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3-16 09:12 原文链接: 辐射医学专家:不必因日核危机惊慌

  3月11日,日本附近海域发生9.0级地震后,核电站的安全情况一直备受全球关注。但经过几天的紧急抢救,福岛地区紧张程度并未缓解,特别是15日早晨又传来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发生爆炸的消息,网络上也可以看到各种相关猜测和传言,一时间“核辐射”成为公众热门话题。

  福岛不是切尔诺贝利

  中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辐射安全所研究员陈兴安曾担任国际放射防护第二常委会委员,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他曾两赴乌克兰考察,其中一次还亲临4号核反应堆事故现场。他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很肯定地说:根据已经报道的情况和数字看,情况并不是那么严重,我国公众没有必要惊慌。

  陈兴安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属于特大事故,级别是7级,有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环境中;而现在福岛核电站事故定的是4级,危险性差别很大。OECD(经合组织)的核能局2002年曾公布一份报告,评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结果。陈兴安拿着这份报告说:“当时的结论是,前苏联境外的人群所受到的辐射剂量相对都是很低的。”不过,报告也指出,国家与国家之间所受到的影响不一样,基本取决于放射云停留时当地是否下雨,下雨地区受到的辐射剂量相对高些。“总的来说都不高。”陈兴安说。

  根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5日8时31分,东京电力公司宣布,核电站的正门附近已经检测出比平常高出8倍的核辐射量,辐射量达到每小时8217微西弗(放射性剂量的计算单位之一)。这个数值与切尔诺贝利当时的情况相比如何?陈兴安说,切尔诺贝利发生事故的时候,在一些地点测到的辐射强度大概相当于每小时108微西弗。“这两个数值差远了。”

  核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那么,人体可以接受的辐射量是多少?陈兴安找出了权威出版物《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2007年建议书》。他告诉记者,根据这本书,在有计划照射情况下,职业人员的有效剂量是5年累计年均不得超过20毫西弗(1毫西弗相当于1000微西弗),公众则是每年1000微西弗。

  1000微西弗是什么概念?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朱茂祥给记者作了个简单类比:“一般来说,我们照一次X光大约会受到200微西弗照射,坐一趟从北京到纽约的飞机差不多会受到40微西弗照射。”

  而实际上,平时我们每天都在接受一定量的天然辐射,每年累计超过1000微西弗。朱茂祥介绍说,来自宇宙的射线会带来辐射,我们周围的土壤、空气、房屋、海洋、粮食、蔬菜和饮用水等都含有微量放射性核素,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天然辐射。排除地区差异,每人受到的天然辐射年均约2400微西弗。1000微西弗的安全建议是指人工来源的辐射,“人工辐射当然是越低越好,这样可以把风险控制在极低的范围内”。

  朱茂祥介绍说,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影响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确定性的效应,即对器官、细胞等造成的直接损伤。这种效应在遭受一定辐射剂量后一定会发生,而且随着剂量的增高,损伤会加重。他举例说,4000毫西弗是致死剂量,一半的受辐射者会死亡。另外,一般来说,辐射累积量达到200毫西弗时,人们会出现恶心、呕吐、乏力,明显感觉受到伤害。“按照媒体报道的核电站正门每小时8217微西弗的辐射强度算,大约要在正门口连续待20多个小时才会出现明显不适症状。”

  “核辐射另一方面的影响是随机性效应,即症状不一定会发生,但是发生概率会随着辐射剂量增高,比如癌症就是随机效应。”朱茂祥说。

  防治措施

  面对核辐射,人类有哪些防护办法?朱茂祥说:面对核辐射,防护的原则就是要做到让确定性效应不发生,随机性效应尽可能低。

  他向记者介绍了各种辐射防护措施。除了从危险地区撤离、避迁到安全屏障内等集体防护措施,个人首先要注意的是防止放射性物质从呼吸道进入,比如可以佩戴口罩。其次是防止放射性物质粘到皮肤上,需要对裸露在外的皮肤进行遮挡。另外就是辐射剂量限值控制,尤其是在核电站现场处理事故的工作人员,除了使用防毒面具、穿戴全封闭防辐射服装外,还要随身携带热释光个人剂量计,这样可以及时掌握辐射剂量,一旦达到安全累积量,就应该轮换其他工作人员。

  在医学措施方面,科研工作者对核辐射的防与治都有一定的成果。洗肺、骨髓移植等方法早已经用于辐射治疗上。另外,通过多年研究,科学家也研发了一大批专业的防治辐射药物。朱茂祥说,我国有专门的机构,如军事医学科学院在从事相关药物的研发。目前国外报道的药物我国都有,核电站等单位更是长期储备以应急。

  对于早前媒体报道日本向公众发放碘片,朱茂祥解释说,放射性碘在核电站事故早期的辐射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核素,其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影响甲状腺功能。而我们的机体对于普通的碘和放射性碘无法区分,及时补充碘片后,普通碘就在甲状腺“占位”了,使得放射性碘进入人体后迅速被代谢,那么事故早期的核辐射可以大大减少。另外,针对铯辐射,国际上通用普鲁士蓝来封闭胃肠道,阻止铯吸收;针对铀辐射,“促排灵”等药物也有较好治疗效果。

相关文章

珠峰“身高”是怎么测出来的

  8848.86米!12月8日,基于全球高程基准的珠穆朗玛峰最新雪面高程一经发布,旋即引起网友热议。珠穆朗玛峰有多高?提及此问,不少国人可能会下意识地直接说出“8848.13”“......

今天凌晨,北川连发三次地震,几乎是同一位置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23日凌晨,四川绵阳市北川县发生三次地震。10月23日1时12分在四川绵阳市北川县(北纬31.84度,东经104.17度)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10月23日1......

四川绵阳市连续两天发生地震,地震预警网系统提前预警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22日11时03分在四川绵阳市北川县(北纬31.83度,东经104.18度)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地震发生时,绵阳、广元、成都等地震撼明显。在北川禹里镇某超市......

四川绵阳市北川县发生4.6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21日12时4分在四川绵阳市北川县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1.84度,东经104.17度。震中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1343米。根据中国地震台网......

罪魁祸首1976年大地震的余震造成今早唐山地震的

7月12日消息,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0年7月12日6时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发生5.1级地震(北纬39.78度,东经118.44度),震源深度10公里。河北、天津、北京、辽宁等地均有震感。......

基于鬼波分离的多次波成像方法能显著提高成像分辨率

传统地震成像方法仅利用地下一次反射波成像,然而在典型的VSP、OBS以及三维表面观测系统中,由于震源或者检波器的稀疏采样,传统成像方法的地下覆盖不足,在部分区域出现成像缺失或者成像脚印。表面多次波在地......

我国学者获得程海区域地震边坡永久位移分布图

程海断裂带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北起永胜西北,南至弥渡盆地东南,全程长约200km。现今活动非常频繁,近百年来有记录的地震活动达31次。2001年和2009分别在永胜以及冰川发生了5.6级、4.9级地......

多功能振动台——地震中的一杆秤

伴随着机器的启动声,六层基准钢结构模型开始振动。从上往下看,模型上方的“基准框架模型振动台试验”红色横幅正在有节律地发生抖动,而在5米×5米的多功能振动台底部,肉眼清晰可见呈现XY双向振动。12月23......

聚焦核辐射:日本福岛邮政收发车安装测量仪实时测辐射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邮便公司与福岛县政府合作,11日开始在该县原核事故疏散区域等地,开展由安装辐射测量仪的邮政收发车在行驶过程中,测量空间辐射量的活动。据报道,福岛县各地虽然设有固定式辐射监测装置,......

科学家研究发现地震或能“愈合”地震

本报讯(记者唐凤)4月15日,《自然—地球科学》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裴顺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美国莱斯大学教授钮凤林及其他合作者有关龙门山断裂带的研究论文。研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