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四个月,杭州联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联川生物”)自撤单后再度启动IPO上市工作。日前,联川生物在浙江证监局进行上市辅导备案登记,辅导机构为国金证券。

  联川生物成立于2006年,一直以来专注于基因治疗领域,建立了翻译转录组学、表观调控组学、微生物与基因组学及蛋白与代谢组学四大服务条线。公司基因测序服务业务全面覆盖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境内外一流科研院所。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是7861.26万元、1.52亿元、2.05亿元,同期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是-429.31万元、2277.63万元、3739.44万元。其中,报告期内,翻译转录组学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23.81%、39.30%和48.98%,逐年上升并成为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

  在招股书中,联川生物表示,公司现阶段布局合成生物学技术集群,并逐步将DNA合成技术应用于公司的科研服务、临床应用的相关业务中,且已具备基因合成业务产业化的技术基础。

基因测序竞争愈烈 上市之路受阻

  近年来,基因测序领域竞争愈烈已近乎共识,而梳理时间线可知,联川生物的上市之路的确道阻且长。

  2017年5月,联川生物于全国股转系统进行股票挂牌公开转让,并于2020年5月终止挂牌。期间由于公司未投入使用高通量测序仪,其委外大量基因测序业务,这与联川生物自主测试业务产能不足的问题也成为后续上交所审核问询的关注重点。2022年6月,联川生物IPO申请获受理,随即一年不到公司便主动撤单。

  个中端倪可从联川生物对上交所审核问询函的回复里看出。

  联川生物表示,公司目前处于产业链中游,作为面向基础研究的基因测序服务提供商,其竞争对手包括国内的诺禾致源(688315.SH)、华大基因(300676.SZ)、贝瑞基因(000710.SZ)等。

  其中,诺禾致源2021年面向基础研究的基因测序服务相关营收9.29亿元,所占市场份额为16.98%;华大基因同期类似服务营收6.42亿元,市占比例11.73%。其数据均远超市占比例仅为3.74%的联川生物。

  对此,联川生物坦言:“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相比诺禾致源、华大基因等国内领先基因检测企业,存在一定差距。”尽管其同时声称公司在翻译转录组学、表观调控组学等细分业务中具有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

  如今随着联川生物投入使用高通量测序仪,公司自测序产能不断提升。不过也有市场观点认为,联川生物并未给出委外业务与自测序业务的具体金额比例,故其今后能否走出基因测序产业中下游的竞争红海,仍有待考察。

布局蓝海市场 DNA合成技术或为新增长点

  对联川生物而言,是否有其他的破局之法?答案或许是肯定的。

  根据BCC Research的预测,全球寡核苷酸(DNA合成的引物)合成市场将从2021年的61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102亿美元,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0.7%。

  联川生物表示,合成生物学领域是生物技术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公司高度重视合成生物学技术的产业化研究,目前已经将部分研究成果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同时开展了相关专项业务。

  据招股书显示,联川生物此次上市拟投资项目的投资总额为6.88亿元,拟投入募资6.08亿元,主要募投项目分别是基因科技产品及服务平台扩产升级项目、分子诊断试剂研发项目、DNA合成平台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DNA合成平台研发项目拟投入募资9064.15万元,仅占投资总额约13%。然而其投资额占比较低并不意味着联川生物的DNA合成布局容得小觑。

  从合成生物产业链来看,联川生物所掌握的第二代高通量DNA合成技术主要应用于上游环节,具有高壁垒属性。上游企业基于合成技术提供寡核苷酸池、基因合成、DNA文库、DNA存储载体等产品。据悉,联川生物是国内少数掌握第二代高通量DNA合成技术的企业之一。

  举例而言,联川生物通过利用DNA合成技术能以更低成本实现更高性能的引物、接头、探针等原材料的制备。2019至2021年间,联川生物在液相捕获定制化探针、全外显子捕获探针等原材料范围内,分别实现54.12%、52.37%和79.8%的外购试剂替代。

  研发团队方面,截至去年6月,联川生物核心技术人员6人,研发团队57人,占公司员工20.07%,且具备多学科综合背景,掌握基因设计、寡核苷酸合成、基因拼接纠错等一系列DNA合成技术,为DNA合成平台研发项目的实施提供必要的人员基础。

  看似DNA合成技术有望成为未来全新增长点,不过联川生物仍在招股书中如此提醒:“公司在分子诊断业务和DNA合成技术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研发,已经积累了一批潜在业务,但尚未形成规模收入。”

  “合成生物学业务目前仍处于蓝海状态,公司仅出售少量自主合成的引物、探针等,尚未实现规模化销售。”联川生物表示。


相关文章

迄今最大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公布有望带来新的诊断方法

经过历时5年、超35万小时的基因组测序以及超2亿英镑的投资,英国生物银行30日发布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完成了这一有史以来最受瞩目的同类项目。英国生物银行首席研究员罗里·柯林斯表示,......

美国FDA获批在即!CRISPR能否改写医药业历史?

全球首款CRISPR基因编辑疗法获FDA批准在即,或将掀开新篇章,颠覆整个医学界并带来新的投资机会。据媒体周六报道,美国福泰制药(VertexPharmaceuticals)与瑞士CRISPRTher......

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发现188个新型CRISPR连接基因模块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近日在数十亿个蛋白质序列中发现了188个罕见且以前未知的CRISPR连接基因模块,其中包括新的VII型CRISPR-Cas系统。这一新发现为利用CRISP......

PacificBiosciences单分子实时测序

PacificBiosciences单分子实时测序PacificBiosciences单分子实时(SMRT)测序使用特殊的环接头,通过链置换扩增(SDA)或多置换扩增(MDA)从dsDNA片段中生成s......

DNA测序市场

DNA测序市场:快照DNA测序预计将在2021-2031年的预测期内显示出有希望的增长,因为它在微阵列和其他分析方法等各种应用中的执行。DNA测序具有成本效益,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速度,甚至可以从低样本......

DNA测序市场规模和份额分析增长趋势和预测(20232028)

DNA测序市场分析基准年的DNA测序市场价值104.0954亿美元,预计到预测期末将达到238.856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8.61%。COVID-19大流行对所研究的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因为它增......

全球基因组测序市场展望与预测(20212026)

行业洞察2020年全球基因组测序市场规模为29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50亿美元,2021-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9%。癌症病例的不断增加正在成比例地增加市场上基于测序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数量......

带您了解单分子测序技术

单分子测序技术,也被称为纳米测序技术,是通过纳米孔只允许一条链进入的方式,根据碱基的荧光或者电流阻断来识别碱基序列的一种新型测序技术。这种技术包括PacBio技术和Nanopore技术两种主要方法。P......

一二三四代测序如何分类。本文揭晓答案

作为生命科学及医疗产业“皇冠上的明珠”,基因测序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广泛运用于与健康相关的各类场景中,如孕产前筛查及遗传病检测、病原微生物诊断及溯源、肿瘤防治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场景,极大地助力了全......

第四代测序技术原理

以OxfordNanoporeTechnologies为代表的纳米孔测序技术与其他测序技术不同的是,它基于电信号而不是光信号。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技术革新:一、单分子DNA从纳米孔通过;二、纳米孔上的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