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原子钟可更精确测量时空扭曲

《自然》近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下一代光学原子钟能比现有方法更精确地测量地球表面时空的引力扭曲。这些钟可用于探测引力波、检测广义相对论、寻找暗物质。 时间的流逝并非绝对,而是取决于给定的参照标准。因此,时钟测量很容易受到相对速度、加速度和重力势的影响。重力势增加会导致山顶的钟比地面的钟走得更快。为了对引力场中不同位置的钟进行比对,就需要一个共同的参照面。地球上的参照面为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与全球平均海水面重合的等势面,目前由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一个计入重力的大地水准面模型的高程测量确定。两者当前均有几厘米的不确定度,而使用原子钟可以降低这种不确定度。 原子钟是基于特定原子跃迁在光频波段的测量。下一代原子钟对引力的相对论效应非常灵敏,甚至可以用作引力位探测器。 研究人员根据3个基准表征了两个镱原子光晶格钟。研究人员报告称,以钟频为单位,系统不确定度为1.4×10-18,测量不稳定度为3.2×10-19,并能通过反复......阅读全文

天宫实验室:孕育重大突破

   9月15日夜,伴随着轰隆巨响,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搭载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升空。  这一刻,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于技术中心副主任、天宫二号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赵光恒心中也感概万千——此次天宫二号搭载的3大领域、8大主题的十余项空间科学和应用任务,每一项都是他的心头肉。  “我们应用系统团队在

重新定义测量准确度的极限

  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PTB)、德国汉诺威莱布尼兹大学QUEST研究所、莱布尼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和意大利国家光学研究院的科学家共同引入了一种基于同时适应两个测量参数非经典态的方法,这将实现对揭示常规物质与暗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分子的精确测量。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中。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通

三千万年误差小于1秒 “高冷”原子钟怎样炼成

  “在过去二十年有很多人努力要把冷原子钟送到空间,中国第一次展示了空间冷原子钟实验,这是一项惊人的技术成就。”  “在太空中进行冷原子实验是当前最有吸引力的前沿方向,由于中国的重要贡献,世界上第一次完成了这样的实验。”  “随着实验的成功,中国在天基冷原子传感器的研究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  天宫

最新研究:MRI与质谱结合或将带来POCT革命?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可以分析物体中的化学物质的手持设备。  该设备的灵感来自《星际迷航》提供的详细分析生活日用品,和《神秘博士》中能够扫描和识别物质的声波螺丝刀。  该设备可以使环境和医学研究更容易,因为不再需要大型繁琐的设备。  该装置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的研究人员设计,将MRI机(磁共

年轻科学家发现了取得超窄激光线宽的新方法

  重庆大学的朱涛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的基于瑞利散射机制来高度压缩激光线宽的方法。利用这一方法,任意波段类型的激光器和波导上都可以收集瑞利散射,从而有效地将激光线宽压缩到百赫兹量级。这对激光领域可能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根据他们近期在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上发表的论

下一代光学原子钟可用于探测引力波

   英国《自然》杂志29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物理学研究指出,下一代光学原子钟已经能比现有方法更精确地测量地球表面时空的引力扭曲。这一成果可用于探测引力波、检测广义相对论以及寻找暗物质。  时间的流逝并非绝对,而是取决于给定的参照标准。因此,时钟的测量很容易受到相对速度、加速度和重力势的影响。重力势增加

揭秘天宫二号上的空间冷原子钟:3000万年误差1秒

  成功发射的天宫二号搭载了多种高精尖科学装备。其中,由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制的“定时神针”——空间冷原子钟,有望实现约3000万年误差1秒的超高精度,这将是国际上首台在轨运行并开展科学实验的空间冷原子钟,也是目前在空间运行的最高精度原子钟。  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对时间的精确测量。之前,在太空中运行的

欧洲绘制未来10年物理实验路线图

  据《科学》杂志网站8月13日(北京时间)报道,伴随着粒子物理学与宇宙学的日益趋同,欧洲空间局(ESA)发布了有关宇宙空间任务与技术开发的路线图,这将指引2015年至2025年欧洲物理实验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物理学发展的一种趋势是,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倾向于利用空间任务来回答物理学基本问题,但

中科院多项成果入选《自然》2016年重大科学事件

   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12月16日发布了题为2016 in news: The science events that shaped the year的文章,点评2016年全球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事件,中国科学院完成或参与的多项重要科技成果入选,包括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500米口径球面射电

诺贝尔奖亲睐寿星?

  诺贝尔奖亲睐寿星?  施郁(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  1. 为什么引力波诺奖得主年龄较大  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对首次直接探测引力波作出杰出贡献的雷纳·韦斯(Rainer Weiss)、巴里•巴里什(Barry Clark Barish)和基普·索恩(Kip Stephen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二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15项,不含专用领域)  16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科学与应用  中科院是中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发起者、组织者之一,是科学与应用目标的提出者和实施者,50余家院属单位承担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务和多项协作配套任务,突破了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在载

慧眼卫星成功进行X射线脉冲星导航在轨实验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慧眼卫星上的X射线望远镜开展了X射线脉冲星导航实验,定位精度达到10公里之内(3倍标准偏差),进一步验证了航天器利用脉冲星自主导航的可行性,为未来在深空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相关论文已于8月21日在美国《天体物理杂志》(增刊)正式刊出。  2017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