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09 16:20 原文链接: 肿瘤治疗新技术:不可逆电穿孔技术

  不可逆电穿孔技术(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IRE)是一种电能产生的生物效应。当细胞暴露于短脉冲的高压电场时,细胞膜对于离子和大分子的通透性增加,形成纳米级孔隙,使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程度加大,该效应即为电穿孔。电穿孔可以是可逆的,也可以是不可逆的。特定条件(如极大的电场强度)可使这种通透性的增加成为永久性改变,孔隙会导致细胞内外环境失衡,最终诱导细胞凋亡坏死,被称为不可逆电穿孔。

  不可逆电穿孔技术最早发现于18~19世纪,有科学家发现在莱顿瓶中放置的红细胞会发生形态改变。20世纪前半叶,陆续有研究者发现,高压电场可使生物组织的膜结构发生可逆或不可逆的穿孔效应。20世纪中期,可逆电穿孔技术被用于体外DNA电转移研究和体内电化学疗法。20世纪60年代,不可逆电穿孔技术被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利用该技术对细胞的破坏效果进行液体和食物杀菌。随着该技术在医学领域的深入研究,不可逆电穿孔技术开始逐步应用于临床。

  技术特点及临床应用

  该技术在临床领域的应用通常表现为陡脉冲,即采用适当的电气元件和电路设计产生脉宽很短、电压很高的陡脉冲输出,通过特定的导体附件将高压脉冲能量施加在预期治疗部位,以实现杀灭目标区域细胞的目的。目前不可逆电穿孔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恶性实体肿瘤,二是心律失常。二者的本质相同,都是利用不可逆电穿孔技术使治疗区域细胞凋亡坏死。主要区别在于传递能量的电极不同:肿瘤治疗采用针式电极,通过穿刺介入方式作用于靶区,电极布置采用平行结构,空间电场分布较规则;心律失常治疗采用导管电极形式,通过血管内介入方式作用于心脏区域,电极在环形导管头端间隔分布,空间电场取决于导管的结构和形状。

  不可逆电穿孔技术与常规治疗方式相比,最主要的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该技术利用了电能的生物效应,而非温度效应,这样能有效避免因温度传递而导致的周边非预期治疗部位的意外损伤,能够减少某些特定并发症和不良事件;二是该技术仅作用于细胞膜的脂质双层,对血管神经等纤维蛋白组织结构的损伤程度较小,当某些特定关键性部位发生病变而无法采用温度消融方式进行治疗时,该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的可能性。

  目前,我国已批准的不可逆电穿孔技术相关产品包括1个进口产品和2个国产产品,适应症涵盖肝脏肿瘤、胰腺肿瘤、前列腺癌等,还有部分生产企业着手研发生产其他领域的产品。

  不可逆电穿孔技术应用于心律失常治疗领域是最新发展方向,目前欧洲已有个别产品上市,国内也有多个正在进行研发和开展临床研究的生产企业。产品发展速度快,预期应用前景广阔,但仍有待更进一步的临床数据以支持该领域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

  技术审评关注点

  从技术审评角度来看,该类产品的关注重点主要是组织坏死的量效关系。基于该类产品的工作原理,其治疗效果取决于所输出能量对治疗区域不同组织细胞的致死效果,具体影响因素体现为电场强度和作用时间。其中,电场强度取决于输出电压和电极间距,与输出电压成正比,与电极间距成反比;而作用时间的影响因素包括脉冲宽度、脉冲个数、脉冲组数、占空比等。对治疗效果的评价,需要综合上述各项因素,分别对不同治疗参数下相应目标组织的细胞致死情况进行试验,以确认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界限。

  此外,因产品输出的高压陡脉冲具有一定的电气风险,要求脉冲发生器和治疗附件的结构设计对瞬间高压输出具有相应的绝缘性和耐受性。

  不可逆电穿孔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应用,当前正处于临床应用初期和探索阶段,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治疗参数和流程的优化。通过引入治疗计划软件,基于前期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由软件自动计算并规划出电极布置位置和输出参数,从而实现更理想的消融区域形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推广,不可逆电穿孔技术未来还可能演变出更多的临床应用场景,使更多临床患者受益。

  (作者单位: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相关文章

声致压电材料及超声压电动力学肿瘤治疗研究获进展

压电材料产生电荷直接作用于介质或促进活性氧(ROS)的产生,从而实现超声触发的新型肿瘤治疗。声动力学治疗(SDT)是利用低强度超声和声敏化剂产生抗肿瘤效应的治疗方法,具有很强的组织穿透性、时空可控性和......

声致压电材料及超声压电动力学肿瘤治疗研究获进展

压电材料产生电荷直接作用于介质或促进活性氧(ROS)的产生,从而实现超声触发的新型肿瘤治疗。声动力学治疗(SDT)是利用低强度超声和声敏化剂产生抗肿瘤效应的治疗方法,具有很强的组织穿透性、时空可控性和......

全球首创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发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937.shtm......

中国科学家发现肿瘤免疫治疗新方法

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3月17日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许琛琦研究组和李伯良研究组的合作研究成果:“通过调节胆固醇代谢增强CD8+T细胞的抗肿瘤反应”。他们发现“代谢检查点”可以调控T......

首例“核导弹”精准打击肿瘤细胞试验完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425.shtm5月11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举行上海首例肽受体放射性核素疗法(PRRT)临床试验......

科学家用近红外光编程细菌治疗肿瘤

    肿瘤细菌疗法是一种以细菌为主体的肿瘤疗法。但天然菌株的毒性较强、疗效不稳定,限制了肿瘤细菌疗法的应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这一疗法提供了新的契机。......

湖南基本形成省市县肿瘤防治体系

4月15日,由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健康教育宣传中心主办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现场宣传活动在长沙市雨花区举行。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陶学永在现场表示,目前湖南省14个市州及部分县区完成了癌症防治中心......

王亮:细胞免疫治疗还须尽善尽美

“过去,手术、化疗和放疗是治疗肿瘤的三大武器,但近几年细胞治疗和免疫治疗显现出巨大潜力,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力量。”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血液科主任王亮当选为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以下......

肿瘤治疗新技术:不可逆电穿孔技术

不可逆电穿孔技术(Irreversibleelectroporation,IRE)是一种电能产生的生物效应。当细胞暴露于短脉冲的高压电场时,细胞膜对于离子和大分子的通透性增加,形成纳米级孔隙,使细胞内......

肿瘤治疗新技术:不可逆电穿孔技术

不可逆电穿孔技术(Irreversibleelectroporation,IRE)是一种电能产生的生物效应。当细胞暴露于短脉冲的高压电场时,细胞膜对于离子和大分子的通透性增加,形成纳米级孔隙,使细胞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