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1-05 10:19 原文链接: 长江鄱阳湖旱情年甚一年引发河湖治理深度思虑

  进入11月的鄱阳湖,干旱依旧。在裸露的湖底上,会时不时见到羊群在低头吃草。

  受近期降水偏少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相继发生严重旱情。10月30日,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仅为8.19米,逼近8米极枯水位线。此前几天,赣江南昌段出现12.27米的低水位极值,打破了2012年1月2日12.34米的历史最低纪录。

  “自9月份起,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旱季,降雨量显著减少。据多年平均计算,10月至次年1月的降水只占全年总降雨量的16%。”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张奇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解释说。

  尽管季节因素为长江流域的湖泊水位衰退找到了“开脱”的借口,然而,年甚一年的旱情还是引发了专家关于河流湖泊治理的深度思虑。

  水位十年持续走低

  “近十几年来,特别是1998年大洪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未低于历史最低值。鄱阳湖上游五条大河的流量,在1998年之后也呈下降趋势,而它们是鄱阳湖的主要水源。”张奇表示。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金章东则认为,近年来,由于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偏西,致使我国的降雨带一直向北推进。

  “北方一旦降水偏多,南方就会干旱,上述地区发生旱情的主要自然原因就在于此。”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孔繁翔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说。

  此外,在专家看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水位的持续走低,同10年来长江自身的变化密切相关。

  “从三峡大坝2003年开始试蓄水以来,下游地区江湖水位变化就十分明显。”张奇表示,以两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为例,二者均属通江湖泊,长江水位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出入湖流量的大小,如果长江水位降低,其“拉空”作用会导致湖泊水位随之下降,湖泊水面面积退缩。

  “目前三峡仍处于蓄水阶段,正在向175米高度冲刺,因此对于下游河流湖泊的水位必然产生一定影响。”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副站长张路告诉记者。

  孔繁翔还表示,长江流域河流、湖泊的不断退缩,其影响绝不仅限于局部地区。“它一方面会令当地居民失去淡水资源,同时会改变周边地区的气候条件,更加容易引发旱涝灾害。”

  退水背后的人祸

  “鄱阳湖的旱情严重并不仅仅是气候问题,还有人为因素的影响。”作为湖泊专家,孔繁翔对鄱阳湖近年来的悲惨遭遇痛心疾首。

  他向记者回忆说:“鄱阳湖地区的淘沙规模简直可怕极了。站在岸边,吨级的大船排着长长的队列在湖面上轮番作业,一眼望不到边,场面极其壮观!”

  受利益驱使,淘沙已在当地形成了产业链。“尤其在当前建筑行业发展如火如荼的阶段,淘沙者只需要支付一些很低的人工成本,便可获得非常可观的收入。”孔繁翔说。

  张奇告诉记者,采砂活动会把原来的湖盆地形破坏掉,使局部区域湖盆下降。

  “当四五月份鄱阳湖水位很高时,这种负面影响还不是很明显。而在秋冬季湖泊水位较低时,这种叠加效应便会立刻显现。”张奇强调说,哪怕是仅仅降低半米,都会对湖泊带来很大影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地政府已准备在鄱阳湖出口处修建水闸,希望通过减少“支出”的方式将湖水留住。

  “这是很奇怪的做法,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孔繁翔认为,尽管当地政府也在慢慢控制和规范淘沙活动,但难度颇大,“因为这毕竟涉及到很多人的生计问题”。

  联合管理迫在眉睫

  “合则立,分则豫。”在经历了种种“水患”之后,专家再次将矛头指向了长江流域多年来的管理乱象。

  “目前长江的状态只能用一个‘乱’字来形容。一段干流一个事儿,一个湖一个事儿,完全是割裂的。”孔繁翔强调,长江及其支流和湖泊原本就同属一个大的水系,分布在干流和支流上的各个重大水利枢纽工程一定要统一规划、统一调配,不可各自为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实不可取。

  张奇对此表示认同。他进一步指出,不可否认,与发达国家相比,水利工程对于我国发展经济和满足能源需求的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我们应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注重长江流域水利工程群的联合调度与优化运行,从全局出发,发挥水利工程的防洪、抗旱功能,减缓中下游地区的干旱程度,维护水量和水生态安全。”

  此外,针对两湖地区未来的研究,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刘元波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目前两湖地区的水文及相关生态环境已处于与前期不同的节律变化阶段。

  “如何改善或者恢复原有的自然节律变化,首先需要水文部门、气象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公开历史观测数据,并发布逐日观测数据。”刘元波表示,由于数据不够公开,研究人员对于两湖地区水文气候变化过程的研究仍然受到很多制约。

相关文章

曹哨兵被任命为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厅长

3月31日,安徽人大官网公布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命人员名单,决定任命曹哨兵为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命人员名单(2023年3月31日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

孙丽被任命为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厅长

3月28日,陕西人大官网发布陕西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一批任免职人员名单,决定任命孙丽为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详情如下:一、决定任命:王海鹏为陕西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孙喜民为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

用“智慧大脑”保护生态环境

高效监测、提前预判、科学监管用“智慧大脑”保护生态环境白洋淀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海南长臂猿实时监测方案、甘肃水利科学防汛“智慧大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发展......

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质持续改善

中新网南昌2月28日电(吴鹏泉刘玉洁)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质持续改善。记者27日从江西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去年鄱阳湖水质优良比例22.2%、同比上升5.5个百分点,总磷浓度0.063mg/L、同比下降......

鄱阳湖水位跌破8米极枯线发布枯水蓝色预警

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星子站水位27日8时跌至7.9米,低于8米极枯水位线,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发布枯水蓝色预警。27日9时,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发布信息显示,2月下旬以来,受江西五河来水减少及长江干流水位......

生态环境部:1月份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部20日通报1月份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上升,PM2.5平均浓度下降。监测结果显示,1月份,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4.3%,同比上升0.......

2022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顺利完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196.shtm......

鄱阳湖长江江豚第五次迁地保护开始实施

2月13日至15日,江西在鄱阳湖实施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行动,成功将两头长江江豚从鄱阳湖松门山水域安全捕捞,迁至湖口南北港暂养基地。此次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行动,是对鄱阳湖长江江豚的第五次外迁,计划安全捕捞8......

10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发布,包括工业废水、医疗废物等

关于发布《氮肥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等10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的公告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规范和指导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现批准《氮肥工业废水治......

最新标准|两项生态环境监测类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创新是引领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山东省青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坚持创新引领,聚焦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前沿需求,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新分析方法的开发研究。近日,由山东省青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