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9 16:56 原文链接: 药用植物印楝潜抗氧化活性筛选研究获进展

印楝(楝科)是一种典型的热带-亚热带多用途传统药用植物。近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相关研究人员在印楝潜在抗氧化活性的筛选研究中获得新进展,为其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对其进行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相关成果发表在药物化学领域期刊Antioxidants上。

美国国家科学院将印楝报道为“解决全球问题之树”,又称之为“21世纪之树”。印楝不同部位,包括树皮、根、种子、果实、叶子和花等,被广泛用于治疗溃疡、胃肠道疾病、糖尿病和传染病等。现代药理表明,印楝具有降血糖、抗疟疾、抗氧化、抗寄生虫等广泛的药理活性。

目前,印楝中已报道300多种化合物,为其广泛的药理活性提供了化学基础。然而,传统植物化学方法在揭示具有某种药物活性的化合物如该植物中的抗氧化化合物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助理研究员范民霞基于药物靶向亲和超滤技术(UF-LC-MS),从印楝复杂的提取物中同时筛选和鉴定出具有较好抗氧化活性的小分子配体。首先结合印楝不同部位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测定和抗氧化活性筛选活性部位。随后,利用UF-LC-MS方法从印楝乙酸乙酯活性部位筛选出3个具有潜在抗氧化活性的单体化合物。同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对筛选的单体化合物进行分子模拟验证,进一步揭示其与酶的相互作用机制。这些结果为印楝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对其进行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该研究工作得到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3390/antiox11040658

相关文章

第七届可食和药用植物资源及功能成分国际学术研讨会

11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第七届可食和药用植物资源及功能成分国际学术研讨会以视频方式举行。会议以“一带一路大健康产业发......

药用植物印楝潜抗氧化活性筛选研究获进展

印楝(楝科)是一种典型的热带-亚热带多用途传统药用植物。近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相关研究人员在印楝潜在抗氧化活性的筛选研究中获得新进展,为其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对其进行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相关成果发......

药用植物印楝潜抗氧化活性筛选研究获进展

印楝(楝科)是一种典型的热带-亚热带多用途传统药用植物。近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相关研究人员在印楝潜在抗氧化活性的筛选研究中获得新进展,为其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对其进行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相关成果发......

国际肉苁蓉暨沙生药用植物学术研讨会召开

5月9日-10日,“第十一届国际肉苁蓉暨沙生药用植物学术研讨会”在肉苁蓉主产地之一甘肃省武威市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做强肉苁蓉健康产业,推动肉苁蓉属植物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西部经......

肯尼亚西部切兰加尼山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获进展

肯尼亚是东非沿海国家,赤道横贯其中部,并与由北向南的东非大裂谷交汇,形成“东非十字架”。位于肯尼亚中部的肯尼亚山(MountKenya)是非洲第二高峰,海拔5199米。受到地理地势、气候、土质和人类活......

武汉植物园筛选出天然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对公共卫生构成挑战。手术、放疗和化疗是当前治疗癌症的三种主要方法。然而,这些方法会带来副作用,且在临床病例中疗效不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DNA拓扑异构酶(Topos)是D......

我国学者成功探究榕属植物在人类饮食中的地位

榕属植物(FicusLinn.),全球共计800余种,包括落叶或常绿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攀援和匍匐多种生活型。传说中的“老茎生花”、“独树成林”和“绞杀现象”常指该属植物。榕属植物广泛分布于热带亚......

版纳植物园与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月1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与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在昆明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会上,版纳植物园研究人员就“珍稀药用植物槲蕨资源状况与分子鉴定初步研究”和“珍稀药用植物假鹊肾树野生资源调......

十二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在义乌举行

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暨2014年海峡两岸中医药科普交流会于7月14日至17日在义乌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植物与健康”,主要探讨如何开发和利用植物,使其为人类健康服务。中......

全基因组解析推动中药灵芝成为首个药用模式真菌

《自然》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近期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陈士林课题组与美国、法国等合作单位关于基因组解析推动灵芝成为药用模式真菌的论文,并以特别图片(Feat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