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28 17:29 原文链接: 融合与转型:全球科技迎“难”而“兴”

2021年,人类尚未走出新冠疫情阴霾,但科技创新的步伐疾步向前。中国空间站开启“常驻”时代、“人造太阳”刷新燃烧纪录、淀粉实现全人工合成、人类对首个恒星级黑洞作出精确测量、史上最详细三维宇宙图问世、“祝融号”“毅力号”“希望号”造访火星热闹非凡……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科技创新迎“难”而“兴”,进入密集活跃期。多领域科技融合成为人类认识和战胜疫情的重要“武器”,疫情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也助推科技深度转型。

携手战“疫”倒逼科技融合发展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与医疗、教育、科研等领域深度融合,“跨学科融合”趋势凸显。

中科院新近发布的《2021研究前沿》报告显示,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多点突破、交叉汇聚的总体趋势愈加清晰。在疫情监测、病毒溯源、疫苗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各显神通:从新冠变异毒株的基因测序到疫苗和药物研发;从引入人工智能(AI)精准快速筛查的核酸检测到隔离场所“值守”的AI机器人;从通过大数据详细追溯的流行病学调查到人们每天使用的健康码……科技的力量为守护全球76亿人的生命健康,提供了强大支撑。

“跨国界融合”是新冠疫情背景下科研创新的另一显著特征。在与持续蔓延、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赛跑的两年间,国际社会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人类要战胜疫情,必须跨越国界与山海、放下傲慢与偏见,携手共同应对。

对比一些国家的疫苗垄断、技术封锁,中国在疫苗科研国际合作中做到了“四个率先”:率先向全球分享新冠病毒全基因序列,率先在海外开展新冠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率先向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率先同19个发展中国家开展疫苗合作生产。

疫情冲击加速数字化转型发力

多项调研数据显示,疫情并未阻碍、甚至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数字化转型。面对突发疫情,受客观条件影响,越来越多的业务转为线上,企业的数字化部门发挥了超乎想象的作用,也为战“疫”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牛津经济研究院联合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对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名高管进行的调研显示,对那些在行业内具有竞争力并且保持业绩优势的企业而言,疫情并未阻挡它们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国际研究机构高德纳(Gartner)的同期调研也显示,高达82%的受访CEO称,2021年追加了在数字化举措上的投资。“数字化转型”不再只是金融、零售等行业的热门话题,传统的餐饮、能源、制造业等也已经加入其中。

业界普遍预测,2022年数字化转型趋势在“深度场景化”的同时也将回归“技术性更强”的特点。由于疫情,远程工作、线上生活已成常态,数字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发生变化,以“元宇宙”为代表的大热科技应运而生,“本质上是一些新模式或新场景”。

更值得关注的是那些事关“经济复苏和长久生存”的硬核数字化转型。业界专家研判认为,人们在2022年最关心三个关键词:数字化、效率、增长,希望通过加快深化数字化进程,恢复增长,赢回损失。

疫情新常态催生科技新动能

疫情初期,人们关注的是新冠疫情影响下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革,如今关注重点则转向疫情新常态背景下,如何顺应新常态、创造新模式,得以长久生存。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霍尔姆斯特姆预测,在后疫情时代,“数据是新财富的源泉,也是新的生产要素,尤其是在人工智能主导的经济模式下,数据规模的差异意味着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

在宏观领域,这一预言正在得到印证。疫情对世界经济所造成的冲击,促使各国纷纷尝试实现科技“突围”,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复苏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培育后疫情时期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在发展规划上,美、德、英、法、日等发达国家均积极采取行动,表示要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力度,积极抢占医药研发等“破局”关键点和未来科技经济制高点;在战略布局上,创新竞争所涉及领域交叉重叠现象明显,包括人工智能、量子科技、5G/6G、网络安全、新材料、新能源等。


相关文章

科技赋能,建设更多新粮仓

践行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汇聚科技创新动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中国东海,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这里锚泊作业。从鱼苗入舱、投喂养殖、起捕到加工,几乎所......

高校教师谈科技成果转化:很多企业只想“收果子”

 更好地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是一个体制的问题,要靠高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去探索。高校院所是科技成果产出的重要来源,然而据《2021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2021年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

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开放预约参观

本报讯(记者刘苏雅)今天,国家科技传播中心系列展览正式开放预约参观。中心现设有中华科技文明展、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展、“邮票与科技”主题展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主题展览。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位于奥林匹克公......

吉林省建设科技专家库,入库专家需具备这些条件

关于发布《吉林省科技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市(州)科技局,长白山管委会教育科技局,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管委会科技局,各县(市)科技管理部门,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规范吉林省科技专家库管......

中国科技互联网企业首次!百度以第一完成单位登顶Nature

近日,国际顶刊《自然》杂志发表了百度在生物计算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并以“加速预览”(AcceleratedArticlePreview,AAP)形式快速发表。这“待遇”与当初DeepMind提出Al......

如何高效工作,家庭幸福?中科院心理讲师这样解答

六月,是梦想腾飞的季节,是考场征战的日子;2023年6月8日,中国检验检测学会测试装备分会积极响应中国科协、科技部号召,组织开展2023年中国检验检测学会测试装备分会第二届“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

探讨“哲学与科技”的未来发展方向

近日,由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与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七届哲学与科技高层学术论坛在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举行,论坛以“当代科技诠释学与科技前沿的哲学问题”为主题,旨在对当代......

老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报告会举办

近日,中国老科协举办“高擎精神火炬助力自立自强”老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报告会。中国老科协副会长孙建国宣读了2023年度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奖的奖励决定,授予王辉等10名同志中国老科协奖“突出贡献奖”......

曹玉涛: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作者:曹玉涛(洛阳师范学院副院长、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科技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创新体制机制实现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作为我国重大科技创新策源地,近年来不断产出重大科技成果,在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