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所成功实现分子马达在蛋白微胶囊表面的组装

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院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旋转分子马达的分子仿生组装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工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Adv. Mater. (2008, 20, 601-605) 上。 细胞生长代谢的整个过程需要能量,绝大多数情况下能量由ATP的高能键水解而获得,而ATP又是通过ATP合酶合成所得到。ATP合酶是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菌中能量转化的核心酶,在跨膜质子动力势的推动下催化合成ATP。近年来,借助分子马达的生物活性和特殊功能开发生物纳米器件用于信息存储和能量转化,已经成为当前纳米生物技术研究领域的热点。 在前期工作中,该研究组将分子马达组装在聚合物微胶囊表面,用于ATP的生物合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Angew. Chem. Int. Ed. 2007,46,6996;Biochem. Biophys. Res. Comm. 2007,354,357)。利用“层层组装”技......阅读全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领导调研广州能源所

  11月2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五处处长孙宏伟应邀到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调研。广州能源所副所长吴能友对孙宏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调研期间,孙宏伟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新政策及以化工方向为例就如何申请基金项目,作了一场生动而且具有指导性的报告。报告中介绍了我国化工领域基

基金委主任杨卫调研中科院金属所

   应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杨锐邀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杨卫一行于7月25日下午来到金属所进行调研。  杨卫考察了钛合金实验室,听取了杨锐关于钛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中应用情况,以及在海洋、医用和汽车等新领域科研进展的汇报。随后,金属所副所长谭若兵介绍了大型锻件、精密管材、金属基

“蛋白质科学研究”专项在常州启动

  10月17日,科技部973项目——“蛋白质科学研究”重大专项在常州市启动。来自科技部、中科院生物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项目专家组的专家等6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   据了解,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重大专项“基于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的结构生物

《应用化学》-中科院化学所-生物分子马达组装

近日,在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院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与德国马普胶体界面研究所合作在生物分子马达的分子组装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工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07, 46, 6996-7000))

中科院化学所:为生命科学奠定化学基础

  上世纪50年代起,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让生命科学走进了分子时代。作为我国分子科学研究的先锋,中科院化学所较早时期即瞄准了生命化学的前沿,敢为人先地开展了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化学分析工作,为生命过程化学本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活体电分析示意图  化学所研制低温毛细管电泳仪  以分析化学为基础  中科院

侯建国调研中科院化学所、青藏高原所、半导体所

   近日,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侯建国结合参加中科院化学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新一届领导班子任命宣布会,分别对三家单位进行工作调研。  侯建国听取了各研究所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参观了相关实验室、科研平台和成果展示,与科研人员深入交流,实地了解研究所主要科研工作和创新成果,对各研究

中科院化学所:分子科学从这里起源

开栏寄语:2016年10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将迎来60周岁生日。60年来,几代化学所人不懈努力,顽强拼搏,勇攀高峰,形成了创新、求是、团结、奉献的优秀文化,为我国科技事业、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化学所以基础研究为主,正在有重点地开展国家急需的、有重大战略目标的高新技术创新研究,

中科院化学所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570.shtm5月13日,作为中国科学院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的组成部分,中科院化学所以“遇见科学 预见未来—化学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面向社会公众全方位开放,通过科普报告、科学实验、科学展示、参观实验

2013“中美科技人员交流计划”顺利启动

  由科技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承办的2013年“中美科技人员交流计划”开幕式于2013年6月11日上午在京举行。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正局级调研员陈和平、美国驻华使馆科技参赞Erica Thomas、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Emily

新型纳米复合离子聚合物电驱动器件问世

  最近,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研究员陈韦课题组制备出石墨烯包裹银纳米颗粒的电极,并在此基础上成功设计出电化学稳定的新型纳米复合离子聚合物电驱动器件。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先进材料》杂志。   据了解,金属电极复合离子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可广泛应用于仿生机器人、微医疗器械、微流控、人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平台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会议现场  5月8日,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平台(以下简称中心平台)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召开。中科院秘书长邓麦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师昌绪院士和徐金堃研究员,科技部副司长吴学梯,教育部邹晖处长,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吕先志、中科院计划财务局副局长曹凝

2008中美青年科技人员合作研究计划成功启动

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承办的“中美青年科技人员合作研究计划”继连续四年在华取得圆满成功后,2008年6月15日至8月9日如期再次安排了37名美国的优秀研究生来华执行该计划。该计划旨在促进中美两国青年学者之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为未

中科院化学所蛋白酶光学探针与荧光成像分析研究获进展

  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光学探针的发展是生命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前沿领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活体分析化学实验室马会民课题组长期从事该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Angew. Chem. Int. Ed. 2012, 51, 6432; Angew. Chem. Int. Ed. 2014, 5

昆明植物所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研究获进展

  毛萼乙素(Eriocalyxin B)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汉董院士研究组发现的天然对映-贝壳杉烷二萜类化合物,其具有显著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以及免疫调节活性,在抗肿瘤和炎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表明毛萼乙素的作用机制包括调控细胞内多种重要信号通路,如MAPK、P53等信号通路,

研究揭示出一种维持异染色质可塑性的机制

  染色质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包装形式。按照其包装的致密程度,染色质可分为较为松散的常染色质和较为致密的异染色质。异染色质的这种结构特征不利于蛋白质的招募,因而可能会危及到正常的异染色质DNA代谢过程,例如DNA复制和重组。   1月13日,PLoS Genetics杂志发表了中科院

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发现昆虫多种特异蛋白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昆虫特有蛋白的鉴定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通过分析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昆虫的基因组信息,并与其他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信息进行比较,鉴定出51种昆虫特有蛋白,包括与环境胁迫和感受刺激相关的蛋白、表皮蛋白和气味结合蛋白等,揭示了昆虫在环境适应与信息交流方面的独特特征。相关论文发

生化与细胞所揭示组蛋白H3K4甲基化抑制转录的新机制

  真核生物染色质的组蛋白末端会发生多种的化学修饰(包括乙酰化和甲基化修饰等),这是真核生物细胞随环境变化而改变基因表达谱式的重要调控方式。之前的研究发现,组蛋白H3K4甲基化分布于基因的启动子区,对基因转录主要起正调控作用。然而,有研究表明H3K4甲基化对某些基因表达起到抑制作用,其

2018年中国—澳大利亚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在京启动

   2018年10月29日,由中国科技部与澳大利亚创新、工业与科研部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和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承办的2018年中国—澳大利亚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在京启动。   澳大利亚驻华使馆、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局和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派员出席活动并向与会的

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前瞻计划”名单,国内7所高校入榜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发布了《2022年度中日韩前瞻计划项目初审结果通知》,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七所高校榜上有名。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和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NRF)多边合作协议,2022年度

“高效储氢材料的研发”项目通过验收

验收会现场  3月12日,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萍研究员承担的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高效储氢材料的研发”通过终期验收。清华大学费维扬院士担任专家组组长,专家组成员包括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中科院声学所、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中科院金属所、大连理工大学、大

中科院化学所:打造分子科学创新高地

  2017年年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化学所”)园区里呈现出奋发昂扬的气象。  和接近冰点的气温截然不同,化学所研究员王树的实验室中热火朝天。最近,研究人员在自行搭建的一台光电转换检测仪器上观察到了不同寻常的光电流,意味着他们利用聚噻吩和类囊体合成的复合材料能够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这将为

杨容珍博士访问广州地化所

  7月18日,美国驻华大使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办公室主任杨容珍博士访问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徐义刚所长介绍了研究所的概况,杨容珍博士介绍了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中国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主办的“中美科技人员交流计划”等项目情况。   “中美科技人员交流计

科技部办公厅等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调研信息系统建设

   建设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中央财政科研项目数据库是深化科技管理改革、推进科技计划专项改革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落实国发[2014]11号文、国发[2014]64号文有关要求,2015年1月30日,办公厅吴远彬主任带队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进行调研,推进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及科技项目数据集成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召开2011年夏季学术交流会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2011年夏季学术交流会于8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科技部基础司基地处处长周文能、卞松保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常务副主任梁文平、副主任陈拥军,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陈盈晖、基地处副处长明媚,中科院基础局局长刘鸣华、香山会议办公室主任熊国祥、国家实

“淡水生物学前沿科学问题”香山科学会议召开

  为凝练淡水生物学领域前沿科学问题,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启迪创新思路,5月20日至22日,第529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  本次会议主题是“淡水生物学的前沿科学问题”,包含“鱼类遗传与发育”、“鱼类分子免疫学”、“湖泊生态风险”、“淡水藻类生物学”等四个中心议题,由赵进东、朱作言、孟安明

生物物理所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在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7月19日,科技部发布了2011年生物科学领域和医学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依托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建设的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分别在生物科学、医学科学领域中被评为优秀。   本次评估工作由科技部委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生物科学、

营养所在非小细胞肺癌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美国《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谢东研究组和生化与细胞所赵允研究组合作的研究论文RACK1 Promotes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Tumorigenici

揭示:细胞核内mRNA出核或降解命运决定的时空性

  7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程红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mRNAs are sorted for export or degradation before passing through nuclear spec

多部委联合介绍“10000个科学难题”征集出版情况

  7月15日,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科学界关于“10000个科学难题”的征集出版情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孙家广说,难题的征集活动是一次对科学问题的大规模梳理,把尚未解决的科学难题整理汇集,有利于加强对基础科学研究的引导,有利于激发科

换帅|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同日迎来院士校长

  今天上午,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校长聘任仪式在郑州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蓬受聘担任郑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锁江受聘担任河南大学校长。  人物简介:  李蓬(1965-),江西宁都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生理学家。1983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1987年获得学士学位;1988年通过CUSBEA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