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加州出现的新冠病毒突变株Epsilon(B.1.427和B.1.429),曾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 “需要关注的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VOC),研究发现Epsilon可能使得一部分单克隆抗体类药物效力下降,mRNA疫苗激发机体产生的抗体中和效力有所下降,但并没有消失无效。目前,Epsilon的传播范围并不是很广,主要在美国加州等地区,因此最近世界卫生组织更新了评估结果,建议对其做进一步的监测(Further Monitoring)。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已经出现了多种病毒变异株,引发了民众对疫情防控的担忧。

  2021年6月24日,《细胞》杂志发表了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实验医学系

  Charles Y. Chiu 团队的文章,系统分析了新冠病毒加州突变株的生物学特征 [1]。该研究发现,加州突变株主要是两个支系,即B.1.427和B.1.429,主要特点是N端区域(NTD)的S13I突变、W152C突变和受体结合区域(RBD)的L452R突变。

  这一突变株,被世界卫生组织(WHO)重命名为Epsilon。分析发现,该突变株出现于2020年5月,传播速度比野生毒株快18.6%–24%。到2021年1月,加州超50%的新冠检测阳性者是被B.1.427/B.1.429感染。迄今,全球已有35个国家检测到Epsilon突变株。

图1 Epsilon突变株B.1.427/B.1.429的分布 | 图源[1]

  与先前的英国突变株B.1.1.7(Alpha)、南非突变株B.1.351(Beta)和印度突变株B.1.617(Kappa/Delta)相似,B.1.427/B.1.429更快的传播速度以及突变可能引起的免疫逃逸,可能使现在临床上使用的单克隆抗体类药物效力下降,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不佳。因此,B.1.427/B.1.429曾被列为 “需要关注的突变株”(Variant of Concern,VOC)。

  Charles Y. Chiu 团队采集了9名新冠康复患者的血清,并进行了病毒中和实验,结果显示血清中和B.1.427/B.1.429突变株的效力下降了4.0到6.7倍;同时,该团队还采集了12份完全接种(两剂)辉瑞的BNT16b2疫苗或Moderna生产的mRNA-1273疫苗的志愿者的血清,发现抗体的中和效力下降了两倍。

图2 抗体对B.1.427/B.1.429突变株的中和效力略有下降 | 图源[2]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生物化学系 David Veesler 团队也关注了中和抗体对加州突变株的效力变化情况。该团队采集了30名志愿者的血清样本,其中15人完全免疫了辉瑞/BioNTech生产的BNT162b2疫苗,另15人完全免疫了Moderna生产的mRNA-1273疫苗,采集时间为免疫结束后7到27天。中和实验结果和Charles Y. Chiu团队实验结果相似,两种疫苗激发产生的抗体中和B.1.427/B.1.429突变株的效力分别下降了2.3倍和2.4倍。David Veesler团队也采集了9名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的血清,发现抗体中和B.1.427/B.1.429突变株的效力下降了3.4倍 [1]。

图3 抗体对B.1.427/B.1.429突变株的中和效力略有下降 | 图源[1]

  B.1.427/B.1.429中的L452R突变点位于新冠病毒S蛋白的受体结合区域(RBD)。随后,研究人员检测了34种(其中6种已经在临床应用)RBD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对B.1.427/B.1.429中和效力的改变。结果显示,14种单抗的中和效力下降。对于6种临床应用的单抗来说,regdanvimab和etesevimab的中和效力下降,bamlanivimab的中和功能完全丧失,其他3种抗体的中和效力未受影响 [1]。

图4 应用于临床的单克隆抗体对B.1.427/B.1.429中和效力的变化 | 图源[1]

  研究还发现,N端区域(NTD)的S13I突变和W152C突变使10种特异针对NTD的单克隆抗体对B.1.427/B.1.429的中和效力完全归零。

图5 针对NTD的单克隆抗体的中和效力变化 | 图源[1]

  通过这两项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现在市场上的mRNA疫苗激发机体产生的抗体对B.1.427/B.1.429突变株,也就是Epsilon突变株的中和效力有所下降,但并没有消失无效,临床上得以应用的单克隆抗体的中和作用变化不一,有些单抗仍能强效的中和B.1.427/B.1.429。

  乐观地讲,疫苗免疫(至少说mRNA疫苗)还是能够抵抗突变株的侵扰

  目前,对于B.1.427/B.1.429突变株,世界卫生组织更新了对其风险的评估,建议对其做进一步监测(further monitoring),意为该突变株可能构成未来的风险,但流行病学的影响证据还不清楚,需要加强监测和重复评估 [3-4]。


  参考资料:

  [1] Matthew McCallum, Jessica Bassi, Anna De Marco, et al,. SARS-CoV-2 immune evasion by the B.1.427/B.1.429 variant of concern. Science 01 Jul 2021: eabi7994. DOI: 10.1126/science.abi7994

  [2] Deng X, Garcia-Knight MA, Khalid MM, Servellita V, et al,. Transmission, infectivity, and neutralization of a spike L452R SARS-CoV-2 variant. Cell 184, 3426–3437, June 24, 2021. doi.org/10.1016/j.cell.2021.04.025

  [3] https://covid.cdc.gov/covid-data-tracker/#variant-proportions

  [4]https://www.who.int/en/activities/tracking-SARS-CoV-2-variants/

相关文章

研究揭示新冠病毒诱发炎症风暴的分子机制

2023年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薛愿超课题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王健伟课题组及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周溪课题组合作在《Molecular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quo......

最强新冠变异株快速蔓延全球12国元旦前后或临感染高峰

近期,一种名为JN.1的新冠变异株正在全球快速蔓延,并已在12个国家被发现。据英国和美国卫生机构声称,该变异株是当前已知的增长最快的新冠变异株,预计可能引发新一轮新冠感染浪潮。传播最快新冠变异株来袭当......

最新研究进展!复旦中山团队揭示血清蛋白质与代谢组的奥秘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自爆发以来,已成为目前较为严重的流行病之一。血清蛋白质/代谢物是监测新冠-宿主间炎症反应及免疫应答的灵敏靶标,但其在奥密克戎毒株轻症感染人群中,尤其是在接种疫苗的患者体内特征性变化仍不......

Lancet子刊|新冠追踪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新发现!

部分民众总感觉“阳康”后一直有不舒服的现象,在近期中国科学家发表的一项重磅研究中得到了分子层面的科学论证:新冠病毒会对部分感染者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涉及肺、肾、脑、运动能力、血糖、疲劳、嗅/味觉异常、......

科普只需几秒PTRTOF在线飞行时间质谱仪器仅靠呼气可快速识别新冠病毒

2020年7月,位于法国里昂的CroixRousse医院宣布,他们正在使用一款新型的高灵敏度人体呼出气体分析仪,该仪器有望在几秒钟内快速识别和检测出新冠病毒。这款分析仪器的运作方式与传统PCR测试不同......

赛默飞LDT案例:靶向PRM蛋白定量方法助力新冠病毒快速检测

XpresysLung作为IDH公司的诊断产品,给肺部结节患者带来福音,该方案利用血液蛋白质组学技术针对组学水平下挖掘出来的潜在标志物进行进一步筛选,并利用算法在实际样本中学习,最终挖掘出13个bio......

Nature:科学家识别出冠状病毒进入人类细胞的特殊受体

引起COVID-19的SARS-CoV-2病毒会导致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综合征,这或许就与2019年出现的已知会引起轻度季节性感冒的其它冠状病毒形成了对比,同时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为何一种冠状病毒对人类所......

Cell:揭示新冠病毒在受感染的宿主细胞中启动病毒复制机制

人们对SARS-CoV-2冠状病毒在感染过程中如何启动它的复制过程尚不完全清楚。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亥姆霍兹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人类蛋白SND1与SARS-CoV-2蛋白NSP9共......

支原体肺炎发病急升,低龄化趋势明显,该如何有效治疗?

近期,支原体肺炎在我国的发病有所上升,特别是在广东、福建等南方地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显著。支原体肺炎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其致病方式与新冠病毒完全不同。今年,支原体肺炎的发病呈......

研究揭秘新冠变异毒株OmicronBA.1、BA.2和BA.5的传播适应性和致病性

伴随病毒变异不断涌现,新冠疫情仍在持续。其中,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BA.1、BA.2和BA.5作为主要的变异毒株在全球范围造成广泛的感染,因此引起了科学界和公众的高度关注。这些先后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