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1 09:28 原文链接: 高产率、低功耗、高附加值,电解水制氢新进展!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清洁能源材料与器件团队在生物质氧化耦合低能耗电解水制氢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化学》。

利用可再生电力驱动的电解水制氢,是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理想途径之一。电解水产氢与替代阳极产氧反应的生物质氧化反应进行耦合,可以构建低能耗的制氢系统,同时生产高附加值的化学品。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非晶态类金属NiCoBx材料,用于5-羟甲基糠醛(HMF)电氧化反应(HMFOR)时,可在相对较低的电位下选择性氧化HMF的性能。在HMFOR过程中,当NiCoBx结构演化形成活性相时,含有醛基官能团的反应物HMF会优先吸附在催化剂材料表面,加速金属位点的电子转移及脱氢过程,从而促进HMFOR活性相的原位生成。

进一步地,研究团队将HMFOR和产氢反应耦合,构建了低能耗的耦合制氢系统(HMFOR//HER)。该点解系统以NiCoBx为阳极,能够同时生产FDCA和氢气,仅需1.62伏的全电池电压便能实现400毫安/平方厘米的工业级电流密度制氢,且能够连续运行100小时以上。使用该耦系统替代传统碱性电解槽,每生产1立方米氢气可以节省约1.03千瓦时的电力输入。

反应物诱导活化电催化剂机制示意图 图片来源于《化学》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hempr.2024.03.005


相关文章

高产率、低功耗、高附加值,电解水制氢新进展!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清洁能源材料与器件团队在生物质氧化耦合低能耗电解水制氢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化学》。利用可再生电力驱动的电解水制氢,是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理想途径之......

高产率、低功耗、高附加值,电解水制氢新进展!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清洁能源材料与器件团队在生物质氧化耦合低能耗电解水制氢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化学》。利用可再生电力驱动的电解水制氢,是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理想途径之......

华东理工栾伟玲获“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近日,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公布了2023年“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的命名结果,华东理工大学机动学院教授栾伟玲被授予此称号。围绕化工安全国家重大需求,栾伟玲带领团队开展了多项难题攻关。她带领团队建立的极端事故......

二维过渡金属碲化物纳米片宏量制备获突破

4月3日,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张良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理工大学(筹)研究员成会明,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副教授康宁合作,在国......

科学家开发出高效碱性电解水单原子合金催化剂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章福祥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种单原子铱修饰镍合金催化剂,用于碱性电解水析氢、析氧,具有水分子活化与H-H、O-O偶联功能,显著降低了析氢与析氧的过电势。相关成果发表在......

大尺寸、高稳定阴极技术海水电解制氢

通过海上可再生能源进行电解海水制氢被科学家认定为未来获取“绿氢”能源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海上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光伏、潮汐能等)具有波动性强、环境苛刻等特点,加之海水体系含有大量的Cl-以及其他细菌......

新型电解水制氢系统填补国内空白

近日,国内首创最大单体电解水制氢设备3.2MPa,1500-2000Nm3/h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在江苏无锡隆重发布。该系统由大连理工大学梁长海教授团队研发设计,联合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

上海高研院在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有序化膜电极获进展

2020年,我国提出“双碳”目标:承诺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能源的绿色低碳发展是关键。近年来,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

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有序化膜电极方面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杨辉团队在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Overalldesignofanodewithgradientorderedstructurewi......

制备限域MOF材料用于高性能电解水反应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肖建平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张涛团队、浙江大学研究员侯阳团队在电解水材料设计中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制备了限域环境下的NiFeMOF材料,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