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琥珀发现甲虫体内原位立体保存的肌肉

肌肉、神经等软组织为重建生物的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信息。一般的印痕化石中,内部软体组织罕见。即使偶有保存,也通常表现为被压扁的痕迹,立体信息几乎完全丢失。 琥珀作为一种特异埋藏化石,具有远高于印痕化石的保存潜力。此前研究已从新生代波罗的海琥珀、多米尼加琥珀、瓦兹琥珀中的多种昆虫化石中识别出肌肉组织。然而,在年代更为久远的白垩纪中期缅甸琥珀中,昆虫肌肉仅有过一次报道,发现于一种膜翅目昆虫中。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助理李言达、研究员蔡晨阳等,对缅甸琥珀中的原鞘亚目甲虫开展了一系列形态解剖学和分类系统学研究(Li et al., 2020a,b, 2021a,b)。近日,在对灭绝的副齿边眼甲属(Paraodontomma Yamamoto, 2017)一新种的研究中,发现了甲虫体内原位立体保存的肌肉。6月4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Papéis Avulsos de Zoologia上。 研究采用荧光、激光共聚焦成......阅读全文

缅甸琥珀发现甲虫体内原位立体保存的肌肉

  肌肉、神经等软组织为重建生物的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信息。一般的印痕化石中,内部软体组织罕见。即使偶有保存,也通常表现为被压扁的痕迹,立体信息几乎完全丢失。  琥珀作为一种特异埋藏化石,具有远高于印痕化石的保存潜力。此前研究已从新生代波罗的海琥珀、多米尼加琥珀、瓦兹琥珀中的多种昆虫化石中识别出肌肉组

琥珀揭开恐龙甲虫共生关系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757.shtm

缅甸琥珀揭示甲虫高度特化的捕食行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蔡晨阳团队通过对缅甸琥珀中大量的隐翅虫化石进行系统研究,发现了两种突眼隐翅虫化石。该研究2月18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  近几年,蔡晨阳和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黄迪颖对大量缅甸琥珀昆虫化石进行系统的收集和研究,并与

科学家发现一亿年前琥珀甲虫新物种

   8月29日,来自中国台湾科研团队宣布,在琥珀中发现了一种史前甲虫新物种。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著名古生物和地质学领域国际期刊《白垩纪研究》上。   这项研究由石探记科学团队成员,来自中国台湾的科学家萧昀(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组织-澳洲国家昆虫馆和澳洲国立大学生物学研究院联合培养在读博士生)与黄嘉

科学家发现一亿年前琥珀甲虫新物种

   8月29日,来自中国台湾科研团队宣布,在琥珀中发现了一种史前甲虫新物种。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著名古生物和地质学领域国际期刊《白垩纪研究》上。   这项研究由石探记科学团队成员,来自中国台湾的科学家萧昀(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组织-澳洲国家昆虫馆和澳洲国立大学生物学研究院联合培养在读博士生)与黄嘉

研究发现1亿年前琥珀化石“撞脸”现代甲虫

   记者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由中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美国古生物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在1亿年前的缅甸琥珀化石中,发现5枚与现代甲虫“撞脸”的远古昆虫标本。  这5枚远古标本的形态与现代甲虫“子孙”几乎完全一致,也可以毫无障碍地归入现代昆虫分类。此类进化停滞现象在自然界中非常罕见

南京古生物所等揭示缅甸琥珀中甲虫“吐舌”式捕食行为

  昆虫纲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类群,而隐翅虫科(鞘翅目)是昆虫中多样性最高的一个庞杂类群,分为32个现生亚科,已描述的种类大约70000种。目前隐翅虫化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它们形态特征的演化,而对某些隐翅虫特殊行为的演化历史知之甚少。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蔡晨阳研究团队

南京古生物所等在缅甸琥珀中发现社会性寄生甲虫

  自然界中社会性昆虫(如蚂蚁、白蚁和蜜蜂)与其他动物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昆虫之间互相利用,从而使得一方或双方得以更好地利用资源、获得保护、适应环境和占领新的生境。白蚁是目前已知最为古老的社会性昆虫,其社会性起源于侏罗纪晚期,显著早于其他社会性昆虫。白蚁巢穴中也常寄居有种类多样、形态特化的小型动

被琥珀困住的甲虫可能是史上最早为花授粉的昆虫之一!

  大约一亿年前,一个古老的甲虫咬着一朵花被困在了琥珀里,这已经是昆虫对开花植物传粉最早的直接性证据了。  该发现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博教授以“Pollination of Cretaceous flowers”为题发表在PNAS杂志上。  长期以来,科学家都认为昆虫授粉是白垩纪(约1

狡猾甲虫伪装蚂蚁

  这是进化史上最阴险的策略。隐翅虫会完全融入军蚁团,但它们不会帮忙,而是吞掉毫无戒心的同伴。  这种骗术如此成功,它在至少12种隐翅虫寄生物种中发生了独立进化,这一现象被称为趋同进化。  这种甲虫的整个身体形状与它们的猎物军蚁极其相似,而且其散发的气味和行为模式都很像蚂蚁。它们甚至会加入军蚁的突袭

斯威士兰发生蜂房小甲虫疫情

  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消息,8月14日,斯威士兰农业部向OIE报告称,斯威士兰霍霍区发生蜂房小甲虫疫情。   本次疫情于8月13日得到确认。疫情源头未知。   具体发病情况如下:

意大利发生蜂房小甲虫病

  2015年10月30日,意大利卫生部向OIE紧急报告,9月15日至9月28日,卡拉布里亚大区发生4起蜂房小甲虫病。涉及的易感动物有250箱蜜蜂,已全部销毁,其中14箱发病。诊断性质为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验。感染来源尚不清楚。意大利上一次发生蜂房小甲虫病是在2014年12月15日。

甲虫用酒灌溉真菌花园

  没有人喜欢发霉的桃子,所以一些农民通过在酒精中浸泡这些果实阻止真菌生长。但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虫道真菌。使用这些真菌的甲虫可以在“花园”中用乙醇培育出这些菌。一项新研究表明,酒精不仅能帮助这种真菌生长,而且还能抑制与真菌争夺资源的微生物“杂草”。   食菌小蠹通过靠钻进树木和正在生长的真菌生存。

一亿年前最早的“采花贼”到底是谁?

大多被子植物(有花植物)通过昆虫进行传粉,昆虫传粉也被认为是白垩纪中期(距今约1亿年)被子植物大爆发的一个关键因素。那么,昆虫的授粉行为是什么时候在地球上出现的呢?2021年4月12日,《自然—植物》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蔡晨阳带领的一支国际合作团队的研究

泮库溴铵和琥珀胆碱对家兔作用的比较实验_肌肉注射

实验方法原理骨骼肌松弛药分为去极化肌松药和非去极化肌松药两大类,去极化肌松药是N2 受体激动药,非去极化肌松药是N2 受体阻断药,两类药均可产生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但阻滞方式不同,作用特点也不相同。实验材料家兔试剂、试剂盒硫酸阿托品溶液;泮库溴铵溶液;氯化琥珀胆碱溶液;甲基硫酸新斯的明溶液仪器、耗

南京古生物所等揭示中生代苏铁的甲虫传粉模式

  苏铁类植物(俗称铁树)是一类古老而独特的裸子植物。苏铁在中生代极其繁盛,在中生代中晚期的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尽管苏铁类植物化石在中生代地层中丰富多样,人们对苏铁类植物传粉模式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却知之甚少。有助于阐释铁树传粉演化历史的直接化石证据极其罕见。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

《自然》:首个甲虫基因组问世

一个国际科研团体将在3月27日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首个甲虫全基因组序列。新测序的甲虫中文名称为赤拟谷盗(red flour beetle),学名为Tribolium castaneum,是农业上的一大害虫。因此,它也成为第一种进行基因组测序的害虫,这对农业除害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研究人员发现最早的有花植物昆虫传粉证据

  人类的大部分食物来自被子植物(开花植物),而90%以上的被子植物需要昆虫授粉。如此重要的授粉行为是什么时候开始在地球上出现的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缅甸琥珀中的新发现,为最早的被子植物虫媒传粉提供了直接证据。相关研究于11月12日在线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你知道最早的有花植物昆虫传粉是什么时候么?

  人类的大部分食物来自被子植物(开花植物),而90%以上的被子植物需要昆虫授粉。如此重要的授粉行为是什么时候开始在地球上出现的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缅甸琥珀中的新发现,为最早的被子植物虫媒传粉提供了直接证据。相关研究于11月12日在线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南京古生物所等揭示白垩纪蘑菇的多样性

  蘑菇是一类大型、种类繁多的高等真菌,隶属担子菌门,伞菌纲。食用真菌多属这类,如香菇、牛肝菌、金针菇等。伞菌类的子实体较大,通常肉眼可见,属于繁殖器官。蘑菇的生活周期很短,且质地柔软,缺乏几丁质表皮或矿化壳体,也不具备高等植物的维管束结构,很难保存为印痕化石。  目前已知的蘑菇化石均来自琥珀,共描

研究发现1亿年前甲虫靠“吐舌头”捕食

  长舌一伸一卷,眼前的小飞虫就成了腹中餐,这样的捕食场景常在青蛙、变色龙之类的动物身上看到。但你能想象,早在恐龙时代,就有甲虫掌握了类似的捕食技能吗?近日,一个中、美古生物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就在1亿年前的缅甸琥珀里发现了正在“吐舌头”捕食的甲虫。  这一发现也为研究早期昆虫的形态和演化增添了新例

世界首枚虾类琥珀在“石探记博物科学馆”展出

  琥珀被称为“时光胶囊”,因为它可以360度近乎完美地保存下生物在地质历史上演化的瞬间。11月9日,中国科学家团队在中关村图书大厦正式开馆的“石探记博物科学馆”中,展出了一枚全世界首次发现的虾类琥珀,它也是世界上现存报道的唯一一枚纯水生生物琥珀化石。科学家因此揭示了一个前所未知的物种,它来自200

氯化琥珀胆碱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本品在水中极易溶解,在乙醇或三氯甲烷中微溶,在乙醚中不溶。熔点取本品,不经干燥,依法测定(通则0612),熔点为157~163℃。鉴别(1)取本品约0.1g,加水10ml溶解后,加稀硫酸10ml与硫氰酸铬铵试液30ml,生成淡红色沉淀。(2)取本品约20mg

琥珀氯霉素

鉴别(1)取本品约50mg,加吡啶与氢氧化钠试液各5ml,混匀,置水浴中加热数分钟,吡啶层显深红色(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3)取本品约50mg,加乙醇制氢氧化钾试液2ml使溶解,注意防止乙醇挥散,置水浴中加热15分钟,溶液显氯化物鉴别(1)的反应(通则0301)。性状本品为

一名男子试图抑制打喷嚏-结果导致喉咙撕裂

  据外媒报道,近日国外一名男子试图抑制打喷嚏,结果却导致喉咙撕裂。这个“以前非常健康”的男子当时捏住鼻子,捂住嘴巴以试图抑制打喷嚏,然而这种行为最终导致他喉出现不适症状,并被送往急诊室。医生随后诊断这名男子喉咙撕裂。   要清楚的是,这种情况是非常罕见的。但是,正如《英国医学期刊病例报告》(BM

南京古生物所揭示白垩纪昆虫与真菌相互关系

  昆虫与真菌之间存在漫长的相互关系。在众多昆虫与真菌的互作关系中,菌食性在昆虫中广泛存在,而在某些具备真菌“种植”能力的白蚁或切叶蚁中尤为显著。菌食性在鞘翅目昆虫(甲虫)中较为常见,包括多种取食真菌的方式,如刮食孢子、咀嚼菌丝和经口前消化的流质吸食等。菌食习性在多数原始甲虫类群中广泛存在表明取食真

秘鲁古生物学家发现2300万年前罕见昆虫琥珀

  北京时间8月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秘鲁梅尔霍林格古生物学博物馆古生物学家近日声称,他们在秘鲁北部边境地区发现了2300万年前始新世时期的琥珀化石,这些琥珀中包裹着多种罕见的远古昆虫等动物和向日葵种子。  据秘鲁梅尔霍林格古生物学博物馆负责人、古生物学家克劳斯-霍林格介绍

南京古生物所揭开“最诡秘甲虫”的神秘面纱

  侏罗甲,是以产出时代“侏罗纪”命名的一类甲虫。化石最初由俄罗斯Ponomarenko教授发现于西伯利亚侏罗纪地层中,而后竟然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又发现了一例现生标本。因此,侏罗甲成为甲虫中最著名的“活化石”。侏罗甲形态极为独特,同时具有不同高阶单元的特征,先后被甲虫学家归入到三个不同的亚目中。因而,

琥珀化石藏“小强”

这块琥珀化石中的蟑螂和自己的排泄物困在了一起。图片来源:《自然科学》  琥珀化石中的颗粒状物质很可能是昆虫的排泄物,而倒霉的昆虫有可能为之所困。本月,来自斯洛伐克的科学家在《自然科学》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真的在一块琥珀标本中发现了这一稀有场景,并从昆虫及其排泄物中找到了早期共生作用的证据。  科学家

琥珀胆碱的介绍

  琥珀胆碱是一种化学品,有时也会用于临床治疗,可以致呼吸肌麻痹。这种药物属于骨骼肌松弛药,在临床上多用于全身麻醉,可引起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心搏骤停等,超量注射可致人支气管痉挛或过敏性休克死亡,是国家一类管制药品,常有偷窃犯使用此类药品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