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1-23 09:46 原文链接: 退耕“还”出绿色好生活生态环境连年改善

  “开一片片荒地脱一层层皮,下一场场大雨流一回回泥,累死累活饿肚皮。”朴素的民谣,生动地体现了辽宁省阜新市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的生态境况。1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情况如何?日前,记者来到了阜新市,就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和这里的生态变化进行了实地采访。

  生态环境连年改善

  走进阜新市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一派丰收的景象尽收眼底,家家户户庭院里堆放着金灿灿的玉米棒子,谷场上晒着颗粒饱满的花生。村民陈其华指着村里道路两旁的砖瓦房感慨地告诉记者:“看这房子漂亮吧,以前咱这都是土房,现在生活条件一天比一天强,这多亏退耕还林时种的树,不然我们村估计早就变成了沙海,更别提现在的好生活了。”

  阿尔乡镇北甸子村位于科尔沁沙地边缘,常年饱受风沙侵袭。从前,风沙经常把种子吹跑,将大片农田掩埋,一些人们世代居住的村庄被迫迁走。

  据在村里工作了28年的村支书董福财介绍,通过退耕还林,现在村里的林地有1万多亩,不仅改善了村里的居住环境,粮食产量也连年增长。陈其华原来有100多亩耕地,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他拿出一半耕地用来种树。

  “以前村里根本就看不到树,现在村里的路两旁和山坡地上,到处都是林子。树多了,风沙一年比一年小。”董福财告诉记者,退耕还林后,由于风沙减弱了,加上农田改造,每亩玉米产量由过去的300多斤,增加到目前的1000斤左右。而且,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160元,其中生态林连续补助8年,经济林连续补助5年。据了解,在国家退耕还林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将自家的耕地加入到退耕还林的行列中。截至去年年底,10年间,彰武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09.95万亩。

  林业经济蓬勃发展

  不断增加的林地,挡住了风沙,涵养了水源,阜新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然而,近年来粮食直补和农资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再加上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在一块土地上,种植粮食作物的收益远远高于退耕还林种树的效益,以致一些地方出现了毁林复耕的苗头。那么,如何让退耕还林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阜新市林业局局长白鸥表示,林业发展只有与农民致富相结合基础才能稳固,不能仅仅依靠政策扶持生态建设,而要通过生态经济建立起发展林业的长效机制。

  沿着盘山路,记者来到了阜新市细河区四合镇太平沟村的一处生态旅游点。站在山顶放眼望去,无数个山头、沟坡形成了环形梯田状的人工地貌。脚下,每一处竹节壕、每一个果树台田都栽上了经济林。望着满山茁壮成长的树苗,村支书杜井春介绍说:“以前这片5000亩的山头受沙化侵害严重,种啥都没什么收成,一直荒着地。去年11月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开始治理这片山地,修路、造蓄水池、建滴灌配套设施,今年5月开始栽果树,成活率能达到90%。”同时,太平沟村还专门成立了林业合作社,这些经济林都分包到户,合作社负责协调管理,承包户负责浇水养护,经营权归林农所有,预计果树挂果后每亩地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使阜新市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好转,林业经济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截至目前,阜新市拥有林地520.5万亩,森林覆盖率32.46%,有近300万亩沙漠化土地得到治理,300多万亩农田得到保护,控制水土流失面积500多万亩。全年沙尘天气降为11天,大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347天。

  为加快林业经济的发展,阜新市已培育林产品深加工企业324家,去年实现产值24.5亿元,林业收入已占到全市农民收入的26%,有100多万农民从事着与林业有关的工作。

  辽宁省阜新市副市长马如军告诉记者,他们要充分利用好林地这一致富平台,努力实现到2015年农民人均收入中林业收入达到三分之一,森林面积稳定在63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0%。

  阜新市在开展大规模退耕还林等系列工程中,因地制宜,分区施策,使往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老百姓的“绿色银行”,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造林绿化之路。

相关文章

京津冀绿色产业创新发展政策宣讲会顺利召开

2022年10月21日,由京津冀绿色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和中关村绿创环境治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主办的“联盟助力京津冀绿色产业创新发展系列活动----政策宣讲会专场”顺利召开。京津冀科研院所联盟、北三......

首期全球全健康指数重磅发布

9月17日,2022浦江创新论坛“低碳与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在沪举行。600余位低碳生态发展研究领域的院士专家通过线下线上参与论坛,共话低碳与绿色可持续发展。当天的论坛上,上海市科委二级巡视员......

万名志愿者清洁能源科普系列活动全面启动,宣传“3060”

为积极践行国家“30·60”双碳战略,发挥清洁能源主力军的示范引领作用,8月7日,中广核第十届“8∙7公众开放体验日”以“绿色发展双碳必达”为主题,在包括五大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在内的中广核各清洁能源基地......

青岛大学“造就肥凡”

日前,记者从青岛大学获悉,由青岛大学环境学院“造就肥凡”创新创业团队研发的高效糖醇螯合系列液体肥料获得成功,针对国内外市场上糖醇螯合肥“缺技术、缺品质、缺反馈”等痛点,以国际领先的高效糖醇螯合技术,彻......

未来智慧城市王牌:绿色与智慧

  5月24日,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工业大数据分析与集成应用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人民网财经研究院、联想集团共同编制的《依托智慧服务共创新型智慧城市......

绿色建筑低碳发展,且看各国如何大显神通

科斯廷家的屋顶绿地列车新城社区景观巴林世贸中心大楼远景绿色建筑是在全生命周期保持低能耗且实现环境友好的建筑。通过节能技术和设计提升低碳水平、因地制宜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能耗、绿化屋顶改善局部循环……近年......

“双碳”和AI加持,绿色科技创业能否再迎东风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我国加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由此引发绿色低碳科技攻关和推广利用,为投资者带来了众多机遇,资本纷纷再次“掘金”绿色科技创业领域。1月27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委......

基于SDGs的中国水环境安全与农业绿色发展协同途径

2014年,联合国提出了17个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SDGs),对未来农业绿色发展、城市化发展、水资源保护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可持续与协同发展提出了......

简单、绿色:全新机制接触电致催化

催化反应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85%的化工产品都离不开催化反应。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与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团队提出了全新的催化机制“接触电致催化”,该机制利用材料间接触起电......

保护性耕作与绿色农业发展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赵鑫、张海林团队在《环境变化生物学》上在线发表两篇关于保护性耕作与绿色农业发展的研究论文。其中一篇论文利用114篇公开发表文献中的1059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发现免耕条件下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