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何梁何利基金2017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

10月25日,何梁何利基金2017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本年度共产生“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名,“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4名,“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6名。 本年度的获奖情况有几个特点:一是国防科技领域重大成果彰显大国实力,二是基础研究原创性成果突出,三是产学研合作激发创新创业激情,四是科技成果转化效益突出,五是区域创新全面服务地方发展,六是医学药学领域群英荟萃,七是香港杰出人才脱颖而出,八是中青年人才和海归人才成创新主要力量。 在论文专利方面,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4位获奖人发表论文5804篇,人均170.7篇,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6位获奖人发表论文784篇,人均49篇,与去年基本持平。全部52位获奖科学家拥有专利1653项,人均31.7项,比去年人均专利提高13.1%。 本年度的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彭士禄院士和黄旭华院士。 彭士禄院士,我国著名核动力专家,我国核潜艇和核电站事业重......阅读全文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首次颁给果树界专家

河北农业大学刘孟军获何梁何利科技创新奖  10月22日 ,2010年度“何梁何利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枣专家刘孟军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这是该奖项成立以来,首次颁给果树界专家,刘孟军也是今年度河北省唯一获奖者。  刘孟军教授从事枣研究已有20多年,他带领课题组从枣

中科院七名科技工作者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10月29日,香港何梁何利基金2012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等领导出席大会并向获奖者颁奖。  今年共有50位中国科学家荣膺何梁何利基

当年被两大国“卡脖子”,中国人靠什么造出了原子弹?

54年前的10月16日,罗布泊的一声巨响,伴随着一团蘑菇云升起,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震惊了世界,因为研制原子弹的技术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难最复杂的技术之一,只有美苏英法这四个大国掌握,也是它们最高的国际机密。对中国而言,已经不是“卡脖子”的问题了。  但是,在各种严密封锁之下,中国那些年

钱伟长生平

  1913年 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鸿声里七房桥一个贫寒的书香门第。  1931年 以中文、历史双科两个100分成绩进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  1941年 发表了深受国际学术界重视的第一篇有关板壳的内禀理论论文,当年他获得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  1942年 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

四十七位科学家获何梁何利奖 45岁以下的约占12.8%

  11月4日,何梁何利基金2015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由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邬江兴和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获得。俞茂宏等31名科学家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陈占胜等14名科学家荣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颁奖大会并致辞。何梁何利基金

2018何梁何利基金奖揭晓:13名院士分获10项进步奖

  2018年11月06日,备受关注的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奖在北京颁奖。  本年度共有56位科学家获奖。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张弥曼院士,奖金为100万元港币。此外,张统一等37名科学家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付琨等18名科学家荣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奖金为20万元港币。  据统计

首届“CICC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3月28日,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在京召开了“首届CICC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王守东部长,国务院国资委原监事会主席、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秘书长段瑞春部长,学会理事长戴浩院士,学会常务理事费爱国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童志鹏院士,学会秘书长秦继荣研究员,中科曙光首

社会科技奖不是新鲜事?如何真正做大

2018 年未来科学大奖颁奖现场  我国的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励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科技部网站上2018年9月5日更新的《社会科技奖励目录》显示,目前我国共有269个社会科技奖项登记在册,其中最后一个正是未来科学大奖。  11月18日,2018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举办F2科学峰会暨颁奖典礼,来自全

中国ICF研究奠基者!贺贤土院士获世界聚变能源最高奖

  日前,在日本大阪举行的"国际惯性聚变科学与应用”(IFSA) 会议上,颁发了2019年度爱德华·泰勒奖。我国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贺贤土荣获爱德华·泰勒奖。同时获奖的还有法国科学家Patrick Mora教授等人。  爱德华·泰勒奖是世界聚变能源领域最高

潘家铮: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多次空缺的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终于花落有人。我国著名的水工结构和水电建设专家、三峡工程论证和建设的当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因功勋卓著,被授予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  然而,潘家铮最终因病未能出席6月13日在北京举行的颁奖大会。  6月13日下午,中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