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04 16:51 原文链接: 首届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公布

  在庆祝成立60周年之际,市科协组织开展了首届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评选工作,并于日前发布了首批获奖者名单,王奇慧等30人荣获“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人才工作是科协工作的核心。成立60年来,市科协始终坚持发现、凝聚、培养科技人才。目前,市科协正在研究制定《北京市科协人才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将更好地发挥青年科技人才启航特训营、卓越工程师成长计划、“科技教师之家”等平台的作用,托举科技人才更好更快地成长。

  小发明有了大舞台

  时间程序控制器、电子琴、频率周期测试仪……这些现在看来依然颇具科技含量的产品,早在40多年前,就已经被北京中小学生设计制作出来。1979年,市科协联合有关单位在市少年宫举办第一届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在全国开创了先例,吸引了上万名青少年科技爱好者参与。进入20世纪80年代,本市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氛围日渐浓郁,青少年“小发明”“小论文”比赛、“生物百项”活动等陆续创立。

  1982年,就读于北京市育民小学四年级的樊晓辉与第一届“小发明”“小论文”比赛相遇。自小便热爱天文的他,和同学一起加工改进了袖珍赤经仪、赤纬仪,一举夺得一等奖。自此,樊晓辉在天文研究领域一路前行,最终成长为世界知名的宇宙观测学家。“我从小学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科技活动,并最终坚持下来,最大的收获就是增强了对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渐树立起从事科学研究的志向。”樊晓辉说。

  2002年,市科协将相关赛事进行整合,推出了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迄今已举办42届,改变了一批批京城学子的人生轨迹:他们中,有的人从“不务正业”观察飞鸟,成长为我国古动物研究领域的一流专家;有的人从“发明之星”成长为“创业之星”;有的人走上科学教育岗位,为更多青年学子参与科研创新引领方向……很多参与过青创大赛的孩子都认为,这项赛事培养了他们严谨科学的思维和责任心,锻炼了操作能力、分析能力,提升了规划能力、实践能力。

  为明日科学家创造机遇

  青少年时期的科研经历,为“明日科学家”的诞生打下了坚实基础。1996年,现为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教授的白凡还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的时间,他和伙伴加入到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在导师的带领下开始了科学实验“初体验”。

  “一次次反复做实验、记录、整理,不到两年的课外科学实践,既开拓了我的科学思维,又教给我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回忆当年的情景,白凡仍历历在目。

  王绶琯、刘德培、饶子和……在一批知名院士专家的支持下,市科协启动实施了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白凡正是该计划的首期培养学生之一。在后续的20余年间,共有4000余名像白凡一样怀揣科学梦想的青少年,陆续加入了这一计划。通过“大手拉小手”,他们提前接触前沿科技、进行科学实践锻炼,科研能力得到提升,科技人才培养的后备梯队逐步形成。据不完全统计,参与这项计划的青少年中,有85%在后续的学习、工作中选择继续科研道路。

  近十年来,市科协还在这一计划的基础上增设了“英才计划”“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遴选一流导师、选拔一流学生,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

  科研薪火代代相传

  “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奖项造就了一大批科技前沿青年领军人才和技术带头人;“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的385位获奖者,绝大多数成长为国家和首都科技创新骨干力量;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已完成3年培养周期的187人,均有职务或职称晋升……为青年科技人才的发展提供助力,便是为科技突破积蓄“源头活水”。

  “在最需要肯定的时候取得荣誉,对青年科技人才后续的发展非常重要。”谈及科研人才成长,首创环保集团智慧环保事业部总经理黄绵松深有感触。由于在科研一线取得的突出成绩,他先后获得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标兵、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目前社会上专门面向青年科技人才的奖项比较少,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标兵是我获得的第一个奖,这让我意识到,我的研究成果是对社会有益的。”回忆起年轻时的自己,黄绵松说,科研工作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荣誉的取得能为后续工作坚定信念、指引方向。“市科协对人才的培养和鼓励总是在恰如其分的时候到来,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现在,黄绵松已成长为科研骨干,并加入市科协人才工作专委会,期待能为青年人才提供系统性的成长建议。

  60年来,市科协持续建设“首都科技人才之家”,目前正在制定的人才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充分考虑了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需要。后续,市科协将继续密切联系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完善青年科技人才全链条培养支持体系,加强卓越工程师队伍建设,大力培养科学传播人才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相关文章

第二十五届高交会:创新技术成果闪亮登场

“脑机接口”实现大脑电信号“双向读写”,仅重238克的超迷你主机性能比肩传统台式机,AI同声翻译耳机消除“说一句翻译一句”沟通“断点”,协作智能机器人激光焊接机仅需拖拽操作即可完成产品焊接前自动编程…......

首届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公布

在庆祝成立60周年之际,市科协组织开展了首届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评选工作,并于日前发布了首批获奖者名单,王奇慧等30人荣获“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人才工作是科协工作的核心。成立60年来,市科协始......

首届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公布

在庆祝成立60周年之际,市科协组织开展了首届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评选工作,并于日前发布了首批获奖者名单,王奇慧等30人荣获“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人才工作是科协工作的核心。成立60年来,市科协始......

首届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公布

在庆祝成立60周年之际,市科协组织开展了首届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评选工作,并于日前发布了首批获奖者名单,王奇慧等30人荣获“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人才工作是科协工作的核心。成立60年来,市科协始......

首届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公布

在庆祝成立60周年之际,市科协组织开展了首届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评选工作,并于日前发布了首批获奖者名单,王奇慧等30人荣获“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人才工作是科协工作的核心。成立60年来,市科协始......

材料研究把论文写在五洋九天

材料是物质世界的人类智慧结晶,是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核心基础。我国一直非常重视材料科学发展,而材料研究要与应用紧密结合,论文应该写在五洋九天。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科学院。他强调,我们要引......

老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报告会举办

近日,中国老科协举办“高擎精神火炬助力自立自强”老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报告会。中国老科协副会长孙建国宣读了2023年度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奖的奖励决定,授予王辉等10名同志中国老科协奖“突出贡献奖”......

北京“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启动

5月6日,记者从北京市科协举办的2023年北京“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按照中国科协统一部署,市科协于5月1日-6月15日期间,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据悉,2023年“全国科技工......

八旬科技工作者获“最美”称号

“我仍然活跃在科研、教学和科普第一线。”年逾八旬的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陈宝钦近日在北京出席一场活动时说。1942年,陈宝钦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他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

激励女科技工作者!北京东城区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发布

为激励女科技工作者在建设科技强国中发挥“半边天”的重要作用,3月11日,由北京东城区妇联主办的“科技创新‘她’力量暨东城区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发布仪式”在京召开,并发布《落实<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