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2-18 08:29 原文链接: 2007感动中国人物揭晓钱学森闵恩泽获奖

2007年度“感动中国”2008年02月17日晚颁奖

由中央电视台评选 科学家钱学森和国家科技大奖得主闵恩泽入围

“嫦娥一号”研发团队获“特别致敬”

由中央电视台评选的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揭晓,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与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闵恩泽入围,“嫦娥一号”研制开发团队获“特别致敬”——唯一一个集体奖。

颁奖典礼2008年02月17日晚将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

“嫦娥一号成功探月、十七大的召开等等,推动了中国向前快速发展,这些时代发展的标签人物自然会出现在‘感动中国’的名单里。”“感动中国”节目制片人朱波表示,此次评选更注重推动国力前进的时代人物。

除此之外,“感动中国”同样重视草根人物的推荐。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的河南工人谢延信是这群人物的代表。

“这些人并不一定有伟大的事迹,无论是亲情、爱情、友情,只要他们所做的能体现最主流的价值观,能体现当代中国人的整体风貌,就是我们寻找的人物。”朱波说。

朱波坦言,入选“感动中国”的人物没有一个是掺了水分造了假的。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已连续举办六届。在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网络投票人数逾5647万人次,投票总数突破9640万次。

重点人物

科学最重开创祖国航天事业

钱学森

1911年出生,浙江杭州人。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列入国家任务。

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

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身患癌症制造中国催化剂

闵恩泽

84岁,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奠基人,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位获奖人之一。

上世纪60年代,他为中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满足了国家的急需,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上世纪70年代,他领导了多种催化剂等的研制和开发,使我国炼油催化剂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1980年以后,他指导开展己内酰胺磁稳定床加氢研究,满足了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和油品升级换代的需要。

2001年起,他指导的生物柴油生产和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上世纪60年代起,闵恩泽多种疾病缠身,并被发现有肺癌,切除两片肺叶和一根肋骨。但是他没有放弃中国的石油催化事业,一直坚持工作并不断取得进展,至今仍工作在科研第一线。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闵恩泽的颁奖词

闵恩泽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

其他获奖人

谢延信 河南工人,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

钟期荣 香港 夫妇,两人均已89岁,创办香港树仁大学,奉胡鸿烈 上数亿元培养人才

陈晓兰 坚守医德的上海医生,近年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罗映珍 云南警嫂,700个日夜唤醒沉睡爱人

李丽 身残志坚的湖南张海迪,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

李剑英 空军试飞员,为保护村庄,放弃跳伞,坠机牺牲

孟祥斌  28岁,第二炮兵某旅机要参谋,为救落水者牺牲

方永刚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

集体奖

“嫦娥一号”研发团队

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在这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航天工程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利用中国自己的技术、自己的产品、自己的设计、自己的条件完成的。“嫦娥一号”是完全的“中国制造”!

 

相关新闻

钱学森闵恩泽等获评“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相关文章

科技部副部长:加快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十四五”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科技部副部长李萌......

这个命门行业,二十年来全中国竟然没一家能打的

“中国人购买科研仪器的热潮,不知救活了多少外国公司!”科技部原副部长的一句话,道尽了中国科技界的无奈。但科研仪器不能自主的后果才刚开始显现。【1】2018年,北大核磁共振中心一台机器出了故障。当校方向......

丘成桐:没有强大的数学基础就没有良好的科技

新中国在1949年成立时,可谓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国家领导人和先辈,努力带领着全国人民向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七十余年来,几经风雨,筚路蓝缕,以长以成。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经不再......

让科技创新赢在跨界融合

新冠疫苗研发的超级加速度,让全世界见证了产学研通力合作的巨大能量。在科学改变世界的路上,企业和资本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从实验室到商品架,从第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稳扎稳打走好每一步?日前举行的......

2020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基础研究

俄罗斯从化合物溶液中制备出锝量子和光学研究亮点纷呈2020年,俄罗斯科学家在量子、光学和计算机领域不断发力,取得了较突出的成果。俄罗斯审计咨询公司FinExpertiza发布研究报告称,2010—20......

青科奖得主谷林:科学家最大成就是思想的延续

初见谷林,风趣、健谈、充满活力的他着实颠覆了记者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日前举行的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41岁的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谷林获得了“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颁奖典礼上,中......

6部门发布这10位科研一线的“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胸怀“两个大局”,坚持“四个面向”,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推进国家现代化创新争先,近日,中央宣传部、......

MadeinChina!2020中国光学领域社会影响力事件,谁是你最爱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的经济和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尽管如此,我国科学家仍以实验室为战场,争分夺秒,奋力拼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突破、新发现。2020中国光学领......

脑洞大开!Science公布2020年十大科学突破

每年Science杂志都会评选年度十大科学突破。2020年12月18日,Science杂志公布了评选出的2020年度十大科学进展。其中,新冠疫苗的研发居于榜首,另外9项研究则囊括艾滋病、室温超导、CR......

北师大“百进千”顺义专场:助推产学研融合赋能企业创新

2020年11月25日,北京师范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与顺义工作站及顺义区企业发展促进会在顺义区成功开展企业需求调研和“百进千”对接会。活动由顺义区科委(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顺义工作站)会同北京师范大学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