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美研制能自我修复的太阳能电池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月5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研究人员正在研制一种新式太阳能电池,通过使用碳纳米管和DNA等材料,该电池能像植物体内天然的光合作用系统一样进行自我修复,从而延长电池寿命并减少制造成本。 光电化学电池可将太阳光转化为电力,使用能导电的电解液运送电子并制造出电流。传统光电化学电池一个最大弊端是其内吸收光线的染料难以更新,新技术通过不断用新染料替换被光子破坏的染料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 新设计利用了单壁碳纳米管非同寻常的电学特性。碳纳米管可包含一层到上百层石墨片,只有一层石墨片的称为单壁碳纳米管,其管径约1.5纳米左右,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纳米通道,一根开口的单壁碳纳米管可以被用作“电动马达”和“发电机”。科学家在实验中将单壁碳纳米管用作“捕光电池中的分子电线”。研究人员解释说,在新电池中,碳纳米管的主要功能是固定DNA片段。科学家也对DNA进行编程,让其具有核苷酸所拥有的特定序列,使其能识别并且......阅读全文

电化学电池的发展趋势

电化学电池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类的工业文明得以迅猛发展,由此引发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成为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利用和转换太阳能是解决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世界上*个认识到光电化学转换太阳能为电能可能实现的是Becquere,他在1839年发现涂布了卤化银颗粒的金属

电化学电池的发展趋势

电化学电池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类的工业文明得以迅猛发展,由此引发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成为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利用和转换太阳能是解决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世界上*个认识到光电化学转换太阳能为电能可能实现的是Becquere,他在1839年发现涂布了卤化银颗粒的金属电极

俄科学家研制出高转换率太阳能薄膜电池

  据俄《STRF》科学网站3月25日消息,俄科学院约飞物理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小组研制出一种新的太阳能薄膜电池,这种基于硅材料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光电转换效率理论可达27%。   俄《Хевел》公司通过与瑞士合作在俄设厂生产太阳能电池,年产100兆瓦特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瑞士的生产技术保障所产太阳

大化所等制备出光电转化效率达27%的钙钛矿-硅叠层电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薄膜硅太阳电池研究组(DNL1606)研究员刘生忠团队联合陕西师范大学研究员杨栋,通过将半透明钙钛矿电池与高效硅异质结薄膜电池结合,组成光电转化效率达到27.0%的四端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  晶硅太阳能电池是第一代太阳能电池,经过数十年发展,技术已经非常成

金纳米层可改善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

  在太阳能的世界,有机光电太阳能电池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不过它们至今仍被认为是处于起步阶段。这些用有机高分子或小分子作为半导体的碳基电池虽然比利用无机硅片制作的常规太阳能电池更薄且生产成本更低,但是它们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效率却并不理想。   然而,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17日(北

有机太阳能电池既可自组装又能自我修复

  美国研究人员使用从植物中提取出的蛋白质以及磷酸酯、碳纳米管等化合物,研发出了能够模拟植物光合作用机制进行自我组装的太阳能电池,新电池还具有良好的自我修复能力,有望大幅延长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此项研究成果发表在9月5日出版的《自然·化学》杂志上。   无数科学家试图完善太阳能电池

人工模拟光合作用获突破

  植物利用太阳光便能使水分子氢、氧分离,而目前为止,人类为之进行的各种模拟实验却都无功而终。失败的根源在于水分子分解所需能量巨大,远远超出利用传统太阳能电池技术理论上所能提供的最大能量。  模拟光合作用分解水分子成为人们长久追寻的目标。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家丹尼尔・诺切拉

我国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研究获突破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永胜教授团队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利用寡聚物材料的互补吸光策略构建了一种具有宽光谱吸收特性的叠层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实现了12.7%的光电转化效率,这是目前文献报道的有机/高分子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最高记录。  介绍该成果的研究论文近日发表在国际顶级

中国科学家研发“全天候”发电的太阳能电池

  山东和云南的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全天候”发电的太阳能电池。纳米研究领域的知名期刊《美国化学会 纳米》和《纳米能源》杂志近日刊登文章,报道了中国海洋大学唐群委教授团队联合云南师范大学杨培志教授团队的这一研发成果。  唐群委告诉记者,“全天候”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当太阳光照射到太阳能电池时,并不是

化学所制备柔性可穿戴太阳能电池

  柔性可穿戴电子是未来电子元器件发展的热点方向,电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电源的选择和设计影响未来可穿戴电子的设计与功能。目前,电源对可穿戴电子的户外使用性、大面积贴合性和安全性有较大限制。  近年来,金属有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优越的光电转换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基于钙钛矿材料平面结构器件的光电

《技术评论》选出2013年10大突破性技术(四)

  (八)临时社交网络:让信息阅后即焚   随着人们隐私意识的逐渐觉醒,以Snapchat为代表的新型应用凭借着非永久性数据分享模式异军突起。这些服务所分享的数据带有“朝生暮死”的特性,信息能阅后自毁,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人们的隐私,极大地缓解人们对隐私被泄露的担忧,还可以让人们更自由畅快地交流,因

孙立成教授在《自然化学》期刊发表评述文章

  9月29日,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孙立成教授应邀在2015年9月出版的《自然化学》期刊以“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晶体铰链”为题发表文章,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结构组成、工作原理、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及目前面临的挑战(如何提升电池的稳定性等)进行了深度解读和剖析,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的未来发

我国科学家研获高性能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永胜教授团队近日成功制备同时具有高导电、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银纳米线柔性透明电极,将其用于构筑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刷新了文献报道的柔性有机/高分子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最高纪录。这一成果使得高效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距离实现产业化更近一步。  4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晶澳多晶硅电池光电转化率达17.8%

  近日,晶澳公司成功克服太阳能电池工艺行业难题,将多晶产品光电转化率提高到17.8%这一世界级水平,对推进我国“太阳能屋顶计划”意义重大。   在太阳能电池领域,光电转化率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技术指标。目前,国内光伏企业同类太阳能电池产品的光电转化率在17.1%至17.3%之间。决定光电转化率的关键

化学所在可穿戴钙钛矿太阳能电源研究中取得进展

  可穿戴电子是未来电子元器件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中电源是核心的组成部分。电源的获取方式和效率影响着未来可穿戴电子的设计与功能。目前,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电源主要为锂离子电池,其固有特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可穿戴电子的户外使用性、安全性和人体皮肤贴合性。  近年来,金属有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其优越的光

福建物构所铁电半导体光电晶体材料研究获进展

  极性晶体作为光电功能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线性光学、压电器件、热释电探测器和铁电信息存储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自发极化是极性晶体材料的本质核心,设计组装具有强极化效应的化合物是研制光电功能晶体材料的有效途径。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光电材料化学与物

北京理工大学等创有机太阳能电池新纪录

  与其他类型的太阳能电池相比,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还有一定差距。如何获得高光电转换效率的有机小分子/寡聚物电池材料存在巨大挑战。最近,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王金亮课题组联合华南理工大学吴宏滨课题组、美国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刘烽在这一方面取得新突破。  他们利用基于氟代苯并噻二唑作为缺电子单

新型光催化法可大幅提高海水发电效率

  传统海水发电一般是利用潮汐、海浪或海水温差。然而,日本大阪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的光催化方法,能利用阳光把海水变成过氧化氢,然后用在燃料电池中产生电流,总体光电转换效率达到0.28%,与生物质能源柳枝稷相当。   研究人员在最近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上的论文中指出,太阳能昼夜波动很大,

日本开发出新型光催化法 可大幅提高海水发电效率

   传统海水发电一般是利用潮汐、海浪或海水温差。然而,日本大阪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的光催化方法,能利用阳光把海水变成过氧化氢,然后用在燃料电池中产生电流,总体光电转换效率达到0.28%,与生物质能源柳枝稷相当。   研究人员在最近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上的论文中指出,太阳能昼夜波动很大

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申请代码调整啦!

  2017年12月1日下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在北京召开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基金申请代码调整宣讲会”,2018年化学科学部申请代码调整为:  B01 合成化学  B02 催化与表界面化学  B03 化学理论与机制  B04 化学测量学  B05 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  B06 环

美研制出环保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美国西北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了环保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其用锡钙钛矿代替铅(有毒)钙钛矿作为捕获太阳光的设备。新型太阳能电池不仅绿色、高效,且成本低廉,可以使用简单的“实验台”化学方法制造,不需要昂贵的设备或危险材料。研究发表在5月5日(北京时间)出版的《自然・光子学》杂志上。

新型太阳能电池高效利用近红外光能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熊宇杰教授课题组基于应用广泛的半导体硅材料,采用金属纳米结构的热电子注入方法,设计出一种可在近红外区域进行光电转换且具有力学柔性的太阳能电池。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重要化学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   目前大多数太阳能电池都是针对可见光进行吸收,占太阳光52%的近红外光并没有

环球分析测试仪器公司参加国际介观太阳能电池座谈会

  第一届国际介观太阳能电池座谈会及格兰泽尔介观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心成立仪式(IMSC2010)于2010年7月19日至20日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举办,会议邀请到诺贝尔提名奖获得者、欧洲科学院院士、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发明人、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迈克尔•格兰泽尔教授(Prof

福建物构所铁电半导体光电探测晶体材料研究获进展

  铁电材料是一类特殊的极性化合物,基于自发极化效应表现出优良的非线性光学、压电、热释电和铁电等性能,在信息存储、红外探测、声表面波和集成光电器件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特别在光辐照下材料内部将出现非平衡载流子的激发,诱导电子云结构发生不对称变化,从而诱导宏观极化产生许多新的现象,如反常光伏效应、光折变

环球分析测试仪器公司参加染料敏化和有机太阳电池会议

  “第五届亚太染料敏化和有机太阳电池会议”(The 5th Aseanian Conference on Dye-sensitized and Organic Solar Cells)由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承办,会议于2010年8月25日至28日在美丽的风景旅游城市黄山召开

新式大块共聚物太阳能电池问世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29日报道,美国莱斯大学的化学工程师拉斐尔·维尔杜兹寇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化学工程师安立奎·戈麦斯领导的研究团队,研制出了一款基于大块共聚物(能自我组装的有机材料可以自主形成不同的层)的太阳能电池,尽管新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仅为3%,但仍然高于其他用聚合物作为活性材料的电池。

清华大学李景虹入选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选

  2019年8月1日凌晨,中国科学院公布了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详细名单),共181人入选,其中化学部共28人入选,清华大学长江特聘教授李景虹就是这28个入选候选人之一。清华大学长江特聘教授 李景虹  李景虹清华大学长江特聘教授,任清华大学化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分析

关于2015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的授奖决定

  经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评审委员会审议、中国化学会奖励工作委员会决议,决定授予程义云(华东师范大学)、关正辉(西北大学)、金一政(浙江大学)、李震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涛(大连理工大学)、聂舟(湖南大学)、汤平平(南开大学)、王博(北京理工大学)、袁荃(武汉大学)、赵远锦(东南大学)2015年

2015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揭晓

   关于2015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的授奖决定  经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评审委员会审议、中国化学会奖励工作委员会决议,决定授予程义云(华东师范大学)、关正辉(西北大学)、金一政(浙江大学)、李震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涛(大连理工大学)、聂舟(湖南大学)、汤平平(南开大学)、王博(北京理工大

288项!国家自然基金委公布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

  国家自然基金委公布与金砖国家、埃及、日本、智利的国际合作项目初审结果,其中金砖国家146项、埃及82项、日本35项,智利25项通过初审,具体如下。  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金砖国家科技创新框架计划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通知  根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