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实践十号将在太空做19项新奇有趣实验

中国6日发射的实践十号返回式卫星上,将在未来两周进行19项新奇又有趣的实验,既寻找人类未来宇宙生存之法,又助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活更美好。 这颗卫星的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胡文瑞说:“实践十号上开展的科学实验都是全新探索,都是国外没有开展过的,每个都具有创新性和很强的科学研究价值,将孕育学术上重大问题的突破。” 这19项实验包括: 1、微重力条件下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研究 这一研究将展示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在太空环境下的发育情况,揭示太空环境下哺乳动物早期生命活动规律,为保障人类太空活动中生殖发育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在国内外,迄今尚未见到在空间微重力实验条件下,成功进行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体外研究的报道。这一实验首次在太空进行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研究,观察太空环境中小鼠早期胚胎的发育过程,并探讨太空环境对胚胎发育的作用机制。 2、微重力条件下造血与神经干细胞三维培养与组织构建研究 人类要想在宇宙空间中长期生存,就需要研......阅读全文

一项有趣的实验 猴子也会做交易

据BBC报道,在距离波多黎各海岸不远的一座岛上,研究人员利用猴子开展了一项有趣的实验。这项实验涉及6只卷尾猴,研究人员以“007”系列电影中角色的名字为它们命名。研究人员训练这些猴子用小小的金属代币来交换食物,然后将它们放在临时的小型市场中,在那里研究人员将为猴子提供不同价格的不同食物。

机器人会做生物学实验,你相信吗?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机器人可以在20秒之类完成人类需要一整天才能完成的生物学实验,使烦躁沉闷的实验变得有趣,更重要的是避免人为出错或是疏漏搞砸一项实验。你相信吗?  自动化机器人现在已经配备了能够借助干细胞培育简化版仿造人类器官的工具。幸运的是,这并非是来自“机器人统治地球并且圈养人类”的科幻情节

小分子RNA

RNA一度被认为仅仅是DNA和蛋白质之间的“过渡”,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清楚的表明,RNA在生命的进程中扮演的角色远比我们早前设想的更为重要。RNA 干扰(RNA interference)的发现使得人们对RNA调控基因表达的功能有了全新的认识,更因为可以简化/替代基因敲除而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有力工具,

micro RNA(miRNA)综述-2

miRNA的作用方式最早被发现的两个miRNAs――lin-4 and let-7被认为是通过不完全互补结合到目标靶mRNA3'非编码区端,以一种未知方式诱发蛋白质翻译抑制,进而抑制蛋白质合成,阻断mRNA的翻译。多个果蝇miRNAs也被发现和他们的目标靶mRNAs的3'非编码区

miRNA的特征、功能及识别方法等详解(三)

2) miRNA的靶基因预测方法 miRNA的研究意义之重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与新的miRNA的频频发现相比,miRNA的功能研究相对缓慢。到目前为止,在发现的4449多个miRNA中,确定功能的miRNA仅有几十个。导致miRNA功能研究进展缓慢的非常重要的原因是miRNA的作用靶标难

捕食应激致大鼠的持续性情绪唤醒障碍(三)

3 讨论 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症状,情感麻木与回避症状,警觉过强所致持续性焦虑、惊恐逃避反应及易激惹症状等症候群。作者的前期工作分别建立了海马惊厥阈下电刺激和大鼠加强捕食应激两种创伤后应激障碍动物模型。虽然二者均可诱发实验大鼠造型后1个月内创伤后应激障碍样行为

解读催产素:迷情费洛蒙

厮守一生的天鹅伴侣。   不管怎样,渴望用催产素治愈人类“社会病”的乌托邦幻想,恐怕要破灭了。毕竟,人是更复杂的情感动物。人类情感问题,难道非要寄托于用化学物质解决?   2008年,电影《女人不坏》中的女科学家欧泛泛,将自己发明的“费洛蒙”用在了爱情获得上:不管哪个男人闻了

大型强子对撞机首次加速原子:达到接近光速

  大型强子对撞机是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一直在进行原子核的加速,这也是人们有时会将这台大型仪器称为“原子粉碎机”的原因。  北京时间8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7月25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LHC)研究团队又取得了一项突破,

国科大导师赵亚溥:为培养杰出科学家而来

上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玉泉路校区阶2教室,结束了一年级本科新生《力学》课“拉普拉斯-龙格-楞次矢量 (LRL vectors) 守恒性”部分的讲授,解答完最后一名同学的课下追问,赵亚溥匆忙收拾好书籍和讲义,大步走出教室,赶回位于中关村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实验室。 还未

生命起源假说:源自矿物晶体而非DNA有机分子

  北京时间9月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1966年,一位年轻的化学家提出了一个颇有争议的地球生命起源假说。50年过去了,他的理论是否得到了某种程度的验证?从表面上看,毫无生气的石头似乎怎么也无法和生命联系在一起,毕竟只有在受到冲击的时候,石头才会移动一下。但是,石头内部的矿物是否与生命的起源存在联

质构仪测定西瓜的耐裂性

果实开裂是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从进化上来讲“瓜熟蒂落”有助于种子的传播和植物的繁衍。从产业上来讲,田间和采后的果实开裂,都将大大降低经济效益和消费价值。果实开裂造成巨大产量损失(左:田间裂瓜导致减收或绝收;右:西瓜丰收对比)    从另一个方面讲,果皮的耐裂性与果肉品质紧密连锁,

世界首张原子内部结构图亮相 颠覆传统观念

  荷兰研究人员拍摄到的世界首张原子结构图,图中颜色不同是因为原子内部微粒密度不同。   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27日报道,荷兰物质基础研究基金会的研究人员日前拍摄到了世界首张原子内部结构照片。   在这项开创性实验中,研究人员用激光、显微镜和能够把拍摄对象放大2万倍的特殊镜头对氢原子内部进行观

NBT特别关注丨6位大咖指引心肌干细胞领域“再生”

  2018年,Anversa实验室超过30篇文章由于造假而撤稿,这一事件对于心肌细胞治疗领域带来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在过去的18年间,许多医生和科学家以此不实结论花费数年进行的科学研究变得毫无意义,不仅使病人蒙受了极大的损失,在该领域里投入的数百万计资金也付之东流。然而,骨髓细胞或者是成体驻留的心肌

牛顿液体和非牛顿液体如何区分?

  非牛顿流体轻轻地触碰就像水一样,如果突然受到较大的力,就会硬化,然后再回复原样。而液体不会,这是最明显的区别。  其他差别:  1.射流胀大(也称Barus效应,或Merrington效应)  如果非牛顿流体被迫从一个大容器,流进一根毛细管,再从毛细管流出时,可发现射流的直径比毛细管的直径大。射

牛顿液体和非牛顿液体如何区分

  非牛顿流体轻轻地触碰就像水一样,如果突然受到较大的力,就会硬化,然后再回复原样。而液体不会,这是最明显的区别。  其他差别:  1.射流胀大(也称Barus效应,或Merrington效应)  如果非牛顿流体被迫从一个大容器,流进一根毛细管,再从毛细管流出时,可发现射流的直径比毛细管的直径大。射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 植物群体遗传蛋白质组学 1.l 遗传多样性蛋白质研究基于基因组学的一些遗传标记,如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SR(Simple Sequen

让你看的是非牛顿流体

  牛顿粘性实验定律(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纳-斯方程)对于描述像水和空气这样低分子量的流体是适合的,而对描述具有高分子量的流体就不合适了,那时剪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已经不再满足线性关系。为区别起见,人们将剪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满足线性关系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而把不满足线性关系的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 

脑机接口:瘫痪病人的未来

  在《钢铁侠》《攻壳机动队》等影片中,超级战甲总是那么让人向往——通过脑机接口的连接,战甲如同身体的一部分,能完成各种挑战极限的高难度动作。殊不知,在现实之中,类似的“超级战甲”正在向人们走来。这得益于神经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努力,巴西籍神经生物学家、美国杜克大学神经中心主任米格尔·尼科莱利斯就是其

T型迷宫实验方法大全及其注意事项

一.T迷宫的发展背景近半个世纪前,Kivy和Dember等人证明大鼠能辨别T-形迷宫(T-maze)两臂颜色的变化。他们发现,将雄性大鼠置于T-形迷宫的主干臂15~30min,让其能看见、但不能进入黑白两臂。然后,改变其中一个臂的颜色,使两臂同为黑色或白色。让大鼠自由选择T-形臂。结果显示,大鼠总是

哺乳动物细胞的RNAi技术策略(1)

目前RNAi技术已经进入了生物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成为了一种主要的生物学研究工具,发展得相当迅速,并受到了此次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的青睐,获得2006年诺贝尔奖医学/生理奖。然而这一才历经十个年头的技术依然对于许多研究人员来说还是很陌生的,以下是有关 i技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应用的具体设计策略,主要

中微子振荡问鼎诺贝尔奖 粒子物理新篇开启

  10月6日下午,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和加拿大科学家阿瑟•麦克唐纳(Arthur B. McDonald)获奖,原因是发现了中微子振荡,证实了中微子有质量。  粒子物理,可谓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宠儿”。“这是粒子物理领域第19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物理学家里曼·戴森去世 曾称“生物学是21世纪的科学”

  「2020年2月28日,英国旅美物理学家、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弗里曼·戴森不幸去世,享年96岁。戴森在物理学造诣深厚,是我国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的同事和朋友,曾称杨先生为“保守的革命家”。他知识丰富,思考深邃,对物理学之外也多有评论,例如他曾经称“生物学是21世纪的科学”。  《鸟和青蛙》(Bi

壳聚糖基自愈性水凝胶的临床梦:小材料大惊喜

  自愈壳聚糖基水凝胶(上:中间打出的孔洞在2小时后自愈)与无自愈的明胶(下)对比实验。  磁性壳聚糖基自愈性水凝胶挤过狭窄通道,证明了其自愈性与磁性的协同作用。  在11月举办的“2012生命科学论坛”上,来自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危岩课题组的副教授陶磊的汇报吸引了参会医生们的目光:以

南京专家发现神奇基因

摘要: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吃个药品,就可以增加、减少人体某个基因!”昨天,南京医科大学周建伟教授笑着告诉记者,一个基因有望能成治病“开关”,通过调控这个基因的多少,有可能让人们戒掉毒瘾,甚至有可能让人类酒量似海,比如多点基因酒量似海,少点基因清除毒瘾等。而这个基因,就是“建伟”基因。 “也许

没有童心的科普糊弄谁 国内科普市场被指成人化

   1月18日,国内首家“以儿童为主角、以玻璃为主题”的全新互动式儿童玻璃博物馆在沪正式开馆迎客。该馆将创意、科技、设计,寓教于乐地结合在一起,旨在打造一座科普趣味乐园。CFP供图(资料图片)  文字展板、成果展示堆砌而成的伪科普展,剥下科普外衣,其实是应付视察参观的成果展  很多五六岁的小朋友,

科学家揭示气体分子接近绝对零度时的奇妙变化

  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对钠钾气体的分子(示意图)进行了冷却,使其温度降到只有500纳开氏度,此时分子速度变得十分缓慢,每秒只移动数厘米,从而使科学家很容易进行研究  在电场中,超低温的分子具有很强的相互作用。电场使分子极化,导致偶极矩的产生(图中箭头所示)。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发现,他们生成的超低

基因决定耳垢杀菌与否

  关于耳垢或者耳屎,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如何安全有效地清除。“掏耳朵”这件事如果由专业人士来做,俨然也是一件乐事。其实,关于耳垢,还有很多为人忽略的趣味知识。  耳垢的学名叫作耵聍,在耳道最靠外的部分产生,是一两千条油脂腺和汗腺加在一起的产物。关于它的功能,长久以来人们的共识是它可以润滑耳道——

基因决定耳垢杀菌与否

关于耳垢或者耳屎,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如何安全有效地清除。“掏耳朵”这件事如果由专业人士来做,俨然也是一件乐事。其实,关于耳垢,还有很多为人忽略的趣味知识。 耳垢的学名叫作耵聍,在耳道最靠外的部分产生,是一两千条油脂腺和汗腺加在一起的产物。关于它的功能,长久以来人们的共识是它可

Neuron:大脑如何区分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

  红绿灯,广告牌,路标。当人们开始学习开车的时候,总是很难区分重要信息和无关信息。  来自Basel大学的Sonja Hofer教授对大脑究竟如何辨别图像信息的重要性这一科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最近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euron的一篇文章中,Sonja Hofer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发现学习图像之间的相

多元化让科普在中国流行起来

  12岁的孙宁每周都会准时守在电视机旁,观看《加油!向未来》节目。  节目邀请了很多科学达人,通过开展一个个有趣神奇的科学实验,设计问答环节,让观众在感受乐趣的同时,向全民科普科学知识。  “现场实验有大有小,大型实验邀请知名短跑运动员和战斗机赛跑;小型实验用刀叉和玻璃杯就能完成。”中科院长春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