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亚洲生物多样性数据共享研讨会在广东举行

3月7日至9日,“亚洲生物多样性数据共享研讨会”在广东肇庆举行。会议由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办,来自中国、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和东盟生物多样性中心(ACB)、国际山地中心(ICIMOD)、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等国家和组织的1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参会单位包括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和人与生物圈秘书处等。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马克平研究员主持会议。 会议的11个报告内容涵盖了中国和亚洲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和监测网络、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研究、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印度生物资源数据库、印度尼西亚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建设区域名录的策略与流程——中国的经验、中国自然标本馆、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IUCN亚洲项目介绍、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链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机遇与挑战等。代表们针对亚洲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及生物多样性信息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展开了深入讨论......阅读全文

中科院将在中亚五国建十个野外站 监测生态系统

  记者8月10日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科院新疆生地所)获悉,“中亚干旱区千万平方公里生态监测与生态系统管理”是该所寻求的三大突破之一,其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在中亚五国建成由10个野外站组成的中亚生态系统监测网络和数据库。   中科院新疆生地所副所长田长彦研究员介绍说,

“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揭牌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11月18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署)与中国科学院在京共同启动“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伙伴计划)。环境署执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纳先生和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其它部委领导、联合国官员和国际组织的代表以及众多著名科学家出席了启动仪式。该伙伴计划是环境署首个“

科技部发布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6年度项目指南

科技部关于发布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6年度项目指南的通知国科发基〔2016〕228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军委科技委:   根据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科技部、财政部按照需求导向和分类整合的原则,在原“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基础上,重新整合设立“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现将

网络参数定量表征人类活动影响下湖泊生物群落结构丧失

  人类活动已显著影响了生态系统,造成了生物多样性下降,物种间的关系发生改变,生物和非生物的反馈机制的重组。生态系统应对这种外界干扰,并保持功能不变的能力称之为弹性。持续的人类活动会使得生态系统弹性下降,难以维持其功能。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关于弹性的任何信息都对生态系统管理和决策至关重要,也应该是管理

研究揭示晚泥盆世生物大灭绝后珊瑚礁生态系统重建

  生物礁是海洋中重要的生态系统,是反映海洋古生态变化的理想指标,尤其是在生物大灭绝期间。地质历史中,最早的生物礁生态系统出现在前寒武纪,以微生物礁(叠层石)为主,其在显生宙急剧减少;而后生动物礁最早出现在埃迪卡拉纪晚期,繁盛于显生宙;但伴随生物灭绝事件,后生动物礁急剧减少或消失,微生物岩普遍发育。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个面向”为线索,在系统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广大科研人员取得的众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础上,发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成果15项、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成果10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通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通过评审

  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政府于北京组织召开的评审会上,由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单位编制的《通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通过评审。  通辽市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敏感热点区域、全国防风固沙核心地区(科尔沁沙地)和重要水源涵养区(辽河),加强该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合

不唯上、只唯实:他“半路出家”首创流域生态学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工作多年,蔡庆华(上图,资料图片)依然将导师刘建康提出的要求作为座右铭。 正因“唯实”,他与导师一起提出“流域生态学”概念,积极呼吁在流域视野下探寻水生态密码;也因“唯实”,他带领团队在长江最靠近三峡大坝的较大支流香溪河设立生态站,开始了年复一

环保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确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 “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函 〔2012〕 147 号国务院有关部门: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以下简称《分工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

  2月17日,环保部印发《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二五”发展规划》,详情如下: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部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  环境保护标准是我部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重要手段,是支撑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的基础。为不断完善环

研究团队均可加入!万种原生生物基因组计划启动!

   近日,全球首个万种原生生物基因组计划(Protist 10000 Genomes Project, 简称P10K)正式发布,旨在绘制万种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组图谱,建立一个大规模的原生生物遗传资源数据库。  原生生物是生物五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之一,主要是由单细胞

全球首个万种原生生物基因组计划正式发布

  近日,全球首个万种原生生物基因组计划(Protist 10000 Genomes Project, 简称P10K)正式发布,旨在绘制万种代表性原生生物基因组图谱,建立一个大规模的原生生物遗传资源数据库。  原生生物是生物五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之一,主要是由单细胞真

2008中国真菌DNA条形码系统建设研讨会召开

一场给所有物种派发“身份证”的分类学革命 在超市的收银台前排队等候结账是一件无聊的事情,但如果没有条形码,你可能会感到更加无聊。现在,几乎所有超市的商品上都印有不同的条形码。利用光学识别系统,可以很容易地把保存在这种条纹图案上的信息阅读出来,加快顾客结账的速度。不久的将来,生命科学家会给每种生物派

非洲之角植物区系和多样性空间格局研究方面获进展

  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位于非洲东北部,包括了吉布提、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等国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具有大约5000种维管植物,其中半数是该地区的特有种。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是非洲之角主要组成国家,同时该区域也是全球受威胁最严重的陆

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的探秘者

  在南京古鸡鸣寺边上有一个古老的科研单位,它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古生物所)。南京古生物所是我国专业从事古无脊椎动物学和古植物学研究的科研机构,也是亚洲最大的古生物学研究所,并被外国学者誉为“世界三大古生物学研究中心之一”。  南京古生物所所长杨群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科学新闻》:国际合作诠释大国实力

   国际科技合作早已不是个新鲜事儿。  30年来,在“平等互利、成果共享、保护知识产权、遵从国际惯例”的原则下,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突飞猛进。  然而,在林林总总的科技合作内容中,却总不如一个“民生”来的更为触动人心。  成都山地所,扛起的就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科技合作中“民生”这杆大旗。  堰塞湖处置、

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在香港成功召开

  2012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为期三天的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暨2012年亚太区生物信息学峰会在香港九龙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华大基因主办,《GigaScience》杂志协办。来自全球300多名专家学者云集香港,共同探讨了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云计算、生物伦理等研究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并深入探

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在香港成功召开

  2012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为期三天的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暨2012年亚太区生物信息学峰会在香港九龙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华大基因主办,《GigaScience》杂志协办。来自全球300多名专家学者云集香港,共同探讨了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云计算、生物伦理等研究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并深入探

董锁成:基础性科研工作 SCI不应成考核必要指标

来自科研一线的呼声   “基础性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采集、分析、研究基础科技数据、基础科技信息、基本科技资料,为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因此,在这个领域相对会较难发表SCI文章,出专利的机会也比较少。如果是按照常规的考核,即便用10年时间,可能一些科学家所做出的成绩还是仅在

“物不稀仍贵”的腕足动物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对于化石标本来说,常常也是如此。脊椎动物化石,尤其是人类化石,因其寥寥无几、难以寻觅,所以也异常珍贵、备受瞩目。而腕足动物化石则是数量较多有时甚至是极多的一类。在遥远的古生代,腕足动物曾经历过非常繁盛的时期,使得我们今天在古生代地层中能够见到它的化石数量蔚为可观。用中科院

DNA条形码:为濒危植物撑起“保护伞”

  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聚集了来自国家农业、林业、环保、医药、检验检疫、进出口等部门的人士,他们一起见证了《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图鉴》的问世和“中国珍稀濒危植物DNA条形码鉴定平台”的开通。   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件盼望了10年的大事。   “中国濒危植物数量超世界平均水平”   

一文了解我国肠道微生物行业的产业现状

   人体是由自身细胞及共生的大量微生物细胞所共同组成的复杂共生生命体。人体肠道微生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被称为“第二基因组”。在人体微生物组学中,96-99%的微生物聚集在胃肠道,肠道微生物与机体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本文,我们整理了肠道微生物行业的产业现状,包括肠道微生物的应用场景、产业化

遥感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湿地面积30年减少1/3

  从1978年到2008年,我国湿地面积减少约10万平方公里!  “中国的湿地削减速度令人触目惊心。”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宫鹏所在的研究团队历经4年时间,利用遥感监测数据,采用统一的分类标准和制图方法,首次完成了我国全国范围多时间序列的湿地遥感制图。  最近,

中科院微生物组计划:研究中药与肠道微生物间作用机制

  “项目执行期为两年,总投入三千万元人民币,14个研究单位、30个研究团队投身其中。  通过这一‘种子计划’的实施,为‘中国微生物组计划’做好预研工作。”在1月12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刘双江研究员说,希望在人类代谢性疾病并发症和中草药调控肠道微生物方面有所突破,相关

中科院PLOS发表RNA编辑新成果

  7月28日,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李轩研究组、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郝沛研究组以及密歇根州立大学王红兵教授,在国际著名遗传学期刊《PLOS Genetics》发表一项合作研究,题为“The Landscape of A-to-I RNA Editome Is Shaped by

第十届中科院杰出青年终评推荐人选公示

  根据《关于评选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发京党字〔2009〕128号)文件规定,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评选程序性评审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进行,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及评选程序邀请相关人员对上报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并选出了30位候选人进入最终的评选。   现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微生物趋磁性古老单起源新模型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生物地磁学研究团队研究员林巍、潘永信等,联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的合作者,开展了迄今规模最大、跨越南北半球的趋磁细菌多样性和宏基因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会刊》。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中科

中亚沙拐枣属植物研究及种质资源保护平台建设通过验收

沙拐枣植物田间种质资源圃  9月20日,受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委托,新疆科技厅组织专家组在乌鲁木齐召开了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承担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亚沙拐枣属植物研究及种质资源保护平台建设”验收会。专家组审阅了项目有关材料、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经质询和充分讨论,一致同意该项

中科院水生所获三项湖北省科技大奖

   8月4日,2015年度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武汉召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科院院士桂建芳荣获湖北省最高科技奖项突出贡献奖,省委书记李鸿忠为其颁奖。除此之外,水生所研究员解绶启、吴振斌分别主持的“鲫鱼的营养学及饲料技术研究与应用”、“水污染治理与水体修复生态工程关键技术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