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研究显示,针对此前使用标准剂量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疗效不佳的严重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剂量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LAI)维持治疗不仅有望带来显著的病情改善,耐受性也相当理想。

  主要研究者、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精神卫生中心Fernandez-Miranda指出,除总体病情外,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较前改善,而复发入院及自杀未遂更少。此外,长效针剂治疗过程中未发生重大的不良反应,副作用甚至比之前的治疗更少。

  研究者的结论是:对于某些难治性患者,高剂量长效针剂或可作为氯氮平的替代治疗手段。本项研究于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PA)2022年年会发布。

  研究简介

  使用高剂量抗精神病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时被视为临床不得不采取的措施。然而,这种操作缺乏足够的证据,不良事件(如,锥体外系反应、高泌乳素血症)风险也令人担忧。

  为探讨上述话题,Fernandez-Miranda及其合作者纳入了一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这些患者总体病情较重(CGI-S=5),过去三年内使用过至少2种抗精神病药(一些患者使用过氯氮平),标准剂量治疗效果不佳。此外,部分患者存在药物治疗不依从的背景。

  接下来的三年内,这些患者接受了利培酮长效针剂(n=60)、棕榈酸帕利哌酮(n=60)、阿立哌唑长效针剂(n=30)治疗,实际使用的平均剂量分别为利培酮长效针剂111.2mg/14天,棕榈酸帕利哌酮231.2mg/28天,阿立哌唑长效针剂780mg/28天。患者同时接受了社会心理综合干预,与使用长效针剂治疗前相同。

  研究者将使用长效针剂之前及之后三年进行了镜像比较,主要发现如下:

  1. 无论是CGI-S(P<0.01),还是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WHO-DAS)的四个功能域(自我照护、职业、家庭、社交,P<0.01-<0.001),三组受试者均较过去三年显著改善。

  2. 基于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ARS),三组受试者的治疗依从性较过去三年显著改善(P<0.01),尤其是棕榈酸帕利哌酮组及阿立哌唑组。

  3. 截至治疗36个月时,患者的入院(P<0.001)及自杀未遂次数(P<0.001)均较过去三年显著减少,三组无显著组间差异。

  4. 三种长效针剂的耐受性均相当理想,副作用及生物学指标变化较过去三年减轻;尤其是阿立哌唑长效针剂组,体重、血泌乳素水平较过去三年的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

  5. 利培酮长效针剂组、棕榈酸帕利哌酮组、阿立哌唑长效针剂组分别有9人、5人、2人因副作用停药,分别有4人、2人、1人因疗效不佳停药。

  Fernandez-Miranda认为,上述结果显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是既往停药或无法耐受药物副作用的严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重要选择。“我们建议,在某些临床情境下,高剂量长效针剂或可作为氯氮平的替代治疗手段。”

  局限性

  作为评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精神医学系教授T. Scott Stroup博士指出,本项研究的关键局限性在于缺乏随机化设计,以及未设置氯氮平或常规剂量长效针剂对照组。此外,“镜像研究设计可能受到期望性偏倚及均值回归的影响。”

  Stroup博士认为,一些患者可以在较高剂量长效针剂的治疗下维持病情平稳并能够耐受,这一点并不令人怀疑。然而,大部分副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而如果没有标准剂量作为对照,我们无法断言高剂量长效针剂耐受性一定理想。

  最后,Stroup博士建议使用推荐的标准剂量,至少是在治疗最开始。

  “我的核心观点是,氯氮平仍是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首要选择;针对大部分患者,在考虑使用高剂量长效针剂之前,都应首先尝试使用氯氮平。”

  “如果不确定患者是否真的服用了口服抗精神病药,则可以考虑使用标准剂量的长效针剂,以排除所谓的伪难治性。”

  “并且,上述结果并不影响现行的推荐,即使用药物的最低有效剂量。”


相关文章

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与糖代谢受损的关系

自杀行为可以沿着一个连续体分类,包括频繁想要结束生命(自杀意念)、制定具体自杀计划(自杀规划)、自杀企图、最终完成自杀。已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早期精神病发作时,存在共病性自杀行为和葡萄糖代谢障......

新研究揭示高维眼动空间如何反映精神活性药物的效应

10月4日,《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ScienceReview)在线发表了题为DecodingEffectsofPsychoactiveDrugsinaHigh-DimensionalSpa......

社会性情绪预期量表,预测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

预期情绪是指个体认为自己在未来某个时刻会体验到的情绪,与人们的动机、决策、目标导向行为相关。研究发现,个体对于未来社会性事件与非社会性事件所预期的情绪可能有不同表现。有研究表明,预期情绪与快感缺失、动......

科学家揭示精神分裂症跨尺度环路机制

精神分裂症是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疾病,终生患病率约1%。由于精神分裂症具有高致残性、青壮年期发病、低康复率等特点,对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然而,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疗至今主要依赖于对患者症状的经验判断,面临......

遗传年龄或可评估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组织衰老速度!

自闭症(ASD)和精神分裂症(SCZ)是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在行为、遗传学和神经病理学等方面存在相当多的重叠特征,提示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可能存在共同的神经发病机制。衰老与表观遗传效应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

心理所等发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前瞻功能存在缺损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在头脑中想象未来事件的发生并预先体验这些事件带来的情绪。这种能力称为前瞻功能。前瞻功能对于计划未来、寻求愉快体验等能力颇为重要。已有研究发现,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前瞻功能存在缺损,......

StemCellRep:一种有望帮助治疗人类精神分裂症的方法

在大脑中,补体系统在机体正常发育和疾病发生期间的免疫反应和突触消除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大脑中的炎症和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都会导致突触丢失以及神经元的希望,从而就会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的......

研究揭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失眠的患病率较高

失眠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经常发生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困扰着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已有研究发现,健康人群的睡眠和认知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而精神分裂症通常同时表现出失眠和认知缺陷的症状。因此,研究推测中国精......

中科院揭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失眠患病率较高

失眠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经常发生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困扰着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已有研究发现,健康人群的睡眠和认知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而精神分裂症又通常同时表现出失眠和认知缺陷的症状。因此,研究者推......

研究揭示吸烟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个核心特征,表现为工作记忆、执行功能和注意力等多方面的缺陷。超过6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吸烟者,且他们对尼古丁的依赖性更高。P50抑制缺陷通常代表感觉门控缺陷,这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