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9-05 09:39 原文链接: 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将加强海洋领域合作与发展

  在北京举行的第33届世界海洋和平大会4日通过并发表了《北京宣言》,强调为了人类长久的福祉,应该充分认识到海洋和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问题,以确保人类和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

  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张占海说,这次会议有利于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和加强国际海洋合作。通过这次会议,中国可以进一步了解国际上在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经济研究和海洋发展模式中的有益实践和最新成果,对如何保护海洋环境、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海洋和气候变化相互作用

  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海洋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海洋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与大气的能量物质交换和水循环等作用,吸收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在调节和稳定气候上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被称为地球气候的“调节器”;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也对海洋产生巨大影响,造成海平面和海水温度上升、海水酸化、珊瑚礁死亡、小岛屿被淹没、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遭破坏等问题。

  去年,总部设在英国剑桥的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发布的一份名为《南极气候变化与环境》的研究报告称,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本世纪末海平面上升1.4米,如果按着个幅度来算,马尔代夫等岛国将被完全淹没,而纽约等全球一些沿海大城市将必须耗费巨资修筑防水设施。

  国家海洋局去年发布的一份中国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报告也显示,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中国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脆弱区,海岸带高脆弱区和中脆弱区占全国岸线总长度的36.5%。从海洋局发布的200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来看,2009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处于近30年来的高位,比2008年高出8毫米,中国海平面上升的速度超过了全球平均速度。去年我国累计发生132次风暴潮、海浪和赤潮过程,其中33次造成灾害,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死亡和失踪人数达到95人。

  我国在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新进展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海洋工作。今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我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空间和海洋科学技术。对此,有关专家认为,这体现了要把我国海洋方面的研究力量从更高层次上加以整合,把深海科学研究放在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据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介绍,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我国出台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09年以来,国家海洋局专门成立了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并编制了《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方案(2009年~2015年)》,提出了依靠科技支撑,扩大国际合作,加强中国海洋气候变化观测和评估能力,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促进社会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工作目标。

  同时我国也加大了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力度。近年来,中国海洋科研机构分别与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科研机构签署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协议。去年,还与印度尼西亚共同成立了中—印尼海洋与气候联合研究中心。

  在这次大会上,200多位来自国内外海洋领域的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前来北京探讨海洋和气候变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及沿海城市面临的挑战等问题,更加体现了中国对这一领域国际合作的诚意和所付出的努力。

  需加强海洋对气候影响的科学研究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黄锷坦言:“事实上,海洋对气候的影响十分重要,但目前我们对海洋的了解比对太空的了解少得多。”

  他举例说,陆地对各种层次温度都有记录,南极冰可将温度回归到八十万年前,树木年轮可回归近千年,温度计可回归近百年。但海洋温度的变化却没有记录。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显尧也指出,与陆地的探空气球和二十四小时气象站相比,中国目前对海洋气温的观测还很少。

  “大洋一号”首席科学家周怀阳曾表示,如果世界最先进的深海和大洋的科学技术是100分,中国在技术方面只有30分至40分,而在科学方面只有20分至30分。

相关文章

中国“贡嘎”首获全球碳计划认证

11月23日,第二次青藏科考第八场跨学科学术交流“气候变化与碳循环”主题交流活动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形式召开。与会科学家带来了近期我国自主研发的“贡嘎”大气碳反演系统的好消息。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

地中海水温升高加速外来物种繁殖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日渐凸显。位于地中海突尼斯的盖尔甘奈岛,近年来由于水温不断升高,一种名为“蓝蟹”的外来入侵物种迅速繁殖,造成了当地鱼类数量锐减。眼前这个名为萨拉赫·扎伊姆的渔民正在使用突尼斯盖尔......

东太平洋气候变化相关温度变化或提前40年出现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耿涛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海洋大气研究所教授蔡文炬合作,研究认为整个东太平洋海洋表面温度与人类造成的气候变化有关的差异预计到203......

洋流显示由于海洋暖化过去30年热带气旋增强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环境研究论文,研究人员通过洋流观测数据分析发现,虽然弱热带气旋占热带气旋的70%,但在过去30年里,所有海盆的弱热带气旋由于海洋暖化都有所增强。该论文介绍,热带气旋......

研究揭示干扰对树种迁移动态影响的阈值效应

气候变化导致的树种迁移主要体现在树种分布以及多度(生物量、树种组成等)的变化。与树种分布的变化相比,树种多度的变化对于气候的响应要更为敏感。因此,树种多度变化成为量化树种灭绝风险的有效指标之一。另外,......

著名农业气象学家林而达逝世

澎湃新闻记者从国家气候中心方面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原所长、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原所长,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著名农业气象学家林......

气候变化或致全球高山森林火灾增强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发表在全球顶级学术机构北欧生态学学会旗舰期刊《生态地理学》(Ecography)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高山地区森林火灾在过去20年呈现出增强态势。研究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发现,21世纪以......

众多标志性世界遗产地冰川将在2050年前消失

11月4日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地时间3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显示,世界遗产地的冰川正在加速融化,其中三分之一将在2050年前消失。这将是202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COP27)面临的一项主要挑战。据介绍,......

拉曼介导靶向单细胞基因组原创技术研发成功

 单细胞精度的海洋微生物组功能靶向性拉曼分选与测序技术(scRACS-Seq) 刘阳供图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海洋微生物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大部分海洋微......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年度报告发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395.shtm本报讯(记者张蕾)在10月27日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