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NIBS王晓东院士MolecularCell封面文章发表凋亡新成果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发现了一种小分子可保护电子传递链的完整性,阻断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这一研究被选作封面文章发布在7月21日的《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杂志上。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Xiaodong Wang)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王晓东院士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阐明细胞死亡的分子机理。在Cell、Science、Nature、Nature Chemical Biology、Mol Cell、PNAS等顶级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70多篇。 2005年至2009年,王晓东课题组接连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三篇研究论文,分别揭示出蛋白激酶RIP3是决定TNF-α诱导的细胞坏死的关键蛋 白,TNF-α能通过两个不同caspase-8活性途径诱导细胞凋亡,以及RISC激活过程中Argonaute2对siRNA反引导链的切割作用。 20......阅读全文

热休克蛋白HSP对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

细胞凋亡是生物发育过程中或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清除衰老及受损细胞的一种普遍现象。细胞凋亡的发生受胞外或胞内的多种刺激源所诱导,其中热休克蛋白(热激蛋白)是细胞凋亡的调控因子之一。细胞是通过调节自身的防御系统来适应环境胁迫,并且根据胁迫程度的强弱,利用自身遗传机制或调控自身状态抵抗胁迫,或

热休克蛋白HSP对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

  细胞凋亡是生物发育过程中或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清除衰老及受损细胞的一种普遍现象。细胞凋亡的发生受胞外或胞内的多种刺激源所诱导,其中热休克蛋白(热激蛋白)是细胞凋亡的调控因子之一。细胞是通过调节自身的防御系统来适应环境胁迫,并且根据胁迫程度的强弱,利用自身遗传机制或调控自身状态抵抗胁迫,或主动诱发细胞

热休克蛋白HSP对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二)

C.起源于细胞核的凋亡信号及HSP的调控 细胞核内DNA的断裂是细胞凋亡的一种生化特征,是由于特异的核酸内切酶活化后将染色质切割成较短的DNA片段。但是,DNA的损伤也可能是一个细胞凋亡级联反应的早期信号转导事件,经研究认为:当DNA发生断裂后,组蛋白H1.2转运至细胞质,通过激活Bcl-2蛋白-B

Bcl-2与细胞凋亡

摘要 Bcl-2基因是一原癌基因,能抑制细胞凋亡。但近年研究发现,存在有Bcl-2敏感和不敏感的细胞凋亡现象。Bcl-2抑制细胞调亡的机制目前仍然不清,大多认为与Bcl-2的细胞内抗氧化作用及抑制钙离子的跨膜运动有关。最近,Reed提出Bcl-2具有离子通道蛋白和吸附/锚定蛋白的双重特性,并阐述

Bcl-2与细胞凋亡

摘要 Bcl-2基因是一原癌基因,能抑制细胞凋亡。但近年研究发现,存在有Bcl-2敏感和不敏感的细胞凋亡现象。Bcl-2抑制细胞调亡的机制目前仍然不清,大多认为与Bcl-2的细胞内抗氧化作用及抑制钙离子的跨膜运动有关。最近,Reed提出Bcl-2具有离子通道蛋白和吸附/锚定蛋白的双重特性,并阐述

热休克蛋白HSP对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一)

细胞凋亡是生物发育过程中或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清除衰老及受损细胞的一种普遍现象。细胞凋亡的发生受胞外或胞内的多种刺激源所诱导,其中热休克蛋白(热激蛋白)是细胞凋亡的调控因子之一。细胞是通过调节自身的防御系统来适应环境胁迫,并且根据胁迫程度的强弱,利用自身遗传机制或调控自身状态抵抗胁迫,或主动诱发细胞死亡

检测细胞凋亡的实验方法比较

◆ TUNEL 与 ELISA 检测凋亡的方法比较TUNEL法   细胞凋亡中, 染色体DNA双链断裂或单链断裂而产生大量的粘性3'-OH末端,可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TdT)的作用下,将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荧光素、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或生物素形成的衍生物标记到DNA的3

水貂肠炎病毒可通过线粒体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特种动物病原与免疫创新团队首次证明水貂肠炎病毒及其非结构蛋白1通过线粒体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该发现为进一步解释该病毒的致病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  水貂肠炎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成员,该科病

PCR Array——基因表达分析疾病和信号通路的利器(三)

RT2 PCR Profiler Arrays可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癌症研究、炎症和细胞因子分析、干细胞研究、神经生物学、信号转导通路研究、细胞黏附和细胞迁移、生物标记分子筛选和验证截止目前,QIAGEN 拥有专利申请的PCR Ar

我科学家发现IKK抑制细胞凋亡“非经典模型”

  从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获悉,最新一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发表了该所林安宁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修改了为时15年的蛋白激酶IKK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诱导细胞凋亡的理论,揭示了TNF不仅能调控细胞膜受体介导的凋亡通路,还能调控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通路,提出IKK抑制细胞凋亡的非经典模型。

刘颖博士Nature解析线粒体与代谢

  线粒体这一细胞器在很久以前出现时是一个独立的生物体,然而数千年来它越来越依赖于细胞的其他部分,现在成为了细胞的一个能量生成中心。线粒体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这一细胞器提供了与环境内容物变化之间的直接联系。使得细胞出现问题之时线粒体能够启动防御机制。在发表于4月2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右美托咪定的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和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等药理作用,相较于同类型药物可乐定,DEX有更高的选择性和内在活性;由于其对呼吸抑制轻微,并能维持非快速动眼睡眠,且便于唤醒,因此常被用于围术期镇静。  同时,DEX还具有抗快速心律失常、抗缺血再灌注损伤

陈新杰教授Nature发布线粒体研究重大发现

  来自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发现了一条新的线粒体介导细胞死亡信号通路,并揭示出了抑制线粒体介导蛋白质稳态应激及细胞死亡的一个胞质溶胶网络。这些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7月20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华人科学家、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

Cell:线粒体细胞死亡的新途径

  细胞死亡是多细胞生物体利用来除去感染、受损或不必要的细胞,以帮助它们存活下去的一种机制。线粒体被称作为是细胞的产能细胞器。但它们也在某些条件下激活了细胞死亡,帮助了机体清除受损细胞。  细胞死亡是多细胞生物体利用来除去感染、受损或不必要的细胞,以帮助它们存活下去的一种机制。线粒体被称作为是细胞的

Cell揭示细胞死亡的旁路

  来自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的研究人员揭示出了一条线粒体细胞死亡的新途径,其与BOK蛋白有关。这一研究发现有可能促使开发出一些新方法在某些类型的癌细胞中触发细胞死亡。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细胞》(Cell)杂志上。  论文的通讯作者、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免疫学系主任Doug Green说:“新发现的线粒体

中大首席专家PLOS解析肿瘤miRNA

  7月18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首席专家马骏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在国际著名遗传学期刊《PLOS Genetics》发表题为“Overexpression of Mitochondria Mediator Gene TRIAP1 by miR-320b Loss Is Associated wit

NIBS王晓东PNAS发表凋亡研究新文章

  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证实,在凋亡过程中,Bax和Bak激活线粒体蛋白酶OMA1促进了细胞色素C释放。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表在10月1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王晓东(wangxiaodong)研究员。其主要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名单之复旦大学(生物类)

  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等方面的评审结果。有关评审结果将通知相关依托单位,其科研管理人员可登录

近代物理所揭示高LET射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分子机理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辐射医学室科研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提供的碳离子束,研究高线性能量传递(LET)射线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分子机理获得新发现。  细胞凋亡是电离辐射所致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p73是p53家族蛋白成员之一,在人类肿瘤细胞中很少发生缺失或突变,反而呈现出很高量的

两篇Nature文章发布线粒体研究重要发现

  在10亿多年前发生的一次内共生事件中,一个细菌被细胞所吞食,并最终变成了细胞器——线粒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近1000种编码线粒体蛋白的基因,其中的大多数现在从线粒体转移到了细胞核中,并且是在细胞质中被翻译为蛋白质。一个至关重要的输入机制确保了这些蛋白质最终定位在线粒体内适当的位置。  发表在《自

两篇Nature文章揭示细胞死亡新机制

  在10亿多年前发生的一次内共生事件中,一个细菌被细胞所吞食,并最终变成了细胞器——线粒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近1000种编码线粒体蛋白的基因,其中的大多数现在从线粒体转移到了细胞核中,并且是在细胞质中被翻译为蛋白质。一个至关重要的输入机制确保了这些蛋白质最终定位在线粒体内适当的位置。  发表在《自

右美托咪定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SCIRI)主要发生于脊柱及胸腹部大动脉手术后,可引起不可预知的并发症-截瘫。SCIRI是多细胞,多介质共同发挥作用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机制主要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应答和细胞凋亡等。近年来研究发现,低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名单之复旦大学(生物类)

  301 81201256 牛辰 复旦大学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Stk调控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和毒力的分子机制研究 H1901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3 2013-1-1 2015-12-31   302 81201277 毛日成 复旦大学 干扰素刺激基因MS4A4A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机制

厦门大学韩家淮教授获首发性研究新成果

  来自厦门大学生科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Gene Deletion of Gabarap Enhances Nlrp3 Inflammasome-Dependent Inflammatory Responses”的文章,首次针对γ-氨基丁酸A受体相关蛋白(Gabarap

Cell:科学家揭示细胞死亡的替代路线

  最近,刊登于国际杂志Cell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圣犹大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一种线粒体细胞死亡的新型通路,该通路主要涉及蛋白BCL-2的卵巢杀手,其在其它方面称之为BOK;该研究或帮助开发新型疗法来诱发其它类型癌细胞发生细胞死亡。  研究者Doug Green博士指出,线粒体细胞死亡的机制

盘点2019我国农业领域9大突破

  201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全年共发表科技论文6429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094篇,同比增长8.3%。在《Science》《Nature》《Cell》《PNAS》四大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2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涌现了非洲猪瘟病毒结构及装配机制解析、二倍体马铃薯自交不亲

NIBS王晓东最新Nature子刊文章

  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天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化学生物学方法所发现的死亡受体(Death Receptor 5, DR5)的第一个小分子激动剂Bioymifi,并且针对这一作用因子对癌细胞凋亡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相关研究成果公布在12月的Nature Chemic

PNAS新文章:解析癌症、代谢与凋亡

  ATP是细胞的主要能量货币(energy currency)。或许有人认为不仅肌肉收缩需要高水平的ATP,失控性的分裂癌细胞对于ATP也会有很高的需求。然而,由于某些原因癌细胞却重编程它们的代谢发动机生成了较少的ATP。这一称作Warburg效应的现象独特地存在于癌细胞中,人们认为其背后的机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是一种全身炎性反应所引起的弥散性脑功能障碍,以意识改变为特征,可有谵妄、昏迷、癫痫发作或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是ICU中常见的脓毒症并发症。脓毒症患者并发SAE,其病死率增加20%左右。由于SAE诊断标准尚

Cell杂志最受关注十篇文章(7月)

  Cell创刊于1976年,现已成为世界自然科学研究领域最著名的期刊之一,并陆续发行了十几种姊妹刊,在各自专业领域里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Cell以发表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科研报告为主,许多生命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都发表在Cell上。本月《Cell》前十名下载论文为:   1. Thera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