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19 11:11 原文链接: 10月8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怎样减小观测偏差

  研究成果需要能够重复和确证,这是科学过程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但当今所采用的系统和方法的复杂性,却让编辑和审稿人对某项研究成果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更难有把握。作为关于研究成果不可再现性问题系列报道的一部分,本期《自然》杂志发表了两篇关于怎样减小观测偏差的文章。在评论文章中,Robert MacCoun和Saul Perlmutter认为,更多学科(如粒子物理学)应当采用“盲分析”方法。在一篇新专题文章中,Regina Nuzzo介绍了目前被有关研究人员用来应对科学家和任何其他人一样都会表现出来的一个人性特点的一系列办法 ,这个人性特点就是“自欺欺人”。

  双通道近藤物理体系的临界行为

  零度量子相变和它们相关的量子临界点据信是很多强相关电子系统(如重费米子材料,甚至还可能包括高温超导体)的奇异有限温度行为的基础。但识别这些相变的微观根源会是有挑战性的和有争议的。在两篇互为补充的论文中,Zubair Iftikhar等人和Andrew Keller等人显示了这种行为何以能够被人为加到纳米电子量子点中,从而使得研究人员对量子临界行为及其精确的理论表征都能够进行精密的实验控制。

  研究发现甘氨酸受体机制

  Eric Gouaux 及同事确定了来自斑马鱼的、与激动剂或拮抗剂相结合的、对“士的宁”(番木鳖碱)敏感的甘氨酸受体(GlyR)的高分辨率低温电子显微镜结构,揭示了当该通道开启时所发生的构形变化。GlyRs介导整个脊髓和脑干的神经传输,它们的失常被发现与包括自闭症和过度惊骇在内的多种神经疾病相关。在本期《自然》上,Xin Huang等人也报告了在拮抗剂“士的宁”存在时人类GlyR的X射线晶体结构。

  AU Mic碎片盘中快速移动的神秘特征

  对活动年轻恒星AU Microscopii所做的高对比度成像观测显示,在其“碎片盘”东南边有五个神秘的大尺度特征,它们以所预测出的每秒4~10公里的速度远离该恒星。上个世纪80年代在恒星周围发现的所谓“碎片盘”过去被认为是行星形成过程的副产物,因为它们经常表现出可能是由行星的引力扰动导致的形态和亮度不对称。这一假设对β Pictoris体系被证明是正确的,但AU Mic盘中快速移动的特征的精确性质和来源目前仍不知道。

  非洲疟疾控制措施评估

  一项旨在控制疟疾的联合行动已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进行了15年,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公共卫生运动之一。为了提供干预措施如蚊帐和抗疟疾药物等,人们已经投入了数十亿美元,但对疟疾负担的总体效果仍不清楚。这项研究将来自3万个人口集群的现场数据用在一个复杂的时空模拟框架中,来量化镰刀形疟原虫不断变化的风险(2000年以来发病率下降了40%)和疟疾干预措施所起的作用(避免了大约7亿个病例)。虽然低于目标水平,但当前的防控工作实质性地降低了整个非洲大陆的疟疾发病率。这项工作是否能够持续取得成功,将取决于是否能够让人们有更多机会得到以上干预措施,以及在面对疟原虫对杀虫剂和治疗药物产生抗药性的情况下是否能够保持这些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世卫警告抗疟疾无进步病亡人数或因新冠攀升

世界卫生组织11月30日警告,从2016年到2019年全球患疟疾和因疟疾死亡的人数未能显著减少,今年疟疾致死病例数可能因新冠疫情占用医疗服务资源而攀升。在非洲贫困地区,增加的疟疾死亡病例甚至可能多于当......

颜宁等提出饿死疟原虫或有助开发新型抗疟药

 8月28日,原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颜宁团队和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尹航团队合作,在《细胞》上在线发表了题为《抑制恶性疟原虫糖摄入的结构基础》研究论文。同时,该研究的“姊妹篇”《靶向PfHT......

基因工程前沿:CRISPRCas9或可击败疟疾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他二种少见,近......

疟疾疫苗出世喜忧参半——安全与否仍需谨慎评估

几十年来,虽然疟疾病例及其导致的死亡人数在不断下降,但人类抗击疟疾的斗争却止步不前。对最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产生耐药性的寄生虫正在传播,而疟蚊对杀虫剂的耐药性也越来越强。......

美国CDC发布他非诺喹用于疟疾的预防和发治疗建议指南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属寄生虫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虫媒传染病。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疟疾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约有2.17亿疟疾病例,造成43.5万人死亡。他非诺喹是一种8-氨基喹......

研究发现疟疾领域新发现有助于HIV的治疗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来自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免疫系统对疟疾感染作出的反应可能有助于开发针对丙型肝炎,艾滋病毒和狼疮的新型治疗方法。研究者们通过实验室模型发现,由疟疾感染引起的强烈炎症信号激活了特定分子,......

elife:疟疾引发贫血与自身抗体的产生有关

根据eLife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对于疟疾患者来说,自身抗体对未感染的红细胞的“误伤”可能导致其出现贫血的症状。贫血是疟疾感染后常见的并发症,而且有时候是致命的。尽管免疫系统必须消灭感染了疟原虫的红细胞......

NatCommun:疟原虫如何提前布局,侵染人体?

疟疾一直以来是一个可怕的存在。在被携带疟原虫病原体的蚊子叮咬后的几秒钟内,疟原虫会侵入宿主的皮肤和血管,侵入肝脏,并埋藏在其中。直到成千上万的被感染细胞破裂进入血液,引发致命的血液感染。如今,来自西雅......

疟疾细胞图谱,极大加快疟疾研究和疗法开发

疟原虫是疟疾的致病因子,是具有不同形态发育阶段的单细胞生物,每个阶段都专门生活在极其不同的环境和宿主细胞类型中。这种形态多样性的基础是对它的紧凑基因组的严格调控,不过大约40%基因的功能仍然未知,这阻......

屠呦呦团队大招:除了疟疾外,青蒿素还可治疗红斑狼疮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2019年6月17日,诺奖得主屠呦呦领衔的团队对外公布,经过团队多年攻坚,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图片来源于网络斑狼疮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