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火山喷发会对大气臭氧层产生破坏性影响

近日,美国地球物理协会(AGU)在冰岛召开关于火山与大气的专题研讨会,会上来自德国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科学研究中心(GEOMAR)的科学家指出,距今7万年前的尼加拉瓜火山喷发时释放了大量的溴和氯,在火山喷发过程中这些气体足以到达平流层,并对臭氧层造成破坏性影响。 研究人员进一步阐述了火山喷发时这些气体是如何释放的。分析认为,这些气体在岩浆房里聚集在矿物晶体内,通过电子同步加速器的高压辐射,检测微量元素,包括溴等卤族元素。这样,研究人员可以估算出在喷发前岩浆房里的气体总量,也可以得知火山喷发后火山熔岩里的气体量。这个差值与现存喷发规模的现场数据结合,研究人员可以推算出火山喷发时溴和氯的释放量。科学家们发现,通过取14次尼加拉瓜喷发平均值,平流层中的溴和氯浓度剧烈上升,相当于2011年这些气体浓度的2~3倍。 而在2.45万年Upper Apoyo喷发时,就释放了1.2亿吨氯和60万吨溴至平流层。研究人员表示,下一步......阅读全文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挪威研究称超级火山爆发导致90%生命灭绝

   超级火山爆发导致90%生命灭绝   北京时间2月6日消息,据《探索》杂志报道,西伯利亚偏远的森林是被人们遗忘的荒蛮之地,在苏联时期它曾被西方人看作是避之不及的恐怖地方。现在科学家认为,一位“古代杀手”就隐藏在这里。科学家们开始分析这里一座2.5亿年前大爆发的火山,据信,这次爆发导致地球上9

太阳光线有助孕育地球早期生命:具有一定启发性

  据国外媒体报道,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需要能量,但是对于利用能量,活生物体依赖酶,进化数十亿年时间实现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以及DNA修复。因此,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是酶,还是微生物呢?目前,最新一项研究表明,40多亿年前,漂浮在地球原始海洋上许多重要酶物质,其中心存在铁硫簇,它们仅是原始生物分子、铁盐、以

生命起源之谜有新解 阳光或孕育地球生命

  地球上生命的出现本身就是个悖论:所有生物需要能量,但是对于利用能量,活生物体依赖酶。而酶在进化了数十亿年时间以实现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以及DNA修复等。因此,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是酶,还是微生物呢?  近日,一项新研究表明,40多亿年前,漂浮在地球原始海洋上的许多重要的酶,其中心存在铁硫簇,它们仅是

撒把盐为地球降温

  作为地球工程的一种形式,科学家建议将盐注入到云层上方的对流层中。图片来源:iStock.com/AleksandarGeorgiev  应对气候灾难的最后一剂良药可能正在厨房里等着你。研究人员在3月21日于美国得克萨斯州林地市召开的月球和行星科学会议上报告说,如果控制温室气体的努力均告失败,那么

扫描电镜及显微拉曼发现三十亿年前微生物存活证据

  德国和瑞士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南非巴伯顿绿岩带的地表洞腔中,发现了30亿多年前微生物生命体的证据。他们在最新一期《地质学》杂志上发表的相关论文,详述了发现这种细胞化石的过程、采用的鉴定技术及该发现的重要意义。  科学家相信,地球生命首次出现在大约35亿到40亿年之前的太古代,当时还没有臭氧层过

三十亿年前微生物存活证据“现身”

  德国和瑞士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在南非巴伯顿绿岩带的地表洞腔中,发现了30亿多年前微生物生命体的证据。他们在最新一期《地质学》杂志上发表的相关论文,详述了发现这种细胞化石的过程、采用的鉴定技术及该发现的重要意义。  科学家相信,地球生命首次出现在大约35亿到40亿年之前的太古代,当时还没有臭氧层过

地球在发烧 “撒盐”降温是一剂良方吗?

  日前,由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显示,2017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1981—2010年平均值(14.3℃)高出0.46℃,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1℃。地球越来越热,该如何给它降温呢?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日美国研究人员大胆提出“盐计划”:在大气对流层上部播撒细盐粉挡住太

加科学家提出应对气候变化新设想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科学家认为,在地球上空以可压缩蒸汽的形式释放碟状人工纳米粒子或硫酸,是有效对付气候变暖的两种新途径,优于只是简单地将二氧化硫气体注入到大气层中。   之前,科学界的研究重点是模拟火山爆发形成硫酸盐浮尘,将太阳辐射反射回太空,从而使地球表面降温。思路是将二氧化

世界环境日:追寻全球气候变暖背后的原因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工商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陈冬梅认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经过了低温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人们开始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如果不采取行动,人类付出的代价将更为沉重 2008年,“老天”不开眼。 1月中旬到2月上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遭受四次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过程

地球迎来末日的N种方式

  近日,霍金针对人类与地球的相依关系再次发出警告:人类在地球上生活的年限仅剩下100年。在未来的100年内,人类必须离开地球,到外太空寻找可能居住的星球,否则将面临灭亡的命运。   如果有朝一日人类终将离开地球家园,会以哪种方式告别?  十万年前,莫纳罗亚火山的部分山体从夏威夷岛断裂并沉入太平洋,

温室效应简介

  名称:温室效应   英文:Greenhouse effect   来自IPCC术语表中对温室效应所做出的定义的中文版。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

赋予大气研究灵感的热解析气相色谱

需要有化学和物理学的专业技术知识才能充分认识环境大气和设计出相关的大气模型,例如环境大气中污染物分布的模型。在这一研究领域中,德国伍珀塔尔大学大气物理工作组采用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先进技术。 图1. Koppmann教授考虑了所有空中交通规定而设计、制造的齐柏林飞艇采集大气样本用的取样设

人为改变地球温度“地球工程”能否拯救人类

  全球变暖应该怎么办?节能、减碳、全球熄灯一小时?不,这还远远不够。科学家们提出听起来更疯狂的设想:向大气层释放硫酸盐颗粒增加对阳光反射,在海洋播撒铁粉、加速海藻繁殖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给冰川铺一层毛毯减缓融化速度,甚至在太空中建造巨大的太阳伞……这些“地球工程学”方面的设想在普通人看来是异想

环境污染如何遏制 从PM2.5引起热议说开去

  PM2.5(细颗粒物),这个大家原本很陌生的专有名词,因为2011年10月以来我国多地灰霾天气造成严重大气污染,而迅速成为社会热词。之后,PM2.5被纳入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在一些地方开始监测。2012年全国“两会”上,PM2.5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社会对PM2.5的关注和重视,

环境监测业内专家带你认识VOCs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 VOCs)是大气中一类重要的气态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空气、水和食物中,VOCs不仅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等有直接影响,还可通过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如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和有机气溶胶等,是导致空气污染的重要前体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