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空间中心科研团队在激波动理学研究中获新进展

激波是空间和天文中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物理现象,在能量耗散和高能粒子加速中发挥作用。太阳风暴(CME)驱动的激波可产生持久的太阳高能粒子事件和射电暴,具有重要的空间天气效应。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刘颍团队在CME驱动激波的三维形态和运动学、激波粒子动理学、激波特征与高能粒子释放的关系、激波与日冕波动的关联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近期,科研团队进一步研究近日太阳风条件下激波的动理学特征。 当前,学界对CME驱动激波的研究集中在1AU(日地平均距离)附近,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空间探测卫星部署在1AU附近或近地轨道上,如Wind、STEREO、Cluster、双星和MMS等,使学界缺少对近日原初太阳风条件下新生CME驱动激波特性的了解。激波主要的太阳高能粒子加速发生在离太阳较近的距离,而研究表明,快激波事件在近日太阳风中的马赫数可达到10~15,该新生的近日激波和通常在1AU附近观测到的低马赫数激波存在差异。最近2年,国际......阅读全文

空间中心在太阳风暴和激波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太阳风暴(CME)及其激波可以产生地磁暴、高能粒子(SEP)、射电暴,是空间天气研究和预报的主要对象。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刘颍团队在此研究方向取得系列进展。  确定CME驱动的激波的三维结构、运动学以及与其在日球空间效应的关联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在这方面的认知仍然很模糊。团队结合多

空间中心在太阳风暴和激波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

  太阳风暴(CME)及其激波可以产生地磁暴、高能粒子(SEP)、射电暴,是空间天气研究和预报的主要对象。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刘颍团队在此研究方向取得系列进展。  确定CME驱动的激波的三维结构、运动学以及与其在日球空间效应的关联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在这方面的认知仍然很模糊。团队结合多

研究发现日冕扰动双分量特征的三维数值模拟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活动及CME理论研究”团组成员梅志星及其合作者,通过三维磁流体动力学(MHD)数值实验研究了太阳爆发过程中产生的全日面远紫外(EUV)波段日冕扰动,为EUV波段日冕扰动提供了更全面的理论解释。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报》(Monthly Notices

太阳风暴小尺度能量耗散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新疆天文台科研人员王新博士通过粒子模拟方法在空间扩散激波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ApJS,2013,209,18,IF=16.238)。   该项研究提出了粒子注入率主导了扩散激波能量耗散

米波太阳射电频谱仪观测到罕见的断裂II型射电暴

  最近,利用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制的米波太阳射电频谱仪,高冠男、汪敏和林隽等人观测到一个罕见的具有断裂结构的II型射电暴及其射电精细结构(图1下)。经研究发现,该射电暴的断裂结构源于CME驱动的激波穿越之前CME拉伸出的电流片的物理过程(图2)。利用观测频率与日冕密度的关系,并结合日冕密度模型计

云南天文台等太阳耀斑环系统上方结构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活动及CME理论研究团组博士研究生蔡强伟、研究员林隽及其合作者研究发现,在太阳的极紫外图像中观测到的耀斑环顶上方的扇形结构(supra-arcade fan,SAF),有可能是能够对带电粒子进行有效加速的终止激波存在的区域。该项研究的合作者分别来自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

空间中心揭示复合太阳风暴和双步地磁暴的产生机制

  日冕物质抛射(CME)是空间天气效应包括地磁暴的主要驱动者,其日地空间传播特征如何影响地磁暴的产生和强度是空间天气研究和预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精确预报空间天气的主要障碍之一。   2012 年9月30日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

我国行星际扰动传播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数值模型网格系统和太阳风暴事件扰动传播示意图  太阳风暴从爆发到最终影响地球,需要三四天时间。按照过去的模拟计算模型和计算机运算速度,在人们计算出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的结果前,太阳风可能早已到达地球了。   如何提前几小时或几天,快捷有效地预报空间天气,不仅是空间天气研究的重要课题,

科学家警告:强磁暴或将再度来袭

2010年8月1日,SDO卫星观测到有两个CME(日冕物质抛射)向地球方向袭来。  2012年9月22日午夜,美国纽约曼哈顿区上空将布满五彩斑斓的光幕。几秒钟后,该地区所有电灯泡开始变暗并闪烁不定,接着光线在瞬间突然增强,灯泡变得异常明亮。随后,所有电灯全部熄灭。90

云南天文台关于太阳爆发中日冕扰动的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活动及CME理论研究”团组博士研究生谢小妍及其合作者,通过磁流体动力学(MHD)数值模拟来探究太阳爆发过程中产生的扰动。他们近期发表在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的研究成

空间中心在太阳风暴行星际传播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日冕物质抛射(CME)也叫太阳风暴,是空间天气效应的主要驱动者。研究太阳风暴在整个日地空间的传播规律具有至少两方面的意义:有助于提高空间天气预报(如到达地球的时间和速度等);有助于理解其行星际传播和跟日球层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颍、胡会东、王赤等

太阳爆发事件能同时引起准周期快模磁声波和极紫外波动

  准周期快模磁声波(QFP wave)和极紫外波动(EUV wave)是太阳大气中常见的两种波动。在过去几十年中,对这些波动的驱动起源一直存在争议,研究人员认为可能分别存在来自耀斑脉冲和日冕物质抛射(CME)两种触发机制。现在,一般认为EUV波是由日冕物质抛射导致的,但对于QFP波的起源机制,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