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热带山脉变身地球恒温器或为造成冰川时代的原因

在一些潮湿的热带山区,二氧化碳会被捕获。图片来源:ROBERT HARDING 讨厌寒冷吗?谴责印度尼西亚吧。考虑到该国2.7亿人口、森林砍伐以及频繁的二氧化碳排放对全球变暖的贡献,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奇怪。但在更长的时间内,该国正在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 印度尼西亚和邻近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许多山脉都是由海底的古老火山岩构成的,这些火山岩是在一系列岛屿火山和大陆之间的巨大构造碰撞中形成的。在热带雨水的冲击下,这些岩石“饥渴”地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并将其封存在矿物中。这就是为什么印度尼西亚只有世界陆地面积的2%,却占其长期二氧化碳吸收的10%。这些山脉可以解释为何在几百万年里,冰盖尽管有涨有落,但却一直存在。 现在,研究人员扩展了这一理论,发现在过去5亿年里,这种热带造山碰撞几乎与6次左右的重要冰期重合。“这类环境在漫长的时间里调控了气候。”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地质学家Francis Macdonald在近日举行的美国地球......阅读全文

科学家为全球森林“称重”

   研究显示,全球树木正在经历一次快速生长,并且正吸收数十亿吨温室气体。这意味着树木正在削弱全球变暖。  红杉树能储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图片来源: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在美国切萨皮克湾西面的一片森林中,Geoffrey Parker用卷尺测量了一棵鹅掌楸幼苗的

植树造林,让地球降温还是升温?

  一提到抵御气候变化,树木常被认为是最好用的“武器”之一。由于各国在控制碳排放方面取得的进展有限,许多政府和倡议人士力推植树计划,希望利用树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缓解气候变化。但是最新研究表明,树木可能并不总像人们希望得那样有用。马来西亚的樟树在生长过程中会避免树冠重叠,因此从下往上看时,仿佛一

改写百年植物生物学进程的重要发现

  最近,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关于光合作用的一项新研究,可能有助于培育出生长更快的小麦作物,更好地适应更炎热、更干燥的气候。  由昆士兰农业和食品创新联盟Robert Henry教授带领的一个研究小组,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的光合作用既发生在种子中,也发

云层反应机制挑战全球气候变暖

  几十年来,一部分科学家不断对占主导地位的气候变化科学提出质疑,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提供的论据接连被推翻。调查表示,目前97%的气候科学家都将全球变暖看作是严重的风险。  然而,据《纽约时报》报道,近年来气候变化怀疑论者表示,云层将拯救地球。他们承认,人类释放的温室气体会导致全球变暖,但云层的移

正在破译的“青藏密码”

  青藏高原为什么变绿,是不是生态趋好的信号?冰崩的成灾机制是什么,可否科学预警?冰川消融增加了多少水资源,对“亚洲水塔”弊大还是利大?喜马拉雅山与冈底斯山哪个先隆升,给生物演化带来怎样的影响?……  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2017年,我国时隔40多年再次启动青藏高

《星际穿越》科学考:玉米为何能成为“末日作物”?

  把人类的未来推向近乎末日的绝境,是不少科幻大片所津津乐道的故事背景。最近热映的电影《星际穿越》在这方面也不免俗。影片中,激发人们穿越虫洞寻找新家园的最大原因,就是地球环境的极度恶化:高温、干旱和疫病席卷了全球,人类只能依靠种植玉米苟延残喘……  在这部聘请了多为知名科学家作为科学顾问的影片中,虫

第435次香山科学会议聚焦气候变化

杜祥琬院士 秦大河院士   杜祥琬院士、秦大河院士在第435次香山科学会议上分别作主题评述报告。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为梳理气候变化事实、影响、适应和减缓领域的最新进展,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全局出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科学判断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发展

让青春的灵感闪耀在世界科技创新前沿

  ——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研究课题自述选粹武创蔡瑞初吴宝剑徐振林周小平   编者按 2014年是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实施的第三年,至今共资助97名杰出青年。资助经费为100万元/人。   广东省杰青从实施开始,培养方向就定在贴近服务广东发展的战略目标、以不拘一格的方式,在全国首创培养35周

用转基因光合细菌生产单糖好处多

  美国哈佛大学维斯生物启迪工程研究所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表示,光合细菌进行基因工程改造后能够产生单糖和乳酸,利用该项研究成果有望开发出新的环保型生产日用化工产品的方法。相关研究刊登在新出版的《应用和环境生物》杂志上。   光合细菌(PSB)是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不产氧的特殊生理

世界环境日:追寻全球气候变暖背后的原因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工商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陈冬梅认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经过了低温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人们开始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如果不采取行动,人类付出的代价将更为沉重 2008年,“老天”不开眼。 1月中旬到2月上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遭受四次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过程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与巴基斯坦科学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发布

   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巴基斯坦科学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的通知  经公开征集,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巴基斯坦科学基金会(PSF)共收到合作研究项目申请191项。根据我委相关规定,经过初步审查,并与巴方核对清单,确定有效申请为168项,现将通过初审的项

研究揭示气候变化如何改变喜马拉雅地区树木生长速率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雄伟的山脉,具有复杂的生物地理历史、丰富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独特的山地环境梯度。喜马拉雅地区过去几十年经历了快速增温过程,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喜马拉雅地区独特的环境梯度(温度、降水),为研究气候变化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对高海拔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理想的场地。研究喜马

美国启用世界最大煤发电厂碳捕获设施

美国Denbury资源公司的二氧化碳运输管道。  美国最大的电力生产商之一美国南方电力公司日前宣布,其麾下位于阿拉巴马州的25兆瓦碳捕获和存储设施开始捕获二氧化碳。该设施是世界上最大的用于燃煤发电厂的碳捕获和存储设施,每年可以捕获15万吨二氧化碳,并将其永久封存在地下。   同时,南方电力公司目前

空气捕获二氧化碳成本大降 可用于生产合成燃料

  从空气中提取二氧化碳并利用它制造合成燃料似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最终解决方案:人们可以简单地一次又一次地利用同样的二氧化碳分子,而不是通过化石燃料向大气中增加更多的二氧化碳。但是这项技术是很昂贵的——根据最近的估计,捕获每吨二氧化碳大约需要600美元。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科学家表示,未来的化学工

空气捕获二氧化碳成本大降

一家DAC工厂中的风扇墙。图片来源:碳工程公司从空气中提取二氧化碳并利用它制造合成燃料似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最终解决方案:人们可以简单地一次又一次地利用同样的二氧化碳分子,而不是通过化石燃料向大气中增加更多的二氧化碳。但是这项技术是很昂贵的——根据最近的估计,捕获每吨二氧化碳大约需要600美元。

从吸收变排放?热带雨林吸收碳的能力早已经开始下降!

  近日,《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对30万棵树木进行了30多年的追踪,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全球热带森林从大气中去除碳的能力正在下降。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利兹大学领导的全球科学合作组织(global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状况:世界上的原始热

碳捕获耗水巨大 实用前途未卜

  抛开所有关于向绿色能源转型的谈论,煤炭在可预见的将来仍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为它太便宜也太丰富了。但是,如果我们真打算认真减排的话,那些随处可见、每年都会向大气中排放数十亿吨二氧化碳的煤炭发电厂就得大幅度削减它们的排污量了。这些工厂能够在未来几年中开始捕获自身

英国碳捕获计划展开最后一搏

  在英国福斯河岸边的朗格纳特发电站外,一批便携式厂房和零碎的机器构件已经被工人组装在了一个陈旧的水泥台上。这些喷涂了蓝天白云图案的厂房上方耸现着的是两座薄薄的金属高塔。  这堆设备看上去也许并不起眼,但它却包含着一项雄心勃勃的技术性计划:工程师们正在为英国首个全规模碳

我国循环经济效益渐明显 协同处理垃圾成趋势

  水泥工业二氧化碳捕捉可以养藻萃取虾红素。   11月初,全国水泥价格连续第六周上涨,中南地区继续领涨。业内人士分析,这与近期随着我国发起成立400亿美元丝路基金,助力“一带一路”蓝图实施密不可分。这将带动我国中西部及亚洲多国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并为我国水泥需求打开新的空间。   我

二氧化碳:“封存”变“储存” 有望资源化

  当下,在很多人眼中,二氧化碳就像是温室效应的代名词。二氧化碳减排几乎已成全球共识,但二氧化碳所具备的实用价值却逐渐被遗忘。     实际上,二氧化碳的使用范围广泛,在消防上可做成干冰,在机械加工领域可以用来做弧焊保护气,在化工生产上则是重要的原材料,而食品级的二氧化碳在啤酒饮料、蔬菜保鲜、烟

《自然》:二氧化碳可安全储存于气田地下水中

  国际研究小组在检测了位于北美、中国和欧洲的气田后发现   最近的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可以安全地被保存在古老的气田和油田中,这使人们离碳捕获和存储又近了一步。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检测了北美、欧洲和中国的气田。图为主持该项研究的Chris Ballentine和同事

世界首个碳捕捉工业设备启用

Climeworks 位于瑞士的碳捕获工厂  世界上第一个直接从空气中捕捉二氧化碳的工业设备日前正式启用,从而为这项技术是否真能为消除大气温室气体发挥重要作用的争论再添了一把柴。  位于瑞士苏黎世附近的Climeworks AG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以工业规模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并直接出售给买主的工厂。

二氧化碳:“囚禁”不如利用

  把造成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碳打入“地宫”,是国际上“去碳技术”的主要途径。但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认为,与其将二氧化碳“囚禁”,不如拿来高效利用。   为了减缓气候变暖,人们曾寄希望于将二氧化碳“囚禁”,注入超过1000米深的永久封存地层,比如地下油气田孔隙、咸水层、废弃煤

谢和平院士:二氧化碳“囚禁”不如利用

  把造成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碳打入“地宫”,是国际上“去碳技术”的主要途径。但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认为,与其将二氧化碳“囚禁”,不如拿来高效利用。   为了减缓气候变暖,人们曾寄希望于将二氧化碳“囚禁”,注入超过1000米深的永久封存地层,比如地下油气田孔隙、咸水层、废弃煤

微孔碳材料的CO2等量吸附热测定

  本文主要详细介绍了活性炭材料的CO2等量吸附热的测定方法。实验采用麦克仪器公司3Flex气体吸附仪对活性炭样品进行CO2吸附等温线测试,测试过程中的样品恒温由iso-controller低温热电制冷杜瓦控制。测试结束后使用麦克仪器公司的MicroActive软件计算所有表面覆盖范围(从零到饱和)

加拿大开发出寻找碳捕获材料新方法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和渥太华大学科学家成功利用X射线晶体成像仪和计算机模拟手段,对被称为“棒球手套”的捕碳材料如何捕捉二氧化碳分子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科学家认为,该项成果为设计定制一种高效率、低能耗的捕碳新材料指明了研究方向。相关文章发表在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目前采用的

《科学》:加拿大开发出寻找碳捕获材料新方法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和渥太华大学科学家成功利用X射线晶体成像仪和计算机模拟手段,对被称为“棒球手套”的捕碳材料如何捕捉二氧化碳分子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科学家认为,该项成果为设计定制一种高效率、低能耗的捕碳新材料指明了研究方向。相关文章发表在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目前采用的二氧

新材料可从湿气中捕获二氧化碳

  一个由瑞典和韩国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称,他们研制出一种微孔晶体材料,能够比已有材料更有效地捕捉潮湿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这种新材料或是对抗气候变化的一种有效工具。   减缓气候变化的一个办法是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到目前为止,这种方法实施起来还很难,因为水的存在

“反向燃烧”:二氧化碳变燃料?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实验,他们在改造了基因结构的微生物的帮助下,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可以作为汽车、内燃机燃料的异丁醇和异戊醇,使二氧化碳实现不可思议的“反向燃烧”和“闭合循环”。  由此我们既可以生产像汽油一样的燃料,同时又能保护现有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