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9-25 09:31 原文链接: 西澳大学学者访问亚热带生态所

  9月12日至18日,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自然与农业科学学院院长Tony O’Donnell教授到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访问。

       Tony O’Donnell教授长期从事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非生物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土壤生物功能变化方面研究。访问期间,Tony O’Donnell教授作了学术专题报告,全面地介绍了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及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与相关研究人员讨论了双方的研究兴趣、项目合作及联合培养研究生等问题。

相关文章

研究发现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空间变异与跨尺度关联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刘占锋团队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许涵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旗舰项目等项目的资助下,研究发现热带山地雨林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空......

青藏高原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驱动机制研究获进展

根际微生物在保护植物健康、提高植物生产力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过程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非生物因素,如土壤理化特性和气候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包括植物种类、......

热带森林微生物残体碳对氮添加方式的响应获揭示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恢复生态学任务团队发现土壤深度调控热带森林微生物残体碳对氮添加方式的响应。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环境管理杂志》(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植被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研究

土壤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分解者,是植被变化过程中重要的生物参与者,在土壤质量改善、植物生产力调节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其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等分布模式及构建过程(确定或......

沈阳生态所在土壤微生物对冻融循环响应研究中获进展

冻融现象在寒带和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而气候变暖加剧使冻融现象变得更加频繁。土壤微生物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关于冻融循环的响应过程却知之甚少,对不同强度、不同阶段冻融作......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含量及其环境驱动的差异机制获进展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长期植稻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人工湿地土壤,即水稻土。相比于旱地土,水稻土具有特殊的氧化还原过程,土壤中的有机质可以支撑更多的微生物生物量,然而,该现象的内在机制仍缺乏系统阐释。中国科学院......

河西走廊荒漠区土壤微生物地理分布格局及驱动机制研究

近年来,研究表明,不同的微生物类群,特别是细菌和真菌,在全球范围内表现出不同的纬度、纵向和海拔多样性分布格局,而关于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理格局的研究有待提升。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李玉强团队......

沈阳生态所在土壤微生物对冻融循环响应研究中获进展

冻融现象在寒带和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而气候变暖加剧使冻融现象变得更加频繁。土壤微生物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关于冻融循环的响应过程却知之甚少,对不同强度、不同阶段冻融作......

镉污染?低镉小麦已现世

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李小方研究组与李俊明研究组合作,系统表征了黄淮麦区近30年来育成的主栽品种及其衍生的优异品系苗期在镉胁迫下的表型变异,并应用该自然群体的SNP标记数据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我学者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响应规律

青藏高原是地球的“第三极”,正经历着氮沉降急剧增加和降水变化的生态影响过程。高寒草甸约占青藏高原面积的35%,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植被类型之一。虽然氮沉降和降水的变化会引起植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但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