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发现江西大鲵野外纯种种群

今年春季,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科研团队确认在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江西大鲵野外纯种种群,江西大鲵也成为目前我国首个遗传身份明确且野外稳定繁殖的中国大鲵纯种种群。 这不是科学家第一次发现俗称娃娃鱼的中国大鲵存在隐存物种。2018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车静所带领的团队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了上千份中国大鲵样品,基因组分析结果意外发现中国大鲵并非单一物种。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大鲵至少有5个物种。同时,研究团队还在养殖场种群中意外发现另外两个独特支系,加之据记录分布于海拔4200米的青藏高原种群,推测中国大鲵有可能包括8个物种。 中国大鲵曾广泛分布于长江、黄河及珠江流域的18个省份。自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栖息地连续遭到破坏及人为过度捕捉,中国大鲵野生资源迅速减少。为寻找中国大鲵野外种群,科研人员在全国各地野生大鲵历史分布区、自然保护区开展问卷调查。“我平时不定期在辖区的溪流附近巡查、夜观时,经常能看到娃娃鱼......阅读全文

我国科学家发现纯种江西大鲵野生种群

  经过多年考察研究,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科研团队在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纯的大鲵野生种群。综合形态学和遗传分化证据,研究人员将其描述为一新种——江西大鲵。基因组水平数据分析支持江西大鲵遗传分化显著且未受到其他省区大鲵的杂交污染。科研团队采用标记-重捕的方法,为期18个月的野外监测共记

我国科学家发现纯种江西大鲵野生种群

  经过多年考察研究,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科研团队在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纯的大鲵野生种群。综合形态学和遗传分化证据,研究人员将其描述为一新种——江西大鲵。基因组水平数据分析支持江西大鲵遗传分化显著且未受到其他省区大鲵的杂交污染。科研团队采用标记-重捕的方法,为期18个月的野外监测共记

中国科学家在江西新发现纯种大鲵野生种群

  5月18日出版的学术期刊《动物学研究》刊登《中国大鲵野外纯种种群的发现为其有效保护带来新机遇》一文报道,“综合形态学和遗传分化证据,该研究描述一新种——江西大鲵Andrias jiangxiensis sp . nov .。这是我国首个遗传身份明确且野外稳定繁殖的大鲵纯种种群。”  据研究人员介

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发现江西大鲵野外纯种种群

  今年春季,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科研团队确认在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江西大鲵野外纯种种群,江西大鲵也成为目前我国首个遗传身份明确且野外稳定繁殖的中国大鲵纯种种群。  这不是科学家第一次发现俗称娃娃鱼的中国大鲵存在隐存物种。2018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车静所带领的团队在全

“娃娃鱼”新品种,中国生物多样性又一成果

俗称为“娃娃鱼”的大鲵,是我国珍稀濒危两栖动物。记者22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经过长期努力,该所车静课题组等在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纯种大鲵野生种群。综合形态学和遗传分化证据,研究人员将其描述为一个新种——江西大鲵。根据基因组水平数据分析,研究人员认为江西大鲵种群遗传分化显著且

江西大鲵如何科学保护?专家来支招儿

  2022年5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江西省科学院等承担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区域重点项目“鄱阳湖流域山区水系分布的大鲵种质资源调查及保护创新研究”课题组,基于江西省靖安县潦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金家水发现的纯系大鲵野生种群,综合形态学和遗传分化证据,

深圳首次确认榄李野生种群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916.shtm6月14日,记者了解到,深圳市大鹏新区深入开展了生物多样性调查,其中,在新大片区海岸带发现野生榄李(Lumnitzera racemosa Willd),种群数量在60株以上、种群分布

中国娃娃鱼至少有五个物种

  曾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的娃娃鱼(学名中国大鲵),近些年已大量养殖成功,并允许食用。然而这个“成功”的保护案例可能要被改写了。国际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北京时间5月22日0时在线发表论文,介绍中外科学家合作的一项研究成果:以前人们认为是一个物种的娃娃鱼,至少

中国大鲵遗传多样性与保护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以Th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exemplifies the hidden extinction of cryptic species 为题,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动物进化与遗传前沿交

中国科学家历时十年发现娃娃鱼的“秘密”

后腿有五个脚趾,酷似婴儿的小手,来自侏罗纪时代的中国大鲵,又称“娃娃鱼”,是网络上流行的“萌物”,同时也是一些商家的“摇钱树”。 但科学家更加关心的则是中国大鲵的命运。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动物进化与遗传前沿交叉卓越创新中心的一支研究队伍联合国外合作者,经过10年的野外追踪和考察

中国正在编制野生虎种群恢复计划

  为促进我国野生虎种群的恢复与增长,根据我国野生虎种群及其栖息地现状和保护管理情况,国家林业局组织起草了《中国野生虎种群恢复计划(草案)》。10月13日,国家林业局召开专题论证会,请有关专家对该计划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并对促进我国野生虎种群及其栖息地

保护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步伐加快

  我国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和恢复领域取得可喜进展。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日前发布消息说,研究人员研发了野外回归技术,已在黑、吉、辽、京、鲁等地建立了引种与回归保护示范地、极小种群生境与繁殖特性野外监测样地等。回归地内保护植物生长良好。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景文教授介绍说,由于分布地域狭窄,极小种群野生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漾濞槭首次开花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近日,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漕涧镇志本山近地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漾濞槭首次开花。这标志着漾濞槭在漕涧镇志本山的近地保护取得初步成功。  据了解,漾濞槭原产于云南大理苍山西面的漾濞山谷,隶属于槭树科的枫属植物,漾濞槭刚被发现时野外成年个体仅5株,被列入云

我200多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回升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陈凤学7月29日在国际野生动物管理研讨会上披露,我国现已建立了2967处自然保护区,使200多种濒危野生动物种群回升。同时,还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爱护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野生动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但随着人类

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持续恢复

5月22日是第二十三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四五”以来,我国以旗舰物种拯救保护为抓手,持续推进就地和迁地保护体系建设,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稳步增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近年来,我国系统实施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

长江上游发现极度濒危野生植物种群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147.shtm   近日,三峡集团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在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开展长江中上游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调查时,发现极度濒危灭绝物种——野生疏花水柏枝种群。 这些野生疏花水柏枝种群

我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稳步增长

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当日正式在线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以下简称2023版名录)。2023版名录共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48674个,其中物种135061个,种下单元13613个。  生物物种是大自然中最重要的分类单元。一个国家的物种名录不仅直接反映国土上物

世界自然基金会呼吁进行全球野生虎种群调查

  记者7月29日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获悉,“全球老虎日”来临之际,WWF呼吁老虎分布国政府承诺进行严格的全球野生虎种群调查。   “13个老虎分布国已经制定了老虎数量翻倍的宏伟计划,WWF正在努力推动这个计划的实现。”WWF老虎生存项目负责人迈克·巴尔策说:“知道全球老虎的种群数量,有助于

濒危野生动物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增至2057只

  记者日前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经过对青海湖周边普氏原羚进行春季专项调查统计,目前该物种数量增至2057只,是有巡查记录以来的最大数量。  普氏原羚是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曾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北、华北地区。但由于受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曾濒临灭绝,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极度濒危物种”

全球植物迁地保护未有效涵盖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

科研人员在在云南巧家县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珍稀植物调查和采样(武汉植物园供图)迁地保护被认为是应对植物灭绝风险的关键手段,如何才能提高迁地保护有效性?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针对全球植物迁地保护的成效评价研究显示,现有的迁地保护种群并未有效涵盖其野生种群的遗传变异,迁地保护种群的低遗传涵盖度可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漾濞槭在昆明植物园首度开花

  近日,栽培于昆明植物园观叶观果区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漾濞槭迎来首度开花。  漾濞槭(Acer yangbiense),属于槭树科(Aceraceae)槭属落叶乔木。该物种由陈又生博士在2002年于大理漾濞县苍山保护区发现,多次调查仅发现有五株个体(均为成年大树,未见小树和幼苗),由于种群小、结实率

贵州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红豆树种群近万株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758.shtm 中新网贵阳4月18日电 (周燕玲 赵红朴)记者18日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南盘江国有林场获悉,该林场在天然林区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红豆树,通过初步估计,有近万株,且

生物多样性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研究专刊出版发行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中国植物学会主办的英文期刊Plant Diversity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专刊正式出版。受该刊主编周浙昆研究员和Sergei Volis教授的邀请,由昆明植物研究所孙卫邦研究员任Guest Editor-in-Chief, 力图展现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热点问题和最

研究人员提出调整中国大鲵保护策略

  2月28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车静课题组在国际期刊《科学》(Science)上,以Letter的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Giant salamanders: Farmed yet endangered 的文章。该文指出,在商业化经济养殖的影响下,中国大鲵陷入了保护悖论——野外稀少、各类商业养殖场

广西融水放生135尾娃娃鱼-价值80多万元

图为工作人员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永乐乡榔枧沟放生娃娃鱼。 图为工作人员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怀宝镇中寨村沙江尾放生娃娃鱼。   6月24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将135尾成年大鲵(俗称“娃娃鱼”,又名“狗鱼”)先后在永乐乡榔枧沟大鲵、怀宝镇中寨村沙江尾等深山河流放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豹猫种群首次在海南城区发现

   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2日介绍,该研究所此前在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布设了9台红外相机开展兽类监测,在五源河全流域多个点位频繁监测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豹猫活动的踪迹。其中一个监测点距离海口市中心直线距离不足500米,这是海南首次在城区发现豹猫种群。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食肉动物,猫科动物被称

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

  根据2017年12月20日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印发2017年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对象名单的通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作为建设依托单位的“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获批为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对象,培育期内,实验室使用“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筹备)”的名称

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作为建设依托单位的“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获批为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对象,培育期内,实验室使用“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筹备)”的名称。  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筹备)的定位是:立足云南,面向西南,辐射全

西藏:十年来珍稀野生动物种群呈现恢复性增长

2022年10月10日,西藏自治区召开“西藏这十年”系列第二十七场新闻发布会。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厅长税燕萍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累计投入127亿元,深入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大力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拉萨南北山绿化和“两江四河”流域植树造林工程,消除了“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滇桐近地保护6年首次结实

中新网昆明12月16日电 (记者 胡远航)记者16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近日,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古林箐乡一批熬过2016年极端寒潮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滇桐迎来它们的首次结实,标志着此次近地保护成功。 滇桐是锦葵科滇桐属的高大乔木。在距今约5500万年到3400万年前,滇桐属的树木曾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