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1月23日《科学》杂志精选

罗塞塔开始讲述其彗星故事 罗塞塔飞船目前正处在接近被称作67P的木星族彗星的轨道中。该飞船于去年11月向上述彗星表面发送了其着陆器Philae。如今,7项新的报告详细描绘了67P的画像,并对该彗星的形状、组成和表面特征等作了描述。这些报告建立在Altwegg和同事在去年年底所发布结果的基础之上。 由Nicolas Thomas和同事撰写的一份报告,描述了沙丘和涟波样结构、风尾及像尘土转运等蚀刻出67P特征的许多活动过程。由Holger Sierks和同事撰写的另一报告揭示了67P的核心,即该彗星的固相中心。该核心是由尘埃、岩石和冷冻气体组成的。Fabrizio Capaccioni和同事利用可见光和红外线热成像光谱仪发现,该彗核表面覆盖着不透明的有机化合物,但水冰很少。 Samuel Gulkis和同事接着分析了来自罗塞塔轨道飞行器上的微波仪数据,以确定67P表面之下每天和季节性温度模式。他们记录了热输送和冰升华的通......阅读全文

边界病病毒概述

英国Huges首先提出边界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由于首先发 生于苏格兰和威尔士的边界地区,故有此名。  Dickinson应用典型病羔的脑、脾乳剂,经腹腔、 皮下或肌肉接种于怀 孕早期的母羊,使其流产或产出边界病羔羊,从而证明边界病是一种可以传递的疾病, 可由感染母羊经胎盘传给胎儿。病

Nature:科学家成功消灭广州两个岛屿上最致命的蚊子

  在中国广州的两个岛屿上,研究人员几乎消灭了世界上最具侵略性的蚊子种群--亚洲虎蚊(白纹伊蚊)。  他们首次在实地试验中使用了两种有前途的控制技术,将白纹伊蚊的种群数量减少了94%。近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这一双管齐下的方法,将亚洲虎蚊雌蚊的绝育与雄性虎蚊的感染结合了起来。  华盛顿特区

科学家成功消灭广州两个岛屿上最致命的蚊子

  在中国广州的两个岛屿上,研究人员几乎消灭了世界上最具侵略性的蚊子种群--亚洲虎蚊(白纹伊蚊)。  他们首次在实地试验中使用了两种有前途的控制技术,将白纹伊蚊的种群数量减少了94%。近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这一双管齐下的方法,将亚洲虎蚊雌蚊的绝育与雄性虎蚊的感染结合了起来。  华盛顿特区

抗疟疾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一览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的抗疟疾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Science:重大突破!根治疟疾有戏!选择性抑制PfCLK3蛋白可杀死处于各个发育阶段的疟原虫  doi:10.1126/science.aau1682.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

吴浩教授Nature发布重要免疫成果

  抗生素对某些细菌感染不起作用这一问题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败血症也是如此——作为免疫系统的最后一搏,无法对感染发动攻击,其自身最终将是致命的。在发表于7月7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研究报告中,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描述了控制败血症及引发它的失控性细菌感染的潜在途径。  波士顿儿童医院

PNAS:利用X射线显微镜观察疟疾病原体

  目前大约40%的人类生活地区受到疟疾的影响,以及每年约有2亿人感染疟疾,60万人因此丧生。由于气候变化,疟疾的传播正在逐渐加剧。疟疾是由蚊子携带的疟原虫感染引发的,这些病原体是单细胞生物,它们沉积在其宿主的红细胞内,并通过“摄入”血红蛋白生长和繁殖。  应对这种疾病的主要方法是利用喹啉类药物,以

PNAS:利用X射线显微镜观察疟疾病原体

  目前大约40%的人类生活地区受到疟疾的影响,以及每年约有2亿人感染疟疾,60万人因此丧生。由于气候变化,疟疾的传播正在逐渐加剧。疟疾是由蚊子携带的疟原虫感染引发的,这些病原体是单细胞生物,它们沉积在其宿主的红细胞内,并通过“摄入”血红蛋白生长和繁殖。  应对这种疾病的主要方法是利用喹啉类药物,以

Nature:休眠细胞的催眠大师

  尽管最好的抗生素能够消灭大多数引起极难治尿路感染的细菌,少数的“休眠细胞”仍然会存留在体内。这些“存留细胞”(persisters)通过进入休眠状态存活下来,睡着躲过了杀死更活跃的兄弟细胞的攻击。  一项新研究表明,一种叫做HipA的蛋白充当了分子睡魔(Sandman),让细菌细胞进入休眠状态因

美获得甲型流感病毒蛋白关键部位三维结构图

美国罗格斯大学和德州大学的研究人员8月25日表示,他们成功获得流感病毒蛋白关键部位的三维结构图,该成果有望帮助科学家开发应对包括致命性禽流感在内的多种流感的药物。 流感病毒通常依靠病毒蛋白某部分同人体中特定蛋白的结合来侵入人体,因为通过这样的结合,流感病毒能够抑制人体本身对病毒感染的自然防御体系,

支原体肺炎患儿自身免疫功能的检测及分析

作者:刘爱琳,李利    作者单位: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摘要】 目的 观察支原体肺炎患儿自身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278例肺炎患儿分为支原体肺炎组135例、细菌性肺炎组143例,选取同期门诊

PLOS:破解SARS病毒的生物保护伞

  目前,普渡大学带领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查明如何破解SARS病毒躲过免疫系统的“保护伞”,对成功研制这种致命疾病的疫苗,跨出了关键的一步。  该研究负责人Andrew Mesecar指出,这项研究结果在其他冠状病毒(包括MERS)的疫苗研制中,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Mesecar是普渡大学癌症结构

还记得那个克隆羊多莉吧?骨骼研究显示其属于正常老化

  在多莉羊去世时讣告的科学版本中,曾报道了多莉的膝盖患有严重的关节炎。另外多莉因感染肺病而早夭,仅存活了6年半,只有普通绵羊通常寿命的一半左右。这导致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克隆可能导致动物过早衰老。  对多莉、其他克隆羊和多莉自然受孕的女儿邦妮的骨骼进行X射线影像学的研究表明:世界上第一只克隆哺乳动物有

CELL-DYN 3700血液分析仪SOP

1、 目的: 保证CELL-DYN 3700血液分析仪的正确操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 适用范围: 临床血液实验室 3、 项目名称: 血细胞检验(22项) 4、 项目方法: CD-3700为WBC五分类的血液分析仪, 采用激光法与电阻法相结合的原理进行WBC分类。 5、 原理:

9月12日《自然》杂志精选

  癌症生长调控因子的筛选   这篇论文报告了在一个完好的哺乳动物生理系统(小鼠皮肤)中所完成的首次全基因组活体 “RNA干涉”(RNAi)筛选。以前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的RNAi扫描都限于培养的细胞。作者将在胚胎表皮正常生长中所涉及的基因与由Hras致癌基因驱动的异常细胞增殖所必需的基因进行

遗传咨询的病例举例

  本节举出一些遗传咨询中的常见实例加以分析。  例1某妇女曾生育过一先天愚型患儿,现再次妊娠,惧怕再生同病患儿前来咨询。  对此病人需先核实患儿核型是否21三体性。如果证实核型为47,XX(XY),+21,则其再发风险为1/650~1/1000。如果此妇女已32岁则再发风险会增加至1/1

Science、Nature发布艾滋病研究重大突破

  来自Weill Cornell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些新技术,使得研究者第一次观察到了HIV病毒蛋白在病毒表面的“舞蹈”,其有可能促成了HIV感染人类免疫细胞。他们的研究发现发布在10月8日的《自然》(Nature)以及《科学》(Science)杂志上。  两篇论文的共同作者、Weill C

新型冠状病毒的第一个传播者:消失的零号病人

消失的零号病人  零号病人并不一定是第一个发病者。  而是第一个感染,并且把病毒传播给其它人的人。  因此,第一个出现症状并发病的人叫做一号病人。  那么,零号病人的医学意义是什么呢?专家给出了提示:  1. 能够锁定传染源,比如是否接触了什么动物?  2. 锁定传播方式,比如跟动物是如何接触的? 

强!中国学者用最短时间突破100篇CNS生命科学领域成果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发表了共计102项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领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统总结了这些研究成果: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0篇,Nature 发表了45篇,

Cell封面:为什么进食成瘾?光遗传学告诉你!

  上世纪60年代,世界免疫学界形成了两个水火不容的阵营,只有对抗,没有团结可言了。当时免疫学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脊椎动物究竟通过何种方式为每一种病原体量身定制特异性的防御机制,而且这种特异性防御的多样性几乎没有上限。  1963年,年轻的科学家麦克斯•戴尔•库珀加入了明尼苏达大学的罗伯特•古德的

破解谜团:B淋巴细胞发现50年

  上世纪60年代中期,麦克斯·库珀在明尼苏达大学罗伯特·古德的实验室。图片来自:US Natl Lib. Medicine  1963年,麦克斯·戴尔·库珀(Max Dale Cooper)加入了明尼苏达大学的罗伯特·古德(Robert Good)的实验室。在当时,免疫学界有两大阵营,他们互相看不

Science:人为设计蛋白可抑制流感病毒

  流感,是全球最危险的传染病之一,在这场流感战争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武器。科学家们开发了一个设计蛋白,可阻止流感病毒感染培养的细胞,在具有大量病毒的环境下亦可保护老鼠免受得病。这也可作为较为敏感的诊断。此外,该蛋白并不是用于治疗,或许可在未来用于开发流感药物,科学家说道。  “这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Science & Nature:HIV表面蛋白呈动态 像跳舞一般

Science & Nature:HIV表面蛋白呈动态 像跳舞一般   10月8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威尔康乃尔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发明了一项新技术,它让研究人员第一次看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表面包膜蛋白的动态过程。同一天,《自然》杂志也刊

我科学家找到“革兰氏阳性病原菌”七寸

  首次揭示能量耦合因子转运蛋白结构  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首次解析了能量耦合因子转运蛋白的三维结构,并阐述了其工作机制。这将有助于研发抗“革兰氏阳性病原菌”药物。   该成果于北京时间4月15日凌晨两点被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  

非洲猪瘟病毒研究获进展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建华课题组与李继喜课题组合作研究揭示了非洲猪瘟病毒(ASFV)DNA连接酶(AsfvDNAL)的分子机制。该项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ASFV是一种独特的双链DNA病毒,能导致受感染猪死亡,受到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尽管已研究了100多

"超菌时代"来临 人类滥用抗生素埋下隐患

  新发现报道 1791年,离圣诞节仅剩20天时,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天才音乐家莫扎特,被细菌击倒,留下尚未完成的《安魂曲》撒手人间。   那个冬天的维也纳城,许多年轻男子死于与浮肿相关的疾病,莫扎特也不例外。逝世前他严重浮肿,竟至无法上床休息。一些当时的乐迷也记录到,他全身浮 肿、背疼

国际团队首获生物学分子标尺 为新型药物设计开辟路径

  由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和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研究人员领导的国际团队,用尖端的X射线和紫外线研究成果揭示了帮助逃出人类免疫系统的细菌生存的分子标尺的工作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杂志上。这标志着我们在生物学的基础理解上,又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  生物能用分子标尺控制生物聚合链长度的概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常用实验动物介绍6

    一、小鼠突变品系   1.AKR/J-nustr:(1)遗传背景:①起源:从1925年到1936年,Furth 从宾夕法尼亚州的Norristown一位商人处获得“淋巴瘤病”原种,继而选择培育成为白血病高发品系,然后又引到了洛克菲勒研究所(Rockerdller Institute

两院院士评选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月19日在京揭晓。  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22次。评选结果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

研究首次揭示病毒识别和攻击人类宿主细胞的生物结构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首次发现病毒识别和攻击人类宿主细胞的生物结构。他们不仅观察到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LCMV)病毒糖蛋白的重要特征,还发现了其与拉沙病毒类似的药物靶点。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杂志上。  LCMV病毒和拉沙病毒都是对人类有极大危害的病毒。LCMV病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