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时间对Ⅴ、Ⅷ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

赵宏祥 葛健民 郭乃洲 程玉根 宋海彬 梁启忠 摘 要:目的探讨温度、时间对Ⅴ、Ⅷ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对同份血浆留多个样本,每种标本留2份(其中1份离心处理),分别置于4℃、24 h、72 h,室温24 h,测其Ⅴ、Ⅷ凝血因子活性.结果①Ⅴ、Ⅷ凝血因子标本在4℃、室温放置24h、4℃放置72 h,标本间离心前与离心后,其活性Ⅷ因子平均下降1.1%(IU/ml),Ⅴ因子平均下降1.9%.②Ⅷ因子4℃24 h后与新鲜相比活性下降7.8%,72 h后下降11.2%,Ⅴ因子24 h后下降了3.3%,72 h后下降18.2%.③置4℃24 h与72 h,Ⅷ因子平均下降3.4%,Ⅴ因子下降14.8%.④4℃与室温24 h比较,Ⅷ因子活性平均下降了0.73%,Ⅴ因子活性平均下降了1%.⑤血型之间差异,4℃24 h后Ⅷ和Ⅴ因子活性分别为:A型下降了8%和2%,B型下降了8%和5%,O型下降了7%和3%,AB型下降了8%和3%;4℃......阅读全文

主要凝血因子

  因子I,纤维蛋白原  因子II,凝血酶原(凝血素)  因子III,组织因子(凝血酶原酶)  因子IV,钙因子(Ca2+)  因子V,促凝血球蛋白原,易变因子  因子VII,转变加速因子前体,促凝血酶原激酶原,辅助促凝血酶原激酶  因子VIII,抗血友病球蛋白A(AHG A),抗血友病因子A(AH

凝血因子特性

凝血因子目前包括14个,除FⅢ存在于全身组织中,其余均存在于血浆中。根据理化性质分为四组。(1)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包括FⅡ、FⅦ、FⅨ和FⅩ,其共同特点是在各自分子结构的氨基末端含有数量不等的γ-羧基谷氨酸残基,在肝合成中必须依赖维生素K。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依K因子)通过γ-羧基谷氨酸与Ca

辅助凝血因子

  共同凝血  FITZGERALD因子  FLETCHER因子(激肽释放酶原)  von-Willebrand-因子  被取消资格的凝血因子  因子VI,促凝血球蛋白:其实是活化后的第五因子。  这些因子共同作用,会导致凝血。  如果一种或多种凝血因子缺失,会导致血友病。  列举  同义语 缩写符

凝血因子特性分类

  凝血因子目前包括14个,除FⅢ存在于全身组织中,其余均存在于血浆中。根据理化性质分为四组。  (1)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  包括FⅡ、FⅦ、FⅨ和FⅩ,其共同特点是在各自分子结构的氨基末端含有数量不等的γ-羧基谷氨酸残基,在肝合成中必须依赖维生素K。  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依K因子)通过γ-

凝血因子特性分类

凝血因子目前包括14个,除FⅢ存在于全身组织中,其余均存在于血浆中。根据理化性质分为四组。(1)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包括FⅡ、FⅦ、FⅨ和FⅩ,其共同特点是在各自分子结构的氨基末端含有数量不等的γ-羧基谷氨酸残基,在肝合成中必须依赖维生素K。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依K因子)通过γ-羧基谷氨酸与Ca

凝血因子临床应用

  PT延长  通常认为PT延长代表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的活性低于正常或抗凝物质的存在。肝功能轻度受损,PT仍可正常,它仅在肝实质细胞严重损害时才明显延长。仅以PT判断肝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和肝细胞损伤程度是不够的,如同时测定凝血因子的活性,可能更有价值。  肝病与凝血因子Ⅱ  大多数研究认为急性肝

凝血因子的命名

  为统一命名,世界卫生组织按其被发现的先后次序用罗马数字编号, 有凝血因子Ⅰ,Ⅱ,Ⅲ,Ⅳ,Ⅴ,Ⅶ,Ⅷ,Ⅸ,Ⅹ,Ⅺ,Ⅻ,XIII等,因子XIII是以后被发现的凝血因子,经过多年验证,认为对于凝血功能无决定性的影响,不再列入凝血因子的编号。因子 VI 事实上是活化的第五因子,所以已经取消因子VI的命名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介绍:    凝血因子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测定各个凝血因子的活性,有助于判断血友病的类型、血友病的轻重程度以及某些病理情况下的凝血状况。凝血因子活性测定正常值:    因子Ⅱ:C 、因子Ⅴ:C 、因子Ⅶ:C 、因子Ⅶ:C 、因子Ⅸ:C、因子Ⅹ:C、 因子Ⅺ:C、因子

凝血因子的检测

  凝血因子的检测现在可以实现的有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血浆因子Ⅷ、Ⅸ、Ⅺ和Ⅻ的促凝活性测定、血浆因子Ⅱ、Ⅴ、Ⅶ和Ⅹ的促凝活性测定、血浆因子ⅩⅢ定性试验和血浆因子ⅩⅢ亚基抗原测定。  1.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  (1)原理:FIB检测有凝血酶凝固法(Clauss法)、比浊法(

为什么要检测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因血浆中某一凝血因子缺乏造成凝血障碍并引起出血的病证分为两大类:①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其特点是常自幼发生出血症状,有遗传家族史,除血友病甲和乙为性染色体隐性遗传(见血友病)外,一般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均可患病,常有近亲结婚史。该组疾病均为单个凝血因子缺乏,其中以Ⅷ因子缺乏(血友病甲)最常

凝血因子的相关疾病

  血友病(Hemophilia)是一组由于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的缺乏而导致患者产生严重凝血障碍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男女均可发病,但绝大部分患者为男性。包括血友病A(甲)、血友病B(乙)和因子XI缺乏症(曾称血友病丙)。前两者为性连锁隐性遗传,后者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血友病在先天性出血性疾病中最

血浆凝血因子的检测

  凝血因子的检测现在可以实现的有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血浆因子Ⅷ、Ⅸ、Ⅺ和Ⅻ的促凝活性测定、血浆因子Ⅱ、Ⅴ、Ⅶ和Ⅹ的促凝活性测定、血浆因子ⅩⅢ定性试验和血浆因子ⅩⅢ亚基抗原测定。       1.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  (1)原理:FIB检测有凝血酶凝固法(Clauss法)

凝血因子外源性激活系统

  体内组织损伤时释放出因子Ⅲ,也称为组织因子。在Ca2+存在下它能与血液中已活化的因子Ⅶ形成复合物,就能使因子Ⅹ激活,此后就与内源性激活途径的反应步骤相同。通过外源性途径血液凝固在10多秒钟内即可完成,而通过内源性途径则需数分钟。因子Ⅲ为一膜糖蛋白,由263个氨基酸残基所组成,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

凝血因子Ⅷ的测定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三部 附录X N 人凝血因子VIII测定法(一期法)  本法系用人凝血因子VIII缺乏血浆为基质血浆,采用一期法测定供试品人凝血因子VIII效价。  试剂  (1)3.8%枸橼酸钠9.5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250ml。  (2)咪唑缓冲液(pH7.3)取咪唑0.68g和氯化

简述凝血因子的临床应用

  PT延长  通常认为PT延长代表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的活性低于正常或抗凝物质的存在。肝功能轻度受损,PT仍可正常,它仅在肝实质细胞严重损害时才明显延长。仅以PT判断肝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和肝细胞损伤程度是不够的,如同时测定凝血因子的活性,可能更有价值。  肝病与凝血因子Ⅱ  大多数研究认为急性肝

凝血因子特性是怎样的?

  凝血因子目前包括14个,除FⅢ存在于全身组织中,其余均存在于血浆中。根据理化性质分为四组。  (1)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包括FⅡ、FⅦ、FⅨ和FⅩ,其共同特点是在各自分子结构的氨基末端含有数量不等的γ-羧基谷氨酸残基,在肝合成中必须依赖维生素K。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依K因子)通过γ-羧基谷氨

凝血因子Xa切点的定义

基因工程表达系统中融合蛋白常用的连接序列,Xa因子处理可将融合蛋白中目的蛋白与非目的蛋白的肽段分离,其识别序列为IleGluGlyArgGly五个氨基酸。

凝血因子Ⅴ的医学应用介绍

  研究显示凝血因子Ⅴ活性在肝功能失代偿或严重肝病时才减少,故认为它是判断肝病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Izumi等研究显示: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需肝移植的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凝血因子Ⅴ活性

关于凝血因子的基本介绍

  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白质组分。它的生理作用是,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粘连在一起并且补塞血管上的漏口。这个过程被称为凝血。整个凝血过程大致上可分为两个阶段,凝血酶原的激活及凝胶状纤维蛋白的形成。它们部分由肝生成。可以为香豆素所抑制。为统一命名,世界卫生组织按其被发现的先后次序用

什么是凝血因子抑制物

1.血管内皮有抗凝作用:阻止一些凝血因子、血小板与内皮成分接触(防止内源性凝血),分泌抗凝血酶灭活一些凝血因子等.2.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可以吸附凝血酶,血液也会稀释,单核-巨噬细胞也会吞噬凝血因子(这比较复杂,随便了解下就行);3.主要了解下生理性抗凝物质:抗凝血酶,可灭活活化的凝血因子9-12,是主

主要凝血因子的相关介绍

  因子I,纤维蛋白原  因子II,凝血酶原(凝血素)  因子III,组织因子(凝血酶原酶)  因子IV,钙因子(Ca2+)  因子V,促凝血球蛋白原,易变因子  因子VII,转变加速因子前体,促凝血酶原激酶原,辅助促凝血酶原激酶  因子VIII,抗血友病球蛋白A(AHG A),抗血友病因子A(AH

凝血因子的分类及区别

  1.内源性凝血:异物(胶原、玻璃、白陶土)激活启动因子(因子Ⅻ)。所有因子都在血液中。  2.外源性凝血:组织中的因子Ⅲ不表达,血管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中因子Ⅲ被激活。它在血液外的组织中。  3.两者的主要区别:启动方式和参加凝血因子不同。  4.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因子Ⅱ、Ⅶ、Ⅸ、Ⅹ在肝脏合成

凝血因子Ⅶ的临床应用介绍

  凝血因子Ⅶ的半衰期最短(4~6h),血浆含量较低(0.5~2mg/L),故可作为肝病患者蛋白质合成功能减退的早期诊断指标。Rodriguez-Inigo等在慢性肝病患者通过肝活检组织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到凝血因子Ⅶ的表达与肝纤维化的分级呈负相关,可作为预测纤维化程度的指标。凝血因子Ⅶ活性还与预后有

凝血因子Ⅷ的注意事项

  1. 大量反复输入本品时,应注意出现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及肺水肿的可能性,对有心脏病的患者尤应注意。  2. 本品溶解后,一般为澄清略带乳光的溶液,允许微量细小蛋白颗粒存在,为此用于输注的输血器必须带有滤网装置,但如发现有大块不溶物时,则不可使用。  3. 本品对于因缺乏因子Ⅸ所致的乙型血友病,或

凝血因子Ⅷ的结构及性质

  在血友病中,80%的病人患有血友病A,该类病人主要缺少正常人所拥有的凝血因子Ⅷ。  FⅧ基因位于X 染色体长臂末端(Xq28), 长为186kb,由26个外显子组成,其中第l4号外显子为3.1 kb,是发现的人类最大的外显子之一.FⅧ mRNA长9kb,编码一条由2351氨基酸组成的前体多肽.去

凝血因子的临床应用介绍

  PT延长  通常认为PT延长代表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的活性低于正常或抗凝物质的存在。肝功能轻度受损,PT仍可正常,它仅在肝实质细胞严重损害时才明显延长。仅以PT判断肝病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和肝细胞损伤程度是不够的,如同时测定凝血因子的活性,可能更有价值。  肝病与凝血因子Ⅱ  大多数研究认为急性肝

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形成

  从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大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纤维蛋白单体的形成  纤维蛋白原(因子Ⅰ)为一分子量约34万的糖蛋白,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亚基所组成,每一亚基又含有三条肽链,即α、β、γ 链,彼此通过二硫键相互连接。此三条肽链分别含610、461及410个氨基酸残基。两个亚基在肽链N端附近再通

凝血因子特性分别有什么?

  凝血因子目前包括14个,除FⅢ存在于全身组织中,其余均存在于血浆中。根据理化性质分为四组。  (1)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包括FⅡ、FⅦ、FⅨ和FⅩ,其共同特点是在各自分子结构的氨基末端含有数量不等的γ-羧基谷氨酸残基,在肝合成中必须依赖维生素K。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依K因子)通过γ-羧基谷氨

凝血因子Ⅷ的相关应用介绍

  凝血因子Ⅷ不仅由肝细胞产生,而且由窦内皮细胞与库普弗细胞产生,其它组织如肾脏也可产生。当肝细胞合成功能减退时,窦内皮细胞及库普弗细胞仍维持凝血因子Ⅷ的合成;肝脏清除功能减退,内毒素及免疫因素刺激使它的合成与释放增加。范威氏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主要由肝外合成,

凝血因子的临床意义

凝血因子大部分均在肝细胞内合成。在肝脏功能正常时,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动度在正常范围。当肝脏实质受到损伤,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动度可呈不同程度的减低,常引起出血、淤血等临床表现,如牙龈出血、鼻出血、青紫色淤痕等。当急性肝炎时,凝血酶原的活动度降低幅度并不明显。如果是重症乙肝患者,或者是肝硬化、慢性乙肝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