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量子通信安全传输创最新世界纪录

我国科学家创造的量子通信安全传输创最新世界纪录:将可以抵御黑客攻击的远程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安全距离扩展至200公里。这一成果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张强、陈腾云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清华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完成,相关论文发表在日前出版的国际权威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新型通信方式,量子密钥分发为安全信息加密提供了理论上绝对安全的解决方案。但是,由于现实系统的器件不满足理论假设,这一缺陷会造成各种安全漏洞。 据悉,2013年,潘建伟小组和加拿大一研究组分别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了测量器件无关的量子密钥分发,解决了所有针对探测系统的攻击,但当时这些前期实验的传输距离仅为50公里左右,限制了该技术在实用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中的应用。......阅读全文

量子通信:安全“无懈可击”

  现代通信技术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制造着安全、隐私等方面的麻烦。前者如今年的“双十一”、“双十二”网购盛宴,后者则类似仍在发酵的“棱镜门”事件——国外媒体12月21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曾与企业合谋,要求在移动终端广泛使用的加密技术中放置后门,以便轻易破解各种加密数据。     如今,

如何对抗量子计算攻击?“后量子密码”保安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833.shtm“现代公钥密码学自20世纪70年代诞生起,业已成为当今和未来各种网络形态的安全信任根基。而随着量子计算的发展,未来可能会彻底颠覆现代公钥密码学。”近日,在第三届雁栖湖国际后量子密码标准

未来密钥安全- 后量子密码算法来保护

  早在量子计算时代到来前,互联网就已经进入了后量子时代。许多人对未来量子计算机破解现代生活所依赖的密钥的能力感到担忧,因为这些密钥保护着从智能手机银行应用到在线支付的一切流程。  据《自然》报道,近日,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正式公布了其认可的能够抵抗量子计算机攻击的4项密码技术,即C

别慌,找出漏洞会让量子加密更安全

   近日,一项探讨量子加密技术的研究引起关注。上海交通大学光子集成与量子信息实验室金贤敏团队找到了量子密钥分发实际系统中的一项物理漏洞,并提出了解决办法。相关文章近日在论文预印本平台arXiv上发表。据透露,该研究成果目前正接受某顶级期刊的同行评审。  在一些外行看来,找出加密通信的破绽,就等同于

量子信息实现500米光纤直接安全传送

   中国科学家独创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在实用化进程上再次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记者14日从清华大学与南京邮电大学联合实验组获悉,继今年6月宣布在实验室通过量子存储验证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理论方案后,他们近日首次在500米光纤中实现量子信息的直接安全传送。  量子通信包括量子密钥分发、量子秘密共享和量子安全

中国科大量子密码安全领域研究获重要突破

  记者4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码安全领域——量子密钥分发实际安全性研究中获得重要突破,利用探测器雪崩时的漏洞,量子黑客可有效控制该探测器的响应,并获取全部密钥信息而不被感知。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Applied近日刊发了以上科研成果。  

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可实现高安全性

  记者20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韩正甫教授及其合作者王双、银振强、陈巍等实现了抗环境干扰的非可信节点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全面提高了量子密钥分发网络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可靠性,向实现下一代量子网络迈出了重要一步。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光学》上。  当前,量子保密通

给纠缠态“做个CT”-让未来量子网络更安全

   量子通信研究领域,中国在赛道上已经领先一个身位,无论理论研究还是技术应用和项目实施落地,都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两个多月之前,中国科大成员李传锋、陈耕、张文豪等人在测量设备“不可信”的条件下,实验获知了未知量子纠缠态的保真度,首次在国际上实现了量子纠缠态的自检验。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物理评

“未来信息安全与量子技术论坛”在合肥召开

  11月3日下午,2010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自主创新主题论坛之一—“未来信息安全与量子技术论坛”在安徽省合肥市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许武出席论坛并作开场致辞。   许武在致辞中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并希望通过论坛的举办,促进量子物理和信息安全领域专家的深入

我国量子通信安全传输创最新世界纪录

  我国科学家创造的量子通信安全传输创最新世界纪录:将可以抵御黑客攻击的远程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安全距离扩展至200公里。这一成果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张强、陈腾云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清华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完成,相关论文发表在日前出版的国际权威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量子

摘掉“量子医学”的量子“高帽”

   量子力学是描写微观世界的一个物理学分支,与相对论一起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许多物理学理论和科学,如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都是以量子力学为基础。  量子力学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述方法和思考方法。在许多现代技术装备中,量子力学的效应起到

量子纠缠是量子电池必不可少的量子资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378.shtm 中心自旋量子电池图(受访者供图)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让“量子纠缠”再次引发全世界关注。近日,中科院精密测量院科研团队与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合作,首次证明了量子相干或

量子纠缠是量子电池必不可少的量子资源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让“量子纠缠”再次引发全世界关注。近日,中科院精密测量院科研团队与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合作,首次证明了量子相干或量子纠缠在量子电池产生可提取功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量子资源。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关于量子电池的研究是近些年来颇受关注的量子科技问题,其中的

量子纠缠是量子电池必不可少的量子资源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让“量子纠缠”再次引发全世界关注。近日,中科院精密测量院科研团队与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合作,首次证明了量子相干或量子纠缠在量子电池产生可提取功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量子资源。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关于量子电池的研究是近些年来颇受关注的量子科技问题,其中的

东北地区首条量子安全政务外网测试线路开通

  日前,由沈阳市信息中心牵头,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指导,沈阳国盾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实施建设的东北地区首条量子安全政务外网测试线路开通。   该线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能够保证密钥分发理论上绝对安全,有效地防止敏感政务信息被篡改和被窃取。该中心将根据实际测试结果,逐步在全市政务网络推广应用

科学家提出并实现误差容忍高安全量子密钥分发

误差容忍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结构图 信息安全是当今时代的重要主题,量子密钥分发技术以量子物理原理为基础,可实现理论上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分发。然而,这种理论安全性需要两个重要的假设,即用户拥有符合理论模型描述的理想设备,以及窃听者不能侵入系统的探测端和源端。 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

潘建伟小组实现量子通信安全传输到更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及其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和清华大学合作,将可以抵御黑客攻击的远程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安全距离扩展至200公里,创下新的世界纪录。11月7日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发表了这一重要成果。  量子密钥分发为安全信息加密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绝对安全的解决方案。然而,现实系统的器件不

使用普通光源即可快速生成安全的量子随机数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韩正甫教授及其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半设备无关量子随机数发生器协议并进行了实验验证。该协议即使在光源不可信条件下,也无需对探测设备进行表征,使用日常光源即可快速生成安全的量子随机数。该协议全面地提升了量子随机数发生器的安全性与实用性,为半设备无关量

量子幽灵

  一种新发现的被称为"集体诱导透明"(CIT)的现象导致原子组突然停止反射特定频率的光线。CIT是通过将镱原子限制在一个光腔内--基本上是一个微小的光盒--然后用激光轰击它们而发现的。尽管激光的光线会从原子上反弹到一个点上,但随着光线频率的调整,一个透明的窗口出现了,在这个窗口中,光线可以不受阻碍

中国科大在量子密钥分发实际安全性研究中取得突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团队在量子密码安全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团队的王双、银振强、陈巍、韩正甫等人针对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单光子探测器实际特性展开研究,提出了包含后脉冲效应的系统优化模型,并利用雪崩过渡区非线性特性实现量子黑客攻击,为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实际安全性分析和测评提供了新思

量子纠缠技术可提供安全的通讯及无法被破译的密码

  自斯诺登事件爆发以来,人们对网络通讯安全性的担忧与日俱增。不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科学家们表示,随着量子力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或许几年后,量子密码就有望为我们提供无法破解的堪称完美的安全保护,让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望洋兴叹。  研究人员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撰文指出,量子

运用量子直接通信-安全传输距离可达40公里!

量子传输  无需密钥,即可直接在量子信道中传输秘密信息!上海交通大学陈险峰团队和江西师范大学李渊华等人合作,在量子通信网络取得重要突破,他们利用量子安全直接通信原理,首次实现了网络中15个用户之间的安全通信,其传输距离达40公里。该研究为未来基于卫星的量子通信网络和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奠定了基础。相关论

绝对量子效率是外量子效率吗

不是。1、绝对量子效率亦称量子产额在光合作用中每吸收一个光量子所固定的二氧化碳分子数或释放氧气的分子数,由于所得数值为小数故通常用其道术量子需要量来表示。2、外量子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输出发光二极管外的光子数目与注入的载流子数目之比。

郭光灿院士团队: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可实现高安全性

  记者20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韩正甫教授及其合作者王双、银振强、陈巍等实现了抗环境干扰的非可信节点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全面提高了量子密钥分发网络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可靠性,向实现下一代量子网络迈出了重要一步。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光学》上。  当前,量子保密通

“脆弱”的量子比特,如何成为量子计算主心骨

近来,有关量子计算的新闻不断刷屏。量子计算机的突破,为我们描绘着更快、更强的未来计算场景。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量子计算机依然是“不明觉厉”的存在。我们可能会发现,表述量子计算机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参数是它的量子比特数。无论是我国66比特的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还是近日IBM公司宣

50个量子比特!量子“霸权”时代来临啦!

   在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近日召开的计算机未来行业峰会上,IBM人工智能(AI)和量子计算机部门副主席达里奥·吉尔宣布一项里程碑式的进展:IBM已成功建成并测试全球首台50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原型,向验证量子计算机超越传统超级计算机的“量子霸权”时代迈出了关键一步。公司还将现有的

首个微波量子雷达实现“量子优越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46.shtm法国国家科学院里昂高等师范学院的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了首个基于微波的量子雷达,其性能比现有传统雷达高20%,实现了所谓的“量子优越性”。相关研究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学》杂志。

量子系统创51个量子比特新纪录

  能模拟化学反应 研究原子间相互作用  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站7月18日报道,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团队在近日召开的莫斯科国际量子技术大会上宣布,他们已经制造出迄今最强量子系统,其拥有51个量子比特(Qubit),能模拟一种化学反应,研究原子间相互作用。此前,谷歌公司在4月份曾强势宣布,将在今年底打造出

高效量子引擎开发或将推动量子革命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461.shtm

高效量子引擎开发或将推动量子革命

  日本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OIST)、德国凯泽斯劳滕大学和斯图加特大学的科学家团队合作,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设计并制造出一种引擎。这是根据粒子在极小尺度上遵守的特殊规则开发的引擎,它不依赖于传统的燃料燃烧方式。相关论文发表在27日《自然》杂志上。  自然界中的所有粒子都可根据其特殊的量子特性分为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