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生、王永志获2003国家最高科技奖

中共中央、国务院2月20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黄菊、李长春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获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技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以其权威性和高达5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引起海内外的极大关注。此前,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和金怡濂五位院士已荣膺这一奖项。这次获奖的刘东生长期奋斗在地球科学研究领域,从中国黄土的研究中对全球环境变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使我国第四纪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学居于国际地球科学前沿。王永志从1992年起担任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至今,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创者之一,也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之一,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与此同时,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阅读全文

航天技术助节能

    当前,航天技术越来越多地向民用化发展。由北京卫星制造厂研发的“神舟北极”高效集成冷冻站产品项目,采用“系统集成专项技术”和“前馈关联控制技术”两大核心技术,年均运行效率较传统冷冻站提高20%—50%,从而降低整个空调系统的能耗。目前,“神舟北极”高效集成冷冻站已在武汉琴台音乐厅

日发射火箭检验航天新技术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8月31日说,当地时间5时(北京时间4时),该机构在日本南部的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所发射了一枚小型固体燃料运载火箭。该火箭利用所携装置,检验了有望用于在轨卫星姿态和速度控制的新技术。   这枚火箭全长8米,发射时总重量为2.2吨,在上升到309千米高度的过程

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在京成立

飞天梦想从年少开始 成立仪式上,嘉宾以灌注金沙方式为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揭牌。   为纪念我国航空事业奠基人钱学森诞辰100周年,日前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协和丰台区政府共同创建、具有航天特色的校外教育机构——钱学森青少年航天科学院(以下简称

航天嵌入式软件可信保障技术让载人航天顺利开展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空间站、探月工程、高分专项等一批复杂航天任务陆续实施,软件在航天器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软件可信性已成为确保型号任务成功的重要因素。“航天嵌入式软件可信性保障集成环境和示范验证与应用 ”集成项目启动  目前,航天嵌入式软件可信性保障尚未形成系统解决方案,软件质量受

航天探索: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

最近,中国航天很火。通过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我们发现了月球上的新矿物“嫦娥石”。借助天问一号和“祝融号”火星车,我们发现火星上真的有水。有了中国空间站,我们的航天员不仅完成了多次出舱活动,还在太空进行“种菜”等科学实验……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党的十八大以

这项技术,助力航天员“太空漫步”!

  近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身着舱外航天服,在航天员蔡旭哲和地面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出舱活动必需的支持装备,针对空间站任务出舱活动需求,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已列装服役,为执行出舱任务的航天员保驾护航。我们知道,舱外航天服可以看作是

多项技术为航天员照亮归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0864.shtm伞花在空中绽放,牵引神舟十四号返回舱缓缓下落。日前,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四号载人

空间科学中心航天器空间环境效应分析设计技术取得进展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近期集成研制成功了综合性“空间环境效应分析软件包”,在航天器空间环境效应分析设计技术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在“中国科学院元器件空间环境特殊效应实验平台”项目的支持下,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环境特殊效应实验室基于ProE软件自主发展了航天器内部辐射屏蔽三维分析技术,发展了高效率的

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航天育种研究院揭牌成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523.shtm

首届中科院“航空航天”技术科学论坛在宁举行

  首届“航空航天”技术科学论坛日前在南京举行。这是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论坛自2002年举办以来的第43次学术活动,也是首次以“航空”、“航天”为联合主题召开的技术科学论坛。  此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和信息技术科学部主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这也是在我国当前自主发展核心高技术,加强国防安全,

美国航天局发展空间制造技术

  美国航天局7日宣布,已挑选出3家公司研制一种叫“多材料空间制造实验室”的设施原型,在发展太空中的按需制造能力方面又向前迈出一步。  “多材料空间制造实验室”是美国航天局“下一代空间技术探索伙伴关系”计划的一部分,也是3D塑料打印在国际空间站上成功应用后的进一步延展,旨在以多种材料为原料在太空按需

延长石油利用航天技术减霾

  工业上的含硫、含氮废气是引发雾霾的重要因素,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利用航天技术转化的环保焚烧技术治理雾霾取得成效。“正是利用火箭发动机的充分焚烧技术,延长石油在炼油化工环保装置有效脱除了烟气中的SO2,最大可能地减少了工业废气的排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北京11所的科研人员日前表示。   据了解,

嫦娥四号科学家获世界航天奖

  吴伟仁、于登云、孙泽洲等“嫦娥四号”任务团队优秀代表,获国际宇航联合会2020“世界航天奖”。这是该奖项70年来首次授予中国航天科学家。目前,“嫦娥四号”创造多个世界第一,是月表工作时间最长的人类探测器。(来源:中国探月工程)  嫦娥四号任务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第一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着陆和

航天信息技术助力智慧检务工程建设

  近日,“两高一部”重点专项“面向减假暂和跨部门涉案信息共享的司法协同技术研究及系统研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同方赛威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共计5家单位共同参与。   减假暂,是对监狱服刑犯人实行减刑、假释、暂予

航天计量技术立大功-保障仪器科研显实力

  前不久,我国首颗返回式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发射成功,514所又一次完成了计量保障任务。同时,该所还顺利完成四川地区高精度量值传递工作,为航天、电科、航空、兵器、中核等军工集团的29家单位的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校准,保障了川渝地区各军工单位科研生产任务的正常开展。   作为航天系统综合性计量测试

印度开发航天器热障涂层喷涂新技术

  据印度教徒报消息,位于印度焦代普尔的喷涂设备公司(MEC)首席科学家泰勒近期在《国际陶瓷》(Ceramics International)发表一篇文章,引起美国宇航局(NASA)专家的兴趣。   文章介绍说,泰勒发明了一种利用等离子脉冲(APS)喷镀钇稳定氧化锆(YSZ)形成含垂直裂纹热障涂层的

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地面空间站”试运行

“目前,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主体建设已经完成,正在开展联合调试试运行工作。部分装置已经在为用户提供科研服务。预计今年底整体工程完成验收。”4月16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常务副总指挥、常务副总师、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李立毅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最新进展。这标志着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

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科学与应用科普展开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629.shtm4月28日上午,我国首个以空间科学与应用为主题的科普展——“星宇探索之旅—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科学与应用科普展”在中国科技馆开幕。展览位于中国科学技术馆一层东侧短期展厅,面积约2000平米

建设航天强国-我国空间科学取得跨越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航天活动由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三大领域构成。其中,空间科学主要是依托航天器为主要工作平台,研究关于地球、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是实现从“0”到“1”原始突破的主阵地之一。十年来,从月球探测到火星研究,从科学卫星到空间站科学实验,我国空

谷歌租用美航天局机场开发太空探索技术

  美国谷歌公司近日与美国航天局签署了一份总价值11.6亿美元的协议,根据协议,谷歌将租用美国航天局位于硅谷的莫菲特机场60年时间,作为该公司开展太空探索和航空等新技术研发的场所。   莫菲特机场占地约405公顷,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建造的3个飞机库、飞行指挥大楼、两条跑道及一个私人高尔夫球场。

我国成功验证大型航天器回收关键技术

  在我国以往的载人航天活动中,回收的神舟飞船载人舱重量约为3.5吨。记者22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了解到,该所研制的大型群伞系统和大载重着陆缓冲系统结合,可将回收重量增加到7吨以上,与美国新一代猎户座飞船达到同一水平。  近日,该所采用直升机外挂投放7吨级模型的方式,成功进行我国首次大型

日本发射一枚小型火箭检验航天新技术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8月31日说,当地时间5时(北京时间4时),该机构在日本南部的内之浦宇宙空间观测所发射了一枚小型固体燃料运载火箭。该火箭利用所携装置,检验了有望用于在轨卫星姿态和速度控制的新技术。  这枚火箭全长8米,发射时总重量为2.2吨,在上升到309千米高度的过程中,载有

海尔生物医疗拥有中国航天冰箱自主技术

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签署技术合作协议   2012年3月21日,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海尔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双方在航天冰箱研发方面展开新的合作。同时,海尔被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授予“中国航天器专用冰箱唯一提供商”的称号。这标志着海尔成为全球首家具备自主研发航天冰箱能力的

2022“航天+”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峰会在北京顺利举办

8月26日,以“航天赋能 TOP智造”为主题的2022“航天+”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峰会在北京举办。本次峰会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主办,北京航天万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天拓扑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办,得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的大力支持。峰会上,数字孪生新产品——智

3D打印技术实现航天液体动力制造技术升级换代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216.shtm 中新网西安3月3日电 (记者 张一辰)记者3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以下简称:航天科技六院)获悉,航天科技六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发公司)航天特种构件增材制造技

科学岛上造“嫦娥钢”-助力中国航天苍穹逐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558.shtm安徽省合肥市西北郊的董铺水库之滨,有一座半岛,合肥人称“科学岛”。这正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院研究院(以下简称合肥物质院)的所在地。在这座静谧的小岛上,有一群科研人员,他们始终面向国家航

欧洲航天局增设载人航天等新部门

  欧洲航天局3月22日宣布,该机构理事会日前召开会议,批准了机构改革方案,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增设载人航天等几个新部门。   欧航局表示,这次机构调整旨在增强欧航局的效率和竞争力,从而为其成员国提供更多便利,新部门及其团队将于4月1日正式投入运转。新设的载人航天部将负责管理欧洲与国际空间站的合作事

世界航天日:致敬中国航天人!

今天(4月12日)是世界航天日。61年前的今天,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实现人类首次太空飞行,为人类的空间探索开辟了新途径。2011年4月7日,第6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4月12日确定为国际载人航天日,也就是世界航天日,以庆祝人类空间时代的开始。20多年前,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研制国际空间

从航天可视化到可视化航天

  自9月28日进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在历时12天的紧张工作中,石家庄铁道大学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赵正旭教授及刘展威、佟宽章、王威4人圆满地完成了嫦娥二号三维可视化前期任务。向全球展现了嫦娥二号发射任务的实时精彩仿真。  “以前是航天可视化,现在是可视化航天。”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从“气象特警”到“随身空调”-航天技术来到你身边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陆朝阳、朱晓波等,联合浙江大学王浩华教授研究组,成功构建了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和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今日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这一研究进展。“量子计算机在求解某类特定问题上具有巨大的优势。”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