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29 13:48 原文链接: 这位从事军事科研的院士,3次几乎用生命换数据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 题:硝烟的味道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研究员任辉启

赵杰、邵龙飞、王迪

他是长期从事爆炸和武器效应试验的科研老兵,先后3次几乎用生命做代价换取科研数据;他主持建成我国独具特色的武器毁伤效应试验研究平台,创新我军防护工程主动防护理念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研究员任辉启。

生死劫

硝烟的味道,对任辉启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从大学毕业的任辉启,放弃多家位于大城市单位的优厚待遇,来到山沟里,开始与硝烟为伴。

那年,隆冬时节的塞北大漠某试验场上,实爆试验刚刚结束。为收集第一手数据资料,任辉启迅疾钻进试验工程内。突然,他身边的1名战友栽倒在地

任辉启拖着战友往外跑!没想到,第二个被硝烟熏倒的就是他。幸亏战友及时赶到,经过4个多小时的抢救,他俩才逃脱了死神的魔爪。

而这些带着硝烟味儿、几乎是用生命换来的鲜活数据,为抗爆设计研究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

如今,回忆这场“生死劫”,任辉启的爱人牛小玲仍会倒吸几口冷气。看到丈夫常年穿梭于硝烟之中,她的心始终悬在嗓子眼上。牛小玲说:这么危险,当然担心。但老任认准的事儿,我们想拦也拦不住。他爱这份事业,就支持他去做吧!

2003年,在某项目研究中,任辉启和战友在新疆某基地工作了3个月。当时,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他们每天都要在戈壁滩上站12个小时,把成千上万个弹坑挨个仔细测量,收集数据形成报告并提供方案。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提前完成了任务,填补了国家某领域科研技术空白。

从军48年,任辉启参与上百次军事演习、弹体爆破研究、高性能武器试验、防护效能评估等,足迹遍布祖国万里山川。

带血的脚印

在某次全军新武器新装备检验性重大演习中,任辉启带领团队承担火力打击毁伤评估任务。相邻两个高强度打击波间隙30分钟,他们需要在这段时间之内采集大量试验数据。

“报告!落弹区的1台高速摄像机出现故障!”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任辉启带着1名技术员冲进危险区抢修设备。

由于演习现场能见度极低,任辉启的前脚掌被木板外露生锈的铁钉刺穿,顿时鲜血直流。他迅速拔掉铁钉,强忍剧痛继续投入抢修战斗。几分钟后,摄像机恢复正常。此时,离下一次炮击已不足10分钟。他顾不上疼痛,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返回掩蔽工事,一串带血的脚印留在了试验场。

经历着与死神赛跑的严峻考验,为的就是不丢失宝贵的试验数据。任辉启说:“抢时间就是抢成果!军事科研是为打赢做支撑,出现半点闪失就是历史的罪人!”

随着高技术常规武器的发展,原有试验设施已不能满足研究工作的急需,迫切需要建立新的试验系统。

为早日建成试验平台,他和团队成员泡在试验场和山沟里,先后开展爆炸试验1000余次,迷彩服磨破了一件又一件,鞋子和草帽用坏一大堆。

10年苦战,终于建成我国独具特色的武器毁伤效应试验研究平台,引领了高技术常规武器毁伤效应研究的技术进步。这一平台取得的科研成果,不仅为防护工程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我国某型系列导弹武器研制提供了精确参数。

军人的姿态

“在战斗的硝烟中奉献,是军人应有的姿态。”在任辉启心里,生命早已和军事科研紧紧融合在了一起。

2015年,任辉启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但在其所在研究领域上,他从不以权威自居,大力提倡年轻人各抒己见,鼓励发表不同观点,参加主持的学术交流会“硝烟味儿”十足。

有人劝他说:功成名就、硕果累累,家庭幸福、年过六旬,何苦还那么拼呢!”任辉启却说:我是项目第一责任人,既要拿第一手的资料,更要负第一位的责任。

在艰苦的环境和高强度的压力下从事科研工作,身体素质必须过硬。任辉启每天早上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雷打不动,60多岁还能完整地做上几套单杠动作。

相关文章

国防标准创新信息服务平台上线发布

4月18日,国防标准创新信息服务平台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发布会通过视频推介和发布解读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国防标准创新信息服务平台的模式、特点和八大服务能力。该平台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经济技术发展中心统筹建......

肖天亮已履新国防大学校长

据“国防大学”微信公众号2月21日消息,今年是国防大学大抓教学质量年,为高质量迎接春季学期,寒假期间学院分3个批次对14个课题组织院级试讲,院领导全程参加新学期重点班次首开课试讲把关,军地知名专家共同......

2022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揭晓

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12月30日,2022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正式揭晓。入围2022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回信勉励航空航天青年团队;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

中国国防报发文:让生物战争走进国防视野非典发过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现阶段,中国国家安全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是第一位的头等大事。因此,采取以下措施或是未雨绸缪之策:树立新时期生物国防的战略地位,制定生物国防计划,提高全民生物国防意识;坚持统一集中管理......

40年,我们让“国防”战力更强

强国必须强国防,强军必须强科技。在历史上,炼铜、炼铁以及火药等化学技术的发展极大推动了军事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前进。在今天,化学工业对于国防军事的重要意义依然非凡。改革开放40年,石化行业通过新材料等技......

这位从事军事科研的院士,3次几乎用生命换数据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题:硝烟的味道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研究员任辉启赵杰、邵龙飞、王迪他是长期从事爆炸和武器效应试验的科研老兵,先后3次几乎用生命做代价换取科研数据;他主持建成我......

这位从事军事科研的院士,3次几乎用生命换数据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题:硝烟的味道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研究员任辉启赵杰、邵龙飞、王迪他是长期从事爆炸和武器效应试验的科研老兵,先后3次几乎用生命做代价换取科研数据;他主持建成我......

中国工程院院士任辉启:奋战在硝烟里的院士

“硝烟”是什么味道?远离炮火的和平年代,常人很少能闻到硝烟味儿。但对长期从事爆炸和武器效应试验的科研老兵——中国工程院院士任辉启来说,硝烟的味道再熟悉不过了。有一年隆冬时节,在塞北大漠某试验场,为收集......

“探月三期”入选2014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

1月19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对外公布了2014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和十大创新人物,其中,“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一2014年备受瞩目的科技新闻榜上有名。按照新闻事件发生......

首届“国防科技工业十大创新人物”揭晓

国防科工局19日公布了2014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十大创新人物(团队)名单。这也是国防科技系统首次独立评选国家青年拔尖人才。十个创新人物分别是: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团队、“华龙一号”研发设计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