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18 14:38 原文链接: 蛙的细胞核移植

实验概要

本实验以蛙为实验材料介绍了细胞核移植技术。

实验原理

细胞核移植,就是将一个细胞核用显微注射的方法放进另一个细胞里去。前者为供体,可以是胚胎的干细胞核,也可以是体细胞的核。受体大多是动物的卵子。因卵子的体积较大,操作容易,而且通过发育,可以把特征表现出来,因此细胞核移植技术,主要是用来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功能,以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探讨有关遗传,发育和细胞分化等方面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该技术已有几十年的历史。1952年,Briggs   和King在两栖类动物中首次获得核移植成功,使得发育生物学上的几个根本问题得到了解答。Gurdon用非洲爪蟾的上皮细胞等体细胞的核作移植,确立了已经分化的细胞核可以正常发育的事实。我国胚胎学家童第周先生等在鱼类细胞核移植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他们在1976年前后首次获得的鲤鲫移核鱼,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也为鱼类育种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主要试剂

1. 手术液:即 Holtfreter液,需煮沸消毒

2. 分离液:

NaCl 0.35g

KCl 0.005g

双蒸水 100ml

待以上混合液煮沸消毒冷却后加入

EDTA(乙二胺四乙酸)18.6mg

NaHCO3 0.02g

3. Ringer液

4. 70%酒精

5. 2%琼脂

主要设备

1. 显微操作器

2. 显微注射器

3. 拉针器

4. 酒精喷灯

5. 虹膜剪刀

6. 尖头钟表镊

7. 内径12.5px,7.5px玻璃管

8. 1mm玻璃毛细管

9. 玻璃针

10. 培养皿

11. 弯头吸管

12. 毛细吸管

13. 微吸管

14. 温箱

15. 双目解剖镜

16. 显微镜

实验材料

蛙受精卵,蛙囊胚晚期或原肠早期胚胎。

实验步骤

1. 受体卵的准备

   1) 去膜

经人工催产使蛙卵成熟。挤出成熟的蛙卵,逐个去掉卵胶膜,接着把卵整齐地排列在高温灭菌过的培养皿内,使其粘于皿底。并使卵子动物极朝上,以便进行激动和挑核。然后加入适量的手术液,每次可在一个培养皿内排列卵25-40个。

   2) 激动

蛙卵在未受精前仍处于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为了使卵子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排出第二极体,在双目解剖镜下,用一枚消毒过的玻璃针在动物极靠近赤道的地区浅刺一下,目的是代替自然受精时精子入卵的过程。由于针刺动作比精子入卵的速度快得多,所以针刺手术要轻缓。激动后的卵子,10-15分钟后产生第二极体。在解剖镜下可见动物极附近有一折光的圆形小球,此即第二极体。

   3) 挑核

当第二极体出现时,用一枚消毒过的玻璃针在极体处斜插入卵子表层,然后迅速提起针尖,由于卵黄膜的破裂,极体下的卵核随着一小部分细胞质流出卵外,形成一个卵外球,一般极体排出15分钟以后会逐渐消失。这样挑核应在极体出先后10分钟内完成,否则核将沉入卵子中心,去核手术不易成功。

   4) 再去膜

挑核后经过10分钟左右,待伤口基本愈合时,用两把磨的很尖的钟表镊子,渐次剥去卵外胶膜,直至余下一层受精膜为止。操作步骤如下:在双目解剖镜下,先将一把尖头镊子的一边尖端从卵子附着皿底的胶膜处小心而快速地插入到最内层胶膜,然后夹紧胶膜,把卵固定住,再用另一把镊子从卵子另一侧夹紧胶膜,向上向后把胶膜掀去,若用两把镊子左右对拉,则易损伤卵子,且使卵质变位,影响胚胎发育。

剥膜后的卵子移到盛有手术液的培养皿中置于玻璃板上,供注核用。

2. 供体细胞的分离

取囊胚或早期原肠胚的外胚层作为供体细胞。先在滤纸上除去胶膜,然后移入皿底涂有一层琼脂的并盛有分离液的培养皿中,用两把镊子剥去胚胎外余下的各层胶膜,切下外胚层,吸去不用的胚胎部分。一个很小的组织块放在分离液内数分钟,并轻轻摇动,细胞便可自行分散。如不分散,可用毛细吸管轻轻吹打。

分散后的胚胎细胞用毛细吸管移到盛有手术液的培养皿中,置于涂有琼脂的小载玻片上,作为移植时的供体细胞。

3. 核移植

   1) 显微注射器的准备

每次手术前应向显微注射器的整个管道系统灌入手术液或双蒸水,检查管道的各衔接处有否漏气。管内只要有一极小的气泡,注射器的调节就失灵。同时应注意选择弹簧上弹性较灵敏的部位以便操作准确。
   2) 微型吸管的制备

吸管最好用软质玻璃管。制作前,先将玻管用洗液洗净,再用蒸馏水彻底将酸洗去。这样可使拉出的微吸管内部洁净,不致影响细胞核的吸入和射出。将玻管拉成口径1mm的细管,然后在微火焰上,再拉成微吸管,管径在10-20微米之间。

   3) 吸细胞核

吸核的方法不是将微吸管头刺入供体细胞内吸取细胞核,而是利用显微操纵台通过轻轻地来回转动千分尺外径,将一个细胞慢慢地吸入微吸管。必须注意微吸管的内径要比细胞小,这样能使被吸入的细胞由于吸力的作用而破裂,结果可以依靠目测,将细胞核和包在它周围的一部分细胞质一起吸入管内,避免细胞核直接与液体接触,以免受损。还应调节使供体细胞尽量靠近管口,避免注核时带入较多的手术液。

   4) 注核

将吸有供体细胞核的微吸管在离动物极45度左右的地方刺入动物半球的中心,再稍微向上提一下管口,然后轻轻地推动微量注射器,把管内的细胞核连同周围的细胞质慢慢地注入卵内。如果注射速度太快,注入卵内的压力过大,则会使卵子破裂,导致实验失败。

一般从首次去胶膜到注完15个左右的核,需2-2.5小时,时间过长,将会影响移核卵的发育。

   5) 培养观察

移核后的卵子转入1/10 Holtfreter 液中,置25℃恒温箱中培养。及时观察卵子的发育并做好记录。

   6) 用同批卵按常规人工授精的方法获得受精卵,置培养皿中在同等温度条件下培养,以便与移核卵作对比观察。


相关文章

下一级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不再需要病毒帮助

事实证明,改性病毒是将CRISPR/Cas9基因编辑材料送入细胞核的便捷方式--但它们价格昂贵,难以扩展,而且有潜在毒性。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种非病毒方法,可以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大多数人都听说......

塑造着丝粒分布的“世纪之谜”解开

自180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已经注意到细胞核中着丝粒的分布问题。着丝粒是一种特殊染色体区域,对细胞分裂至关重要,但其分布的决定机制和生物学意义仍悬而未决。日本东京大学团队最近提出了一种塑造着丝粒分布的......

年轻的“密码”,就在细胞的这个地方

有“铁丝网”覆盖、隐蔽在核膜下方、“垃圾”基因打包运进来……细胞核里的“垃圾区”同人类世界的垃圾区有着相似的特点:封锁、隐蔽、垃圾打包、人迹罕至。3月28日,《自然》子刊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聚焦了一系列......

核孔复合体外环结构研究获进展

2022年1月11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孙飞课题组联合北京大学张传茂课题组等,在爪蟾核孔复合体外环结构研究方面取得了最新成果。相关研究成果以8Åstructureofth......

开辟了多种跨膜蛋白进入细胞核实现尚未识功能的可能

具有多个跨膜结构域的跨膜蛋白很少在细胞核内发现。为了实现核内定位,必须首先从宿主膜中提取假设的跨膜蛋白,并且必须保护多个疏水跨膜结构域免受细胞质亲水环境的影响,以保持蛋白质的正确构象。从机制上讲,这带......

新发现:细胞核可转变成另一种细胞核

一百五十年前,DmitriMendeleev创建了元素周期表,这是一种根据原子核性质对原子进行分类的系统。本周,一群研究生命树的生物学家推出了一种新的细胞核分类系统,并发现了将一种细胞核转变为另一种细......

揭示:AML中相分离形成的nYACs的重要功能

RNA表观修饰是表观遗传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方向。截止目前,已经有超过100种RNA的化学修饰被鉴定出来,而作为真核生物mRNA内部丰度最高的RNA修饰,m6A的功能研究备受关注。m6A可以被甲基转移酶复......

揭示白细胞选择阻力最小的迁移路径

在后生动物发育、免疫监视和癌症传播期间,细胞在复杂的三维微环境中迁移。这些空间被细胞和胞外基质挤压,产生具有不同大小间隙的迷宫,这些间隙通常小于迁移细胞的直径。大多数间质细胞和上皮细胞和一些但不是全部......

《自然》:白细胞以细胞核为标尺,找到阻力最小的路径

移动细胞,比如白细胞或转移性癌细胞是如何能在免疫监控和癌症传播期间到达它们的目的地的呢?来自奥地利科学技术研究所的MichaelSixt研究小组提出了最新观点——白细胞利用它们的细胞核作为标尺,筛选周......

克隆猴背后:土博士炼成细胞“去核”第一人

1月25日《细胞》(Cell)杂志在线发表的封面文章轰动全世界:2017年11月27日,由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团队培育的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诞生,同年12月5日,第二个体细胞克隆猴“华华”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