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豹猫种群首次在海南城区发现

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2日介绍,该研究所此前在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布设了9台红外相机开展兽类监测,在五源河全流域多个点位频繁监测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活动的踪迹。其中一个监测点距离海口市中心直线距离不足500米,这是海南首次在城区发现豹猫种群。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食肉动物,猫科动物被称为位居食物链顶端的王者,对保持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海南仅有两种猫科动物:云豹和豹猫。由于云豹已经多年在海南未见影踪,豹猫成了猫科动物在海南的主要代表。 豹猫也被称为“野猫”或者“山猫”,与家猫的区别在于体型较大,身上的花纹主要由斑点组成。凭借着出色的生存本领,豹猫成为我国分布最广泛的猫科动物,在除了西部和北部干旱区之外的地区都有分布,从森林到湿地,从乡村到城镇的多种生境,豹猫均能适应。在2021年新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豹猫由“三有动物”升级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据介绍,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自从2017年......阅读全文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豹猫种群首次在海南城区发现

   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2日介绍,该研究所此前在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布设了9台红外相机开展兽类监测,在五源河全流域多个点位频繁监测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活动的踪迹。其中一个监测点距离海口市中心直线距离不足500米,这是海南首次在城区发现豹猫种群。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食肉动物,猫科动物被称

科普一下:中国的13种野生猫科动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200.shtm 中国是猫科动物多样性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在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收录的猫科动物有13种,分别是荒漠猫(Felis bieti)、丛林猫(Felis chaus)、草原

科普一下:中国的13种野生猫科动物-|绿会研究室

中国是猫科动物多样性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在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收录的猫科动物有13种,分别是荒漠猫(Felis bieti)、丛林猫(Felis chaus)、草原斑猫(Felis silvestris)、兔狲(Otocolobus manul)、猞猁(Lynx lynx)、云猫(Pa

有助减少野外种群保护压力

  日前,国家林业局发布了《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一批)》(以下简称《名录》)。梅花鹿、马鹿、鸵鸟、美洲鸵、大东方龟、尼罗鳄、湾鳄、暹罗鳄、虎纹蛙等9种野生动物被指定为可以进行人工繁育。那么,《名录》的制定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的?对野生动物保护和利用有什么影响?  对此,国家濒危物种

监测显示,长江上游三江源通天河沿区域生态系统极为丰富

  近日,在玉树市哈秀乡云塔村,狗獾、豹猫、石貂等多种在三江源区域较为罕见的食肉动物闯进了监测红外相机的镜头。  “狗獾、豹猫以及石貂等动物,虽然以前通过访谈得到过有效的信息,但这次应该是三江源区域第一次留下如此清晰的图片资料,为证明通天河沿区域森林及灌丛生态系统的丰富性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从事三江

“全家福”来了!中国野生猫科动物专项调查最新结果公布

  在自然界中,猫科动物的存在有着特别的意义,它们通常被认为是所属生态系统的健康指示标。我国是世界上野生猫科动物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几年中,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研究机构针对猫科动物进行了专项调查,对我国野生猫科动物进行了十多年来首次系统的汇总和盘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次最新的调

云南启动2010年极小种群物种保护

    新华网昆明5月22日电(记者浦超)由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组织开展的2010年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行动22日正式启动。根据规划,项目组将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黑冠长臂猿、戴帽叶猴、白眉长臂猿、五针松、萼翅藤、毛果木莲、景东翅子树和漾濞槭等极小种群物种进行调查、研究和保护。     

保护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步伐加快

  我国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和恢复领域取得可喜进展。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日前发布消息说,研究人员研发了野外回归技术,已在黑、吉、辽、京、鲁等地建立了引种与回归保护示范地、极小种群生境与繁殖特性野外监测样地等。回归地内保护植物生长良好。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景文教授介绍说,由于分布地域狭窄,极小种群野生

昆明动物所等通过动物DNA鉴定发现中国金丝猴新种群

  金丝猴属于灵长目疣猴亚科,包括滇金丝猴、川金丝猴、黔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其中前三个种类都分布在我国境内。2010年初,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在缅甸克钦邦东北部发现一个新的金丝猴物种。但由于采集的是动物尸体,不能肯定该新物种是否依然存在。2012年3月,怒江州林业系统工作人员再次在怒江州境内

我200多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回升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陈凤学7月29日在国际野生动物管理研讨会上披露,我国现已建立了2967处自然保护区,使200多种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回升。同时,还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爱护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野生动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但随着人类

最大菲氏叶猴种群来了!-保护与研究同时展开

  半年多前,云南省德宏州自然生态保护服务队志愿者郑山河在芒市轩岗乡进行“野拍”时,意外邂逅一群菲氏叶猴,据他目测,至少有数百只。   这一消息很快引起了当地林业管理部门与研究机构的关注。历经三个月的调查观测,由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人员为主组成的调查队日前确认,这是目前国内单一区域内发现的最

动物保护NGO基本需求难满足-盼出台动物保护法

  动物保护NGO生存堪忧  近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因用来源不明的猫咪做实验而陷入了舆论漩涡。据报道,这只“脏兮兮,皮毛板结,散发着异味”的猫并未进行任何消毒或者免疫处理,就直接被送入了实验室。  本报记者注意到,针对北大医学部用流浪猫做实验的事件,在网络上几乎

动物种群数量大幅减少提示物种灭绝危险

  目前全球每年平均有两个脊椎动物物种消失,人们普遍认为这一速度暂时未对地球生态系统构成威胁。但美国和墨西哥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这种看法忽视了动物种群数量急速减少的趋势、地球上正在发生的物种灭绝的严重程度及负面影响。  美国研究人员2015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说,地球可能正在经历第6次物种大灭绝

学者探讨动物种群多层社会结构形成和维持

  动物多样的社会组织,是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对不同环境辐射适应的结果。重层社会(MLS)以家庭形成社群的模式,具有很高的社会化程度,是灵长类社会系统演化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这种社会系统在仅非洲狮尾狒、阿拉伯狒狒及亚洲的金丝猴代表的少数灵长类物种。其起源、进化历史和功能是了解动物行为和进

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持续恢复

5月22日是第二十三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四五”以来,我国以旗舰物种拯救保护为抓手,持续推进就地和迁地保护体系建设,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稳步增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近年来,我国系统实施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

动物所等揭示蛊信仰对种群的结构化作用

  关于巫术信仰的传说仍在世界范围内众多区域流传。虽然各地的巫术概念差异明显,但也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如普遍存在巫术毒害的观念,认为女巫贪婪或美丽、在某些方面与众不同。巫术信仰将疾病、死亡或其他不幸归咎于人。这种指控多发生于家庭内部或社群之内,通常年长的女性和儿童是被指控的对象。巫术毒害可以通过支付

濒危野生动物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增至2057只

  记者日前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经过对青海湖周边普氏原羚进行春季专项调查统计,目前该物种数量增至2057只,是有巡查记录以来的最大数量。  普氏原羚是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曾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北、华北地区。但由于受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曾濒临灭绝,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极度濒危物种”

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评价有国标了

  由自然资源部北海生态中心负责牵头制定的我国首个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国家标准《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实施。  《指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由全

保护野生动物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保护野生动物最有效的保护措施保护野生动物最有效的保护措施,野生动物是维持生态平衡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所以人们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要重视起来,下面是保护野生动物最有效的保护措施保护野生动物最有效的保护措施1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动物的根本性措施就是保护其栖息地,而保护栖

云南在生物多样性大会提供极小种群物种保护方案

中新网昆明12月16日电 (罗婕)加拿大蒙特利尔时间12月15日,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主会场的“中国角”,举办“极小种群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边会,为极小种群物种保护以及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云南方案。 此次边会紧扣“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主题

全球植物迁地保护未有效涵盖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

科研人员在在云南巧家县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珍稀植物调查和采样(武汉植物园供图)迁地保护被认为是应对植物灭绝风险的关键手段,如何才能提高迁地保护有效性?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针对全球植物迁地保护的成效评价研究显示,现有的迁地保护种群并未有效涵盖其野生种群的遗传变异,迁地保护种群的低遗传涵盖度可

西北高原所揭示母体应激适应性与动物种群调节机制

  在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下(31170394),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边疆晖团队以栖息于青藏高原的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母体密度应激对子代应激轴、适合度及种群统计参数的影响,以及母体密度应激的环境制约性适应性及其在动物种群调节中的作用。他

动物所全球气候变化下鸟类种群快速扩张机制研究获进展

  物种的分布区变化是种群进化历程中较为普遍的动态过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和栖息地的改变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很多鸟类物种分布区发生变化,其中一个主要表现是分布区北扩。近期扩张物种的新建种群如何能够适应新的环境?其种群社会行为和遗传多样性会发生何种变化?则是探讨种群扩张与分布区

贵州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红豆树种群近万株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758.shtm 中新网贵阳4月18日电 (周燕玲 赵红朴)记者18日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盘江国有林场获悉,该林场在天然林区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红豆树,通过初步估计,有近万株,且

种群的杂合性

杂合性又称群体的平均杂合性或杂合度,它是群体遗传变异的另一个度量参数,是指某一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是杂合体的频率。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程度的杂种和杂交,有分类种内部的杂种,有种间杂种。从遗传学观点来讲,种间杂交只是杂交的一种,而且就其后果与进化意义来讲,也和别的杂交有许多共同点。最简单的杂合性存在于有性生

研究揭示人类活动干扰导致哺乳动物种群衰退及局地灭绝

  近现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快速下降,物种灭绝速度明显加快。人为干扰和气候变化被认为是引起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但定量研究依然很少,特别是难以区分人为或气候因素的作用,因为人为干扰和气候变化往往是高度相关的。为解决这个难题,需要收集长时期跨度的动物种群时空动态数据和建立研究种群衰退与灭

欧洲部分海洋动物体内多氯联苯超标-或致种群数量下降

  根据14日公开发表在《科学报告》上的一项生态学研究,在欧洲水域里的条纹海豚、宽吻海豚和虎鲸的鲸脂中富集的多氯联苯(PCB),已是有记录以来全球鲸鱼和海豚中最高的。该研究显示,多氯联苯这样富集极有可能导致种群数量的下降并会抑制其恢复。   多氯联苯是一种人工合成化合物,主要用于电器元件。1979

狼的生态位是否能被野外流浪狗所填补?

  狼曾经是这个地球上分布最广的哺乳动物之一。近百年来,由于人类捕杀、栖息地破坏、城市化等诸多原因,狼的分布范围大幅度减少。与狼相比,在人类的扶持下,狗的种群在日益扩张。虽然,全世界的狗都是由狼驯化而来,都是灰狼的亚种。但是,在近万年的驯化过程中,狗的很多习性与狼迥异。  在人类的干预下,狗进狼退的

保护还是利用-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遭质疑

  时隔26年后,野生动物保护法终于拉开了重修大幕。   一系列铁拳政策的出现,让翘首以盼的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寄予厚望:草案首次明确了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同时要求有关部门每5年评估、调整并发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违法售购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将追究刑事责

生态好转地区面临猛兽回归-金钱豹已迫近北京

金钱豹在张家口蔚县小五台山活动照片,由小五台山管理处提供。  5月初,河北蔚县境内的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到金钱豹野外活动照片的消息,引起了中国民众广泛关注。这是迄今为止最接近北京地区的大型野生猫科动物存在的直接证据。  横亘在河北、山西、河南三省的太行山,古代曾经草木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