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新研究表明:肥胖程度在兄弟姐妹间关系更明显

据美国“健康日”网站近日报道,美国杜克大学桑福德公共政策学院的学者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肥胖程度在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更为明显。尽管父母对孩子的健康程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兄弟姐妹可能在肥胖因素上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孩子会经常模仿年长孩子的行为,而年长的孩子在营养和锻炼方面会对年幼的孩子产生强烈影响。 研究团队通过对美国1万多个家庭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儿童肥胖症的风险随着孩子的数量和性别而发生变化。具体来说,在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中,如果父母肥胖,那么孩子肥胖的可能性会高出2.2倍。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中,年轻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年长孩子的影响,尤其是当他们的性别相同时。如果哥哥肥胖,那么弟弟肥胖的可能性会增加11.4倍;如果姐姐肥胖,那么弟弟肥胖的可能性会高出6.6倍。如果姐姐肥胖,那么妹妹肥胖的可能性会高出8.6倍。但哥哥是否肥胖,对妹妹的影响都不大。 发表在《美国预防医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成果表明......阅读全文

脑部刺激或触发“致命模仿”

  相关实验为治疗妥瑞氏综合征找到新途径   前不久,研究人员首次在没有患上妥瑞氏综合征的志愿者身上引发了类似的痉挛症状。该实验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了解这种疾病,甚至找出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妥瑞氏综合征通常能引发包括抽搐、脸部扭曲及不自主出声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该疾病一般包括声语型痉

研究表明小狗天生爱模仿

  如果说模仿是一种最高明的拍马屁手段,那么宠物狗可真称得上是不遗余力。最新的研究表明,宠物狗会自动地模仿自己的主人,不管那是不是它最感兴趣的事。模仿源自潜意识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认知生物学家Friederike Range发现,宠物狗会自动和自愿地模仿主人的一些动作。换言之,它们

太阳熊模仿面部表情进行交流

  一项日前发表于《科学报告》的研究表明,世界上体型最小的熊通过模仿对方的面部表情进行交流。  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对马来西亚婆罗洲太阳熊保护中心的22只太阳熊进行了研究。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共有21只太阳熊做出了和其玩伴一样的目瞪口呆的表情。  当它们面对面时,在观察到玩伴做出类似表情后,

杜鹃模仿野猪发声以防被猎食

  鸟还是野兽?一种杜鹃鸟似乎学会了如何模仿生活它们在附近的野猪类动物发出的声音,这可能是为了吓退捕食者。  斑鸡鹃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森林中,它们经常尾随野生麝香猪群,这样它们可以食用野猪经过落叶层后暴露的无脊椎动物。  生态学家注意到,当布谷鸟拍击喙时,会发出非常类似野猪牙齿咔嗒作响时发出的声

模仿螳螂虾复眼结构可探测癌症

  为眼中所见万千世界中斑斓色彩而雀跃不已的你,可能很难想象水底小小螳螂虾眼中包含从近紫外到红外之间整个光谱以及12种原色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人眼只能看到3种原色、看不到红外及紫外光)。近日,一项新的研究再次夯实了螳螂虾“世界上眼神儿最好”这一宝座——它们还能看到偏振光。   澳

布谷鸟模仿鹰叫欺骗宿主

  大杜鹃(也称布谷鸟)会模仿鹰叫欺骗苇莺。9月4日发表于《自然—生态与进化》的研究发现,雌性布谷鸟在苇莺巢里下蛋后会模仿鹰叫,分散苇莺的注意力,降低它们发现寄生在巢中的布谷鸟蛋的可能性。  虽然雄布谷鸟的叫声主要用于保卫领土——只有雄布谷鸟才能发出为人熟知的“布谷”声,但是雌鸟叫声(类似笑声,有别

醉龙模仿蜜蜂气味吸引传粉者

   一只正在死去的蜜蜂的气味或许没那么有吸引力,但最新研究表明,一种植物会利用它布下聪明的陷阱。  约5%的植物利用欺骗策略吸引传粉者,包括看上去像雌性蜜蜂以吸引热切的雄性传粉者的突变花朵。不过,看上去与众不同的降落伞状植物——醉龙将这一本领提升到更高层次。它会影响肖稗秆蝇属雌性苍蝇的行为。这种苍

风电场模仿鱼群提高发电效率

新设计的风电厂模仿鱼群游动,能显著的提高发电输出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美国科学家们设计了新的风电厂模型,它模仿鱼群游动,能更有效的利用气流,显著提高发电输出。  这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沙漠地区正在进行研究基于鱼群游动的流体动力学,采用类似打蛋器的垂直轴风机,进而提高

中国科技创新亟待摆脱“跟踪模仿”怪圈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第15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简称高交会)昨日(11月16日)在深圳开幕。高交会是一面镜子,不但见证中国科技发展走过的黄金15年,亦折射出当前中国科技创新的窘境:以跟踪模仿为主,创新能力较弱;缺乏自主设计、引领世界的产品;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低,

人造软表面可自主模仿自然形状

美国杜克大学工程师已开发出一种可伸缩的柔软表面,其可不断地自我重塑,以模拟自然界中的物体。依靠电磁驱动、机械建模和机器学习形成新的构型,该人造表面甚至可学习适应破碎的元件、意外的约束或变化的环境等障碍,未来或可应用于柔性机器人、增强现实、仿生材料和特定主题的可穿戴设备。这项研究发表在21日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