竭,年轻人需关注心脏病征兆

心肌炎、心律不齐、心动过速……受到这些症状困扰的,不只是中老年人,还有很多年轻人。在过去10年中,40岁以下人群的心脏病发作概率一直在增加。然而,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心脏病在年轻人中越来越常见,但......

首次全面单细胞分析表明:心力衰竭由不同基因突变引起

一个国际联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个体遗传缺陷以不同方式导致心力衰竭。该研究基于对健康和衰竭心脏的心脏细胞进行的首次全面单细胞分析,从而确定导致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的分子和细胞机制是由每位患者携带......

单身贵族注意!未婚的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增加58%

当代年轻人关于结婚的念头越来越弱,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涨到了28.67岁,90后初婚年龄大幅推迟。另外,相比10年前,2020年初婚人数降低到了......

新研究!人工智能方法区分心衰患者预后反应

尽管治疗方法有所进步,但心力衰竭和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很高。近日,英国研究团队提出一种新的人工智能方法,可以更好地评估多重和更高维度的共病相互作用,并重新定义了心房颤动所致心衰患......

新进展:增加心肌细胞中的新型lncRNA可抑制心力衰竭

近日,发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日本熊本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确定了一种新型lncRNA,即Caren(心肌细胞丰富的非编码转录物),它在心肌细胞中大量表达,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