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082.shtm

人类是如何演化的?来自哪里?这个长期困扰我们的本质问题一直是科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

在位于黄土高原的古都西安,坐落着一所以研究地球环境而闻名于世界地球科学界的专业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该研究所科研主楼的地下层有一座“宝库”——岩芯库,它保存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岩芯和地质样品。这些珍贵的材料是了解地球环境演变历史的“密钥”。

第四纪(过去260万年以来)是地质历史时期最年轻的时代,这一地质历史时期与气候变化、人类的出现和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20世纪90年代,全球冰期-间冰期变化是解释第四纪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经典理论。正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安芷生研究员带领团队基于中国黄土和其他生物地质记录的研究,提出东亚环境变化的季风控制论和过去亚洲季风变迁的动力学,突破了全球冰期-间冰期经典理论,解析了亚洲环境变化机理,使得中国黄土古气候研究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我们提出亚洲季风是东亚的环境变化,尤其是中国中东部地区环境变化的直接原因。例如,夏季的降水增加和温度升高致使植被覆盖增加、土壤发育,而冬季风的加强则带来沙尘暴和粉尘堆积,形成黄土。”安芷生说。 

2024年1月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气候变化研究团队研究员敖红和安芷生院士联合国内外专家开展的季风气候与古人类从非洲向东亚迁徙存在的联系研究。该研究通过综合新的中国黄土季风重建记录、东亚古气候模拟、亚洲古人类遗址记录整合、古人类栖息环境模拟,发现地球轨道驱动导致的末次间冰期亚洲季风降雨增加和非洲东南部环境恶化对智人在约10万年前从非洲走向东亚分别具有重要的“牵引”和“推动”作用。

关于人类起源、演化与迁徙的争论

在分子人类学出现以前,各国学者已经对人类的演变、扩散有了多维度的研究。在考古人类学上,同样是达尔文在创立生物进化论之后,先是当时考古学比较发达的欧洲发现多个古人类遗址、化石,一度认为欧洲是人类的发源地。后来印尼爪哇人和我国周口店北京猿人等的发现,使亚洲起源说风靡一时。再后来随着非洲发现越来越多、越来越早的遗址和化石开始愈加支持达尔文最初的猜想“人类的摇篮——非洲”。

随着分子人类学的介入。对人类起源问题的争论和研究又进入一个更细微更深入更广泛的范畴。简单来说,分子人类学是利用DNA遗传信息来分析人类的起源、演变问题的人类学学科。

1987年,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瑞贝卡·坎恩破译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妇女的线粒体DNA,发现现代女性的线粒体DNA都来自一位妇女,她大约生活在15万年-20万年前的非洲。

进入21世纪后,分子人类学家再次成功破译了男性遗传密码的Y染色体。他们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现代男性都有一个共同的父亲,他生活的年代也应该在大约15万年前的东部非洲。   

曾经的初中教科书也介绍,分布在中国的现代人是由生活在4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进化而来。这个说法的理论依据是人类的多地区起源说,认为在欧、亚、非的现代人都是由当地的猿人进化而来。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宿兵研究员在查阅中国现有化石的年代以后,发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断层。这个断层从大约10–4万年前,没有任何人类化石出土。经推测,生活于东亚的直立人和早期智人(Homo Sapiens)在最近一次的冰川时期,由于恶劣的气候而绝灭。取而代之的是从非洲不远万里迁徙而来的现代人种。

我国科学家金力带领学生做了覆盖整个东亚、东南亚、西伯利亚的1万多个样本。他们的研究结果《东亚现代人的非洲起源:12000个Y染色体的故事》2001年在《科学》上发表后,再次印证了非洲起源说。

据文献资料,2005年一项庞大的多国合作计划启动——“基因地理计划”,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不但再次证实全球人类都从非洲走出,还大致绘制出了人类的迁徙路线图,尽管路线图在细节上不可能做到准确,但分析结果说明问题——人类确实是从非洲走出。

但仍有科学家支持“多地区起源说”。

此次成果的创新之处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敖红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进行的是中国黄土环境磁学、第四纪地质学、古人类学交叉研究。

“这一多学科交叉研究揭示出气候变化对约10万年前智人(Homo Sapiens)从非洲迁徙到东亚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敖红介绍。

环境磁学是一门通过分析物质磁性与环境变化关系,进而揭示不同时空尺度环境作用的新兴交叉学科。目前环境磁学研究涉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的磁性颗粒,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环境磁学在中国黄土古气候与古环境演化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为推动中国黄土成为与深海沉积和极地冰芯并列的国际第四纪气候变化研究三大支柱作出了重要贡献。”敖红进一步阐述,这个也是地质第四纪学界公认的。

过去古人类学家等通过研究发现非洲是人类的发源地,古人类以非洲为中心逐渐迁徙到其它大陆。已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在非洲古人类演化和扩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敖红进一步说明,欧亚板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板块,其西部与非洲大陆直接相连,是古人类走出非洲的第一站。

“在人类居住最为密集的亚洲南部和东部,其气候主要受到季风环流(亚洲季风)的影响。亚洲季风是全球最大、最活跃的季风系统。然而我们对过去亚洲季风变化在古人类从非洲迁徙到东亚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仍然不甚清楚。”敖红强调说。

敖红等这一研究通过对黄土高原中部最厚的环县黄土剖面进行高分辨率野外样品采集(图1)和实验室的环境磁学多指标测试分析,构建穿越过去28万年来的高分辨率亚洲季风演化记录。结果表明过去28万年来,亚洲夏季风降雨具有10万年、4万年、2万年的多周期变化特征(图2)。通过综合古气候模拟结果,研究团队认为亚洲季风降雨周期性的增加/减少是由太阳辐射、全球冰量、温室气体含量共同驱动的。通过亚洲古人类遗址和古气候数据的综合对比,该研究团队发现智人(Homo sapiens)从非洲迁徙到东亚发生在距今12–7万年前,对应着亚洲季风降雨增加和温度升高的末次间冰期环境。

图1 研究团队在环县黄土剖面考察。

“与亚洲气候变化相反,非洲东南部气候在末次间冰期是显著变干的。”敖红指出,“进一步综合古人类栖息环境模拟结果(图3),我们研究团队提出亚洲季风加强和非洲东南部气候恶化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智人从非洲向东亚的迁移(图4)。”

图2 基于气候代用指标和模式重建的东亚气候变化记录。

研究团队的阮骄杨博士通过计算机模拟重现的古人类栖息环境表明:在智人从非洲迁徙到东亚的末次间冰期时,东亚古人类栖息环境向好发展,而非洲东部和南部古人类栖息环境则显著变差(图3)。

为此,该研究团队就提出亚洲季风加强和非洲东南部气候恶化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智人从非洲向东亚的迁移(图4)。

  ?

图3 东亚智人化石年代与计算机模拟的古人类栖息环境。

图 4   古人类从非洲干旱环境迁徙到相对适宜的东亚环境示意图。图片均来自受访者论文

据了解,该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XDB40000000)、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与研究计划(2019QZKK07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青年拔尖人才计划项目等资助。

文章相关信息:www.pnas.org/doi/10.1073/pnas.2308994121

相关文章

吉林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入选人员名单公布

关于公布第八批吉林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入选人员名单的通知吉科协发学字〔2024〕9号各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各高校科协,有关单位:根据《吉林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管理办法》规定,经组织推荐、专家评......

江南大学成果入选省内生物医药领域十大科技进展

近日,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主办的2024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江苏省主场活动在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2023年度江苏省行业领域十大科技进展。其中在生物医药领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

给人工智能装上一双“人的眼睛”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以无人驾驶、具身智能等为代表的智能无人系统正在被不断地推广和应用。人们希望这些系统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更加自如地活动,更加准确地给人类提供帮助,但要达到这一目的有一个前提,......

西安建大:“大手牵小手”推进“思政大课堂”

“我们的队伍已经组成,犹如浩荡的万里长江。而我自己呢,早就全副武装,在我们的行列里,充当了一名小小的兵将……”6月3日,在宝鸡凤县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大礼堂,80余名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多个学院不同专......

敦煌沙尘天气研究揭示千年气候变化

敦煌,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不仅拥有丰富的文化艺术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然而,该地区频发的沙尘天气不仅威胁着生态安全,还对莫高窟、阳关等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保护构成了挑战。为此,深入研究敦......

关于批准《山东石岛湾核电站扩建一期工程质量保证大纲(建造阶段)》(A2版)的通知

名称关于批准《山东石岛湾核电站扩建一期工程质量保证大纲(建造阶段)》(A2版)的通知索引号000014672/2024-00203分类核电厂安全监管发布机关国家核安全局生成日期2024-06-03文号......

关于印发《山东石岛湾核电站扩建一期工程1号机组核岛基础浇筑第一罐混凝土前准备情况核安全检查报告》的函

名称关于印发《山东石岛湾核电站扩建一期工程1号机组核岛基础浇筑第一罐混凝土前准备情况核安全检查报告》的函索引号000014672/2024-00202分类核电厂安全监管发布机关国家核安全局生成日期20......

莫迪的第三个任期对印度科学意味着什么

历时44天的印度大选当地时间6月5日凌晨尘埃落定。执政党印度人民党(印人党)主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已获得印度人民院过半数席位。舆论普遍认为,如无意外,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将开启第三任期。据《自然》报道,......

海南大学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节

日前,海南大学第二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在该校海甸校区举办。海南大学第二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开幕式现场。王鑫宇摄开幕式上,海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朱双平介绍了海南省在多渠道搭建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引导高校拓展创......

生物多样性增强草地群落对植物入侵的抵抗力

近日,兰州大学生态学院及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发表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生物多样性在抵御外来植物入侵中的重要作用。相关论文发表于《NatureCommunications》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