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上海市微生物学会青年微生物学者学术论坛召开

12月30日,上海市微生物学会青年微生物学者学术论坛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复旦大学微生物学系、上海交大医学院、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年会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枫林校区明道楼一楼报告厅召开。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复旦大学微生物学系、上海交大医学院、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科技工作人员、老师和学生,以及来自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上海农科院的老师和研究生共23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兼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系主任赵国屏院士到会致辞。 会上,覃重军研究员、高谦教授、钟江教授和郭晓奎教授分别就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系、上海交大医学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此次会议特邀了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的王成树研究员做了题为“昆虫病原真菌比较基因组研究”的报告。随后,11位青年学者也做了精彩报告,包括: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吴旸博士的“......阅读全文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系召开年会

  1月16日,上海市微生物学会青年微生物学者学术论坛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系与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联合年会在复旦大学逸夫楼报告厅召开。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系和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老师和学生,以及来自复旦大学医学院,上海农科院的

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成立

  中国科学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日前正式获批在上海成立。据该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屏介绍,实验室将瞄准现代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前沿,引领我国合成生物学的原创研究和自主创新,建立合成生物学的关键技术平台,重点针对能源、医药和环境等国家重大需求问题,进行生物学元件、反应系统乃至生物个体的设计、改造

合成生物学:操纵生物制造业

  如果有一天,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可以直接用来充当生产产品的机器或者车间,那么,工业生产或许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如今,这一完美的构想正在逐步落地。   自从生物产业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培育后,生物制造业也加快了取代化工产业的步伐。而合成生物学由于能够通过人工设计和构建自然界中不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科学研究拆掉围墙告别“各自为战”有多难

    今年,中国南方一个成立不足4年的年轻科研团队,十分罕见地吸引了来自美国工程院院士杰·基斯林的注意——后者因改造酵母生产青蒿素而闻名于世,被看作当代合成生物学的领军人物。很快,杰·基斯林就和这支团队开始了实质性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并列出一长串研究项目清单。这是他落地中国的第一个实验室,而且有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技术大会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技术大会会 议 通 知  随着生物工程学科的发展,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渗透到医药、工业、农业、海洋、食品安全和国防等各个领域。为推进和提升生物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搭建生物技术各领域的专家、学者、青年学生的学术交流平台,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定于2012年8月31

不同温度胁迫下Rhodococcus响应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Rhodococcus广泛用于环境污染生物修复,如异源物质的降解、重金属吸附、还原及生物脱硫等。因此,Rhodococcus被认为是原位生物修复的最佳候选菌株之一。通常,微生物在实验室条件下都能有效地去除污染物,然而微生物在原位生物修复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到各种各样的胁迫限制。非生物胁迫是一个值得注

“工程菌种改造和发酵工艺优化”院地合作项目通过验收

  2014年12月1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与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联合组织,对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夏伊品生物”)共同承担的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专项“L-苏氨酸、L-丝氨酸和L-蛋氨酸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发酵条件优化”(2010年)、中国科学院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

2018年微生物领域都有哪些惊人发现?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一个成年人的细胞数量大约是10的13次方,而与人体共生的细菌比人体细胞还要多10倍,其中肠道菌群就包含了500-1000种不同的细菌。早在1886年,就有学者发现了大肠杆菌对消化有辅助作用。由此而展开的,对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等常见肠道菌的发现和功能探索也开启了早期人类对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位中国科技青年入选英雄榜!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于 2016 年正式落地中国,次年,“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 (Innovators Under 35)中国榜单正式发布!四年成长、四届榜单,我们持续关注和发掘中国科技发展中不断崛起的新兴力量。从实验室里最新的技术研发成果,到各前沿领域的科技创业者们所取得的里程碑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