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2011成像雷达对地观测高级学术研讨会在京闭幕

4月22日至23日,2011成像雷达对地观测高级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40余家单位近300位成像雷达领域专家、学者、研究生和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阴和俊在闭幕式上代表中国科学院对大会的圆满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指出此次会议围绕“下一代SAR:地球观测全视野”这一鲜明主题,重点突出、影响广泛、研讨深刻,是我国雷达对地观测近几年来规模空前的一次盛会。阴和俊表示我国雷达对地观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国家各项科技计划的支持下,在机载、星载等领域都开展了广泛、系统的研究,培育了许多新技术,其技术和应用研究已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行列。阴和俊勉励广大科研工作者继续努力,明确方向,加强合作,在SAR技术研究和应用上取得更大的成果,进一步为我国对地观测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研讨会开幕式由大会主席、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主任郭华东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阅读全文

2011成像光谱对地观测高级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12月1日至2日,2011成像光谱对地观测高级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50余家单位近200位成像光谱领域专家、学者、研究生和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欧普特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

2011成像雷达对地观测高级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4月22日,2011成像雷达对地观测高级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新一代SAR(合成孔径雷达):地球观测全视野”。  这是学术界首次提出并初步阐释“新一代合成孔径雷达”概念及其特征和应用。  1960年4月,美国在华盛顿机场进行机载合成孔径成像雷达实验取得成功,标志着国际

第十一届全国II类水体水色遥感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

大会现场  8月17日至18日,第十一届全国II类水体水色遥感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30余家单位近100位水色遥感领域专家、学者、研究生和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主办、中科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承办。  研讨会开幕式由大会主席、中

我国成像雷达对地观测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近日,在第二届成像雷达对地观测高级学术研讨会上,多名对地观测领域专家表示,我国成像雷达对地观测水平已迈入新阶段,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信息支撑。  此次会议以“前沿SAR:护航‘未来地球’”为主题。“未来地球”计划是由国际科学理事会等多个国际组织共同发起、多个国家和研究机构参与的为期10

海南省地球观测重点实验室揭牌

  由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联合海南省科技厅、三亚市人民政府举办的“海上丝绸之路空间认知高层论坛暨海南省地球观测重点实验室发展战略研讨会”日前在三亚举行。海南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利生宣读了实验室成立的决定。  中科院院士徐冠华在会议上指出,在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布局下,空间观测技术对于从国家战略

中科院国际合作:量质齐升,引领科学话语权

  编者按:近年来,作为科技国家队,中科院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推动中国科技在全球化浪潮中,逐渐成为一个融合与开放的重要枢纽。从今天起,本报将连续推出系列报道,介绍中科院在参与并引领国际研究计划、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会议、增强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组织话语权,以及引进国外智力、提升大型科学装置引智与

《数字丝路科学规划(V1.0)》在京发布

  12月6日至7日,第一届“数字一带一路”(以下简称“数字丝路”,DBAR)国际科学计划会议在京召开。来自中国、英国、荷兰、印度、巴基斯坦、老挝、突尼斯、摩洛哥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共同研讨《数字丝路科学规划》、工作实施战略方案等有关工作。  DBAR国际科学计划主席、中科院院

“第八届成像光谱技术与应用研讨会”在沪召开

  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第八届成像光谱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暨交叉学科论坛”5月18日在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主办单位为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和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

2011分析测试行业精彩回顾

  2011岁末网友们盘点了很多热词,比如:控/hold住、伤不起、起云剂、虎妈、政务微博、北京精神、走转改、微电影、加名税、淘宝体、云电视等新词汇。媒体也评出了日本地震、康菲溢油、南方先旱后涝的极端天气、7.23动车事故、小悦悦与路人、校车事件、郭美美与红十字会、建党90周年、‘十二五’开局、天宫

“一带一路”科教合作 中科院在行动

巴基斯坦是个农业国家,干旱是一个严重问题,在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下尤其如此。近日,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Muhammad Athar Haroon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三年前,他来到CAS-TWAS(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家)空间减灾卓越中心(SDIM)攻读

第十届中科院杰出青年终评推荐人选公示

  根据《关于评选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发京党字〔2009〕128号)文件规定,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评选程序性评审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进行,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及评选程序邀请相关人员对上报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并选出了30位候选人进入最终的评选。   现

吕永龙团队:环境论文既要引领也要写在大地上

▲区域尺度多介质城乡逸度模型中典型污染物的迁移过程。▲野外生态调查与样品采集。 吕永龙供图  “只有对中国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展深入调查和研究,用科学的数据说话,才能破除一些国际专家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这也是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科研人员的立身之本。中国科学院作为国立科研机构,我们不做国际水

白春礼:建设高水平智库为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白春礼作主席团报告   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上  白春礼  (2016年6月1日)  各位院士,同志们:  5月30日,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与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时在

回顾“863”计划:科研瞭望塔 人才大熔炉

  今年春节过后,科技部对外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批重点研发专项指南,很多人将其视作自1986年开始实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终结点。  三十而立。回顾过去的30个年头,“863”计划在某种程度上如同中国科研巨轮的“船长”一般,在诸多领域引领着中国科研前进的方向。  如今,“

白春礼:全力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

  在刚刚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为高起点、全方位、深层次推进国际科技合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谋划和统筹推进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