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稻田稗草基因组及水稻—草竞争分子机制获揭示

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大学共同开展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获得了稻田稗草基因组,揭示了稗草通过基因簇合成防御性次生代谢化合物,用于与水稻竞争和抵御稻田病菌的遗传机制,并为水稻C4育种提供了一个重要基因遗传资源。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该研究表明,稗草可以合成异羟肟酸类次生代谢产物丁布(DIMBOA)的三个基因簇,具有抑制水稻生长的作用。同样,稗草还能合成次生代谢产物稻壳素(momilactone)的基因簇,具有抵御稻瘟菌等病菌生长能力。这是研究人员首次了解到稗草会利用基因簇的遗传机制合成这些化合物与水稻竞争,从而起化感作用。研究还发现细胞色素(CYP450)和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基因具有解毒功能,以非靶标抗性机制,直接参与杂草除草剂抗性的进化。利用化感作用进行杂草防控将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阅读全文

双“稻”傍地走,安能便我是“雄雌”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是田间头号杂草,为了除掉它,人类已经努力了几千年。浙江大学农业生物与技术学院樊龙江教授团队与中国水稻所等单位合作研究最新发现,为了避免人类的“驱逐”,田间的稗草们竟学会了“伪装”。几千年来,它们与水稻越长越像,从原来松垮贴地的懒样子,进化出了

浙大樊龙江团队如何从基因组学角度证实作物拟态的存在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是田间头号杂草,为了除掉它,人类已经努力了几千年。浙江大学农业生物与技术学院樊龙江教授团队与中国水稻所等单位合作研究最新发现,为了避免人类的“驱逐”,田间的稗草们竟学会了“伪装”。几千年来,它们与水稻越长越像,从原来松垮贴地的懒样子,进化出了今

除不尽的杂草:我进化千年,越来越有“稻”样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是田间头号杂草,为了除掉它,人类已经努力了几千年。浙江大学农业生物与技术学院樊龙江教授团队与中国水稻所等单位合作研究最新发现,为了避免人类的“驱逐”,田间的稗草们竟学会了“伪装”。几千年来,它们与水稻越长越像,从原来松垮贴地的懒样子,进化出了

我发现稗稻相争的“秘密武器”

  近日,浙江大学农学院樊龙江教授团队对田间头号杂草——稗草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水稻化感互作实验,找到了稗草与水稻相争的“秘密武器”,并对水稻育种指出了一种新的基因资源。相关研究论文在《自然·通讯》上在线发表。  植物化感作用简单地说就是植物会释放“化学武器”。生长过程中,植物会向环境释放特定的防御

全球水稻去驯化、趋同野化的证据找到了

  近日,开放获取期刊《基因组生物学》(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了全球首次杂草稻调查研究结果。浙江大学教授樊龙江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稻区杂草稻(俗称鬼稻)材料采集与分析发现,水稻在世界各稻区均存在野化或去驯化的现象,并描绘了野化水稻的基因组特征。该成果对水稻进化、资源利用

浙大教授Nature子刊:水稻基因组重测序及群体遗传学研究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Genomic variation associated with local adaptation of weedy rice during de-domestication” 的文章,以杂草稻群体为材料,通过基因组

中国水稻研究所揭示作物与杂草互作分子机制

  日前,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团队与浙江大学等单位合作对近年来作物与杂草互作与进化的分子机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该领域重要科学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植物科学趋势》上。  该文揭示了野生植物、作物和杂草之间存在复杂的进化关系。作物驯化自野生植物,人类祖先把许多“草”变成了作物,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