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9 11:06 原文链接: 迄今最高能脉冲星伽马射线现身这一发现挑战此前认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09880.shtm

  ?

脉冲星磁场极冠两极的红外光子被高能电子推升到伽马射线能段(蓝色)

图片来源: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科学传播实验室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使用纳米比亚高能立体望远镜系统探测到了源自脉冲星的迄今最高能量的伽马射线:一颗船帆座脉冲星发出的伽马射线的能量达到了惊人的20太电子伏特(TeV,万亿电子伏特),大约相当于可见光子能量的10万亿倍。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挑战了科学家此前对脉冲星的理解。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张承民对科技日报记者解释说:“脉冲星是大质量恒星在超新星爆炸后遗留下来的‘坟墓’,其旋转速度极快,并拥有活跃的磁层。”

据张承民介绍,脉冲星拥有极高的质量密度:一茶匙脉冲星物质的质量超过50亿吨。脉冲星现象有点像宇宙的“灯塔”,它会释放其磁极的高能粒子的辐射能量,以自转周期的节奏被观测到,所以地球上的天文学家会看到其“脉冲”信号。这种辐射源于在脉冲星磁层内产生的电子,这些电子会加速沿着磁力线向极冠外运动,在此过程中获得能量并以高能或射电辐射束的形式释放出来。

船帆座脉冲星是电磁波谱射电波段最亮的脉冲星之一,也是千兆电子伏特范围内最亮的宇宙伽马射线辐射源,每秒大约旋转11次。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从其辐射中发现了能量高达20TeV的新型强辐射,是这颗脉冲星迄今辐射能量最高的一次,比之前的记录高出200倍。

研究人员目前并不清楚这颗脉冲星为何能发出能量如此之高的伽马射线辐射,这一结果挑战了科学家以前对脉冲星的认知,需要重新思考这些“自然加速器”是如何工作的。

相关文章

最亮伽马射线暴源自大质量恒星坍塌

伽马射线暴221009A(艺术图)。在一项最新研究中,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领导的团队证实,迄今最明亮伽马射线暴221009A,源自一颗大质量恒星的坍塌和随后的爆炸。他们使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韦布空间望......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2022年10月,一股比以往探测到的任何一次伽马射线亮10倍多的射线袭击了地球,炙烤着大气层,令天文学家惊叹不已,并获得了有史以来最亮的伽马射线暴的称号,天文学家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BOAT(......

迄今最高能脉冲星伽马射线现身这一发现挑战此前认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09880.shtm  ?脉冲星磁场极冠两极的红外光子被高能电子推升到伽马射线能段......

婴儿恒星“发脾气”喷出伽马射线

阿根廷天文学家首次目睹了一颗婴儿恒星爆发出高能伽马射线,这一发现证明,年龄不足1000万岁的低质量金牛座T星可发射伽马射线,这是迄今已知能量最高的光辐射。这一最新发现有助加深科学家们对恒星和行星系统形......

短伽马射线暴的准周期振荡

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的CeciliaChirenti和合作者报告了在两个短伽玛射线暴中探测到的振荡信号,它们可能是在两个中子星合并形成大质量中子星的过程中产生的。这为研究伽玛射线暴事件的性质提供了机......

银河系中心强烈外流风或导致“费米气泡”

东京都立大学的科学家研究证明,银河系中心周围的大型伽马射线发射气泡是由快速向外吹的风和相关的“反向冲击”产生的。数值模拟成功地再现了X射线望远镜观测到的温度分布。在其他星系中也观测到了这样的喷流;这一......

我国学者在认证银心PeV宇宙线源的低能对应体方面获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1921003、U1738205、U1738210)资助下,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黄晓渊研究员、袁强研究员和范一中研究员团队利用费米卫星的伽马射线数据仔细研究了银心......

超千亿电子伏特伽马射线暴中迄今最高能光子“现身”

国际天文学家在两个伽马射线暴的观测中,发现了一类剧烈爆发释放的迄今已知最高能光子。英国《自然》杂志20日发表的3篇论文,描述了这些天体物理学研究结果,对这类高能事件的形成过程提出了颠覆性的解释。伽马射......

天宫二号完成高精度伽马射线暴偏振探测

日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搭载的伽马暴偏振探测仪(简称“天极”望远镜)完成了伽马射线暴瞬时辐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测,实现了预定的科学目标,相关成果于1月1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

天宫二号完成高精度伽马射线暴偏振探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15日透露,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搭载的伽马暴偏振探测仪(简称“天极”望远镜)已完成伽马射线暴瞬时辐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测,实现预定科学目标,相关成果于1月1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重要学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