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0-16 11:43 原文链接: 观点:同行评议是否应考虑多元化因素

  同行评议,是用于评价科学工作的一种组织方法。这种方法常常被科学界用来判断工作程序的正确性,确认结果的可靠性以及对有限资源的分配,诸如期刊论文、科研项目、学术奖励等活动。

  当前,同行评议是对科研项目和成果进行评审评价的一种方法,被广泛用于科研管理。随着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制度创新,如何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公平公正的学术环境等问题已经引起广泛的重视。

  随着现代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的特征,科学的社会价值凸显,许多新兴科学技术已经“放大”到整个社会,公众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科学活动中。因此,同行评议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某个学术圈内部的问题。

  事实上,很多奖项评审都经过了层层的严格的同行评议的程序。然而评议的结果却未能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甚至引起公众的质疑和非议。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经过专家同行评议的结果不能被社会接受?仅仅由“同行”参与的评议的正当性是否能够得到辩护?“外行”是否有资格参与对科学技术的评价?

  在这样的科技与社会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同行评议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如果从研究对象和方法上来讲,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同行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来看,许多研究已经涉及到对人与自然的深度干预,科技评价不能不考虑其社会影响和公众的可接受性。

  随着科学研究呈现跨学科的发展趋势,对同行评议还带来了另一个挑战,即标准的多元化问题。由于科学研究主体的多元化,势必要求“同行”也来自于不同领域,而不同领域的同行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标准,同行评议也应顺势而变。

相关文章

减少学术“找碴儿”,同行评议应更具“发展性”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针对科研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其中一个重要的政策就是强化代表作同行评议制度。这预示着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将从以往关注发表的数量,向关注成果的质量等方面转变。至于代表作评价制......

青年教授直言学术圈太卷了,带坏风气又损害身体

当前,随着国内博士生的不断扩招,以及海归人才的大量回流,导致科研学术圈普遍存在着过度内卷的问题。其实不光是在国内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国外学术圈同样面临着竞争激烈的情况。早在2022年Nature的一项全......

同行评议,该不该被赋予生杀予夺的权力

前不久,某美国华人学者在社交媒体发文,公开批评国内某高校。因为自己所带的一位访问学者是某高校在读博士生,由于博士论文外审有意见,导致其错过校内学位评审时间,最终无法拿到博士学位。原本该学者要为这位博士......

学术圈怪象:智商给情商打工,技术水平与薪资成反比

1.大部分诺贝尔奖没发在science和nature上。2.居然把谁拿的钱多(项目)做为评价标准。3.大部分ZL没啥卵用。4.大部分时间干的事情跟学术没半毛钱关系。5.自己下自己写的文章居然要给钱。6......

颜宁:我一直在琢磨学术圈到底有没有自净功能?

颜宁:我一直在琢磨学术圈到底有没有自净功能?我一直在琢磨学术圈到底有没有自净功能?从比较超脱的角度、很长的时间维度而言是有的,那就是假的错的滥竽充数的工作早晚会被淘汰掉,所以我总是用【大浪淘沙】来形容......

“唯论文”易除,“唯关系”难改!“变味”的同行评议绑架了谁

每到年底,相信不少高校教师或科研工作者工作者都会和小编一样,花上不少时间和心思定制祝福信息。当然,信息的去向都是领域内知名专家或论文评审人:“踏上学术道路的那一刻起,同行评议就无处不在,不知什么时候成......

学术大咖屡曝造假!大科学时代论文质控有解吗

  近日,有消息称美国某大学已开始对一名“大腕”级PI展开严肃学术不端调查,并已暂封其实验室。 该指向嫌疑较大的是美国东北大学教授托马斯•韦伯斯特(Th......

学术圈普遍存在的现象:宁愿累死自己,也要饿死同行?

什么是内卷?有知乎网友举了个非常有趣的例子:在看电影时,有人想获得更好的视野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而后面被挡住的人不得不也站起来看,于是为了能看清电影除了第一排所有人都站了起来。第一排的人不用站起来只是......

同行评议能走向透明吗?|PeerReviewWeek

数据分析可以增强对科学论文的审查,但出版商必须首先同意公开此类信息。同行评议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整个学术界每年要花7000万个小时代表学术期刊为同行审稿。这些工作一般没有经济回报,也很少能得到应有......

中国审稿人,请你说“到”

《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RAA)主编、中科院院士汪景琇,近年接到不止一位美国年轻天文学者希望成为RAA审稿人的请求,希望他以主编身份出具一份确认信,以帮助这些年轻学者获得更多认可。1665年,同行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