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22 13:52 原文链接: 陈彦惠和他的大国种子梦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关乎民众的饭碗。为让中国人的饭碗装满优质中国玉米,近40年来他不停追梦,竭力倾洒玉米育种事业,带领团队通过创造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异玉米新种质,改变了中国地方种质原始创新不足的落后局面,破解了长期依赖引进国外种质的被动局面。

陈彦惠和他的“玉米强国梦”

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陈彦惠是河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玉米改良(郑州)分中心主任。

与培育作物品种的结缘,源自陈彦惠早年的下乡知青时代。当年,生产队平均每个社员仅仅分配到56斤小麦口粮,为了提高小麦产量,生产队专门从外地引进小麦新品种,但是由于缺乏对新品种的了解和栽培技术,导致种植小麦大面积冻死,颗粒未收,农民想吃到更多小麦的愿望落空。

这件事深深刺痛了陈彦惠的心,彼时,他初次认识到了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作为80年代恢复高考后第一届走进河南农业大学的大学生,1982年起,陈彦惠正式开启了他的玉米遗传育种研究生涯,并在中国玉米遗传育种学科奠基人吴绍骙等前辈的感召下,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培育玉米新品种为目标的“玉米强国梦”,决心致力为中国农业增产增收及赶超世界发达国家而奋斗。

研创中国自主产权核心种质

为什么要进行玉米种质资源的创新?陈彦惠谈及此说,没有优异的种质资源就无法培育出优良的新品种。“相较原产于墨西哥热带地区的玉米已经过9000年的历史驯化,中国仅有500年的玉米种植历史,在玉米种质源头上存在先天不足等问题。”

陈彦惠说,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玉米育种与生产中的突出问题是,长期依赖引进国外杂交种作为选育自交系原始材料,缺乏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优异玉米新种质。种质资源创新的难点困境,严重制约了中国玉米生产发展的核心问题。

为此,自1990年以来,陈彦惠所在的科研团队经过31年南繁北育50多个生长季节的不断研究,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种质,经培育出的14个新品种在中国黄淮海、西南、西北三大玉米产区累计推广8000多万亩,获得社会经济效益70多亿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仅如此,陈彦惠深刻意识到,只有不断培育出高产优质适宜机收满足农业现代化要求的新品种,才是“玉米强国梦”的核心,“这个过程的实现也是中国玉米生产历史上的重要技术变革。”

为此,陈彦惠带领团队从多年多点的十万个杂交组合田间试验中,最终筛选出了“豫单9953”等品种。在屡创高产记录的同时,此举弥补了中国玉米长期以来籽粒机收的短板,实现了让玉米像小麦一样方便快捷的籽粒机收,进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推动了中国玉米向现代化生产方向的快速发展。

助力中国玉米更加高产、稳产

回顾从1982年至今的近40年间,陈彦惠告诉记者,令他感到欣慰的是,作为国家重点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带头人,河南农业大学玉米创新团队在国内外玉米科研、生产上作出了重要科技成果。其间,他还培养出了一批在学术上有影响力的科研人员,以及一大批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的硕士生、博士生。“身为教师,我肩负着传承老一代科学家科学创新的重任,更有责任和义务带好这支团队。”

正如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苟明月所说,“陈老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不但给青年人树立了榜样,一直以来也是我从事研究工作的楷模。作为新一代玉米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者,我将用我所学竭尽所能奉献自己的力量。”

因在领域内做出的突出贡献,多年来,国家相继授予了陈彦惠“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原大国工匠”等一系列荣誉。

在陈彦惠看来,这是国家给予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鼓励和鞭策,在倍感荣幸的同时,也深知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

相关文章

华中农大团队培育轻简玉米品种助力玉米增密增产

8月26日,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与河北沃土种业签订“基因编辑玉米增密增产种质创制、轻简品种选育与配套化控技术研制”合作研究协议。三方将合作开发基因编辑玉米增密增产专利技术,创制基因编辑增密增产新......

研究发现提高鲜食玉米耐热性基因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玉米种业室团队以甜玉米为研究对象,对甜玉米高温下的表型特征变化进行观察,发现了提高鲜食玉米耐热性基因。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InternationalJournalofMo......

华中农大原校长、水稻遗传育种专家张端品逝世,享年80岁

据华中农业大学南湖新闻网消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高等教育战线久经考验的忠诚战士、华中农业大学原校长、著名的水稻遗传育种专家张端品同志于2023年6月5日14时08分在武汉因病逝世,享年80岁。张端品......

农业农村部新部署!2023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从南到北陆续展开,是落实示范推广面积、提高播种质量的关键时期。4月19日,农业农村部在四川省达州市召开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培训会,......

“杰出”的玉米是如何杂交的?

作物的杂交后代比它的双亲表现出更大的生物量、更强的抗逆性、更高的产量,这就是杂种优势。百余年来,遗传学家一直在苦苦探寻其背后的遗传学机理,寻找能让后代比双亲更“杰出”的基因位点,却难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我国科学家发现玉米和水稻增产关键基因

玉米、水稻和小麦是迄今驯化最为成功的三大农作物,为全人类提供了50%以上的能量摄入。由于它们的驯化地区、祖先各不相同,形态习性各异,其驯化过程是否遵循共同的遗传规律在科学界长期存在争论。3月25日,《......

遗传发育所玉米单向杂交不亲和研究取得进展

玉米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作物之一。玉米用途广泛,除作为饲料外,还有各种工业用途,并为人类提供优质的蛋白和淀粉。玉米雌雄同株异花,天然异交率高达95%以上,因此杂交种制种和专用玉米的生产需要严......

科研十年磨一剑|科学家成功克隆野生玉米高蛋白基因

经过10年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和上海师范大学科研团队合作,首次从野生玉米中成功克隆出高蛋白基因,并通过杂交实验,有效提高了现代玉米的蛋白含量,这一成果11月1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

中科院破译吉林西部中低产旱田“增收密码”

中新网松原10月15日电(记者郭佳)记者15日从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获悉,其采用的“324”耕作及浅埋滴灌等组合技术在吉林西部中低产旱田实现玉米增产33%。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助理......

科研人员创制玉米穗腐病抗性育种技术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玉米基因编辑育种研究团队通过基因编辑靶向编辑玉米内源基因创制了一种突变体,并发现其在多环境下对玉米拟轮枝镰孢穗腐病具有明显抗性,为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种质材料与育种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