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4-10 09:41 原文链接: 评论:科学家敢说会说,科普才有春天

  前不久,在中国科协主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包括师昌绪、林群等院士在内的科学家和记者一起探讨“科学家与媒体人的社会责任”——科学普及。大家比较一致的感受是:科普现在成了“另类”事业。(据4月9日《光明日报》)

  说其“另类”,一方面是乐于科普的科学家往往被轻视,甚至招来同行的笑话;另一方面,媒体和科学家的合作越来越难。

  从科学家的角度来说,这本不该是个问题。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是科学家的天职——这是常识。科学家在研究中产生的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传播出去,科学本身的价值才可能“效益最大化”。但正如眼下尊重常识成为稀缺品质一样,乐于从事科学普及的科学家也成了稀缺资源。甚至在科学共同体内,大家对热衷科普的同行都是另眼相看:这人不务正业,是不是研究搞不下去了才在媒体上露脸?如此,能“顶风行事”的恐怕难有几人了。

  科学家做研究和搞科普当然有一个精力分配问题。一个科学家总是在媒体上露脸,难免有荒了本业的顾虑,但一味埋头书斋,为论文、成果、评奖、晋级等等功利而舍弃了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实在是顾此失彼的憾事。

  数学家林群院士讲了一个故事: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到德国访问,德国科学家提出一个好的演讲要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学生能懂的,第二部分是大学生能懂的,第三部分是专家能懂的,第四部分是在本领域前沿研究的科学家能懂的,最后是科学家都还不懂的未来发展。足见在科技先进国家,科学家对科普的重视是多么的习以为常!

  做科技记者多年,总觉得在国内科技界,很多科学家并不善于把复杂深奥的科学问题通俗化,或者说,他们更乐于把简单问题深奥化,总担心讲得太浅显易懂会让人认为自己没水平。有时候,采访科学家的稿子审回来,一些形象的比方全都变成了晦涩难懂的术语。这或许是中国科学界独特的“神秘文化”?

  科普的重任最终需要媒体和科学家共同担当。媒体要克服媚俗的一面,但科学家更要敢说话、会说话,尤其在一些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正是科普的最好时机,科学家要敢于迎着热点,及时发出权威声音,解答公众的疑虑,而不是像我们惯常所见的,避而不谈或者闪烁其词。

  据说,将来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将专门安排科普的任务,这或许对科普事业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如果我们不能从根本上给善于科普的科学家应有的尊重,科学家不能从内心认知其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这样的安排,恐怕会沦为又一个华而不实且让科学家不堪其累的“指标”。

相关文章

进化的逻辑︱胎生模式:母老虎为什么这么可怕?

除了鸭嘴兽等少数特例,哺乳动物基本放弃了卵生模式,转而改用胎生。所谓胎生,就是体内受精之后,受精卵继续在子宫内发育,只是不再通过蛋清和蛋黄提供营养,而是由母体胎盘提供营养,并且全部营养都来自母亲。显然......

华南植物园获批中科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

5月6日,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中科院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对该园申报的《中科院科学家精神基地申报方案》进行了审核,认为该基地基本符合建设条件,批复同意基地挂牌“中科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大湾区开讲

4月24日,“科学与中国”走进大湾区暨深圳第十一届院士专家巡讲系列活动在南方科技大学开幕,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高鸿钧通过视频向活动致辞,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曦出席开幕式并致辞,26位两院院士出席......

2022年度黑龙江省科普统计调查培训会议举办

4月11日,黑龙江省科技厅组织召开2022年度黑龙江省科普统计调查培训会。本次培训会通过线上方式开展,省、市和县相关部门近700人参加了培训。会议传达了全国科普资源调查与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对黑龙江省2......

科学家揭开元古宙地层“珍珠项链”存在之谜

神秘的霍氏串珠(Horodyskia)是发现于元古宙地层中的形态类似一串珍珠项链的宏体化石,其生物成因和系统发育位置一直是学界之谜。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

畅通科普人才发展通道,中国科协试点开展科普职称评审

1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了解到,《关于开展2023年度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已于近日印发,根据《通知》,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研究同意,由中国科......

科学家+工程师,科研成果如何有效转化?

产学研深度融合,不仅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水平的具体路径之一,也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关键手段。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

科普:动物为什么也能“百折不挠”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依然能克服困难继续努力。不仅是人类,动物也能为实现目标“百折不挠”。日本一项研究发现,大鼠遇挫后短时间内大脑相关的多巴胺的释放就会增加,从而让其“有干劲”去克服困难。日本京都大学日前......

科学家研发出可穿戴人工喉还原准确率超90%

一枚硬币大小的石墨烯片,贴在颈部靠近喉咙处,就能帮助发音障碍者获得新“声”。近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任天令教授及合作团队在智能语音交互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研发的可穿戴人工喉可以感知喉部发声相关信号,......

周忠和:人文精神是科普的“灵魂”

科学知识是科普的骨架,而人文精神是科普的“灵魂”。我建议科普工作者不断加强自身人文素养,将科普放在宏观的人文历史环境中进行阐释,在科普活动中更加重视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的宣传普及,让科普更加生动有趣、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