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哈佛教授对博士生的8个忠告:最重要是“娶一个好女孩”

学术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也没有所谓的灵丹妙药,有的只是勤奋的、专注的工作。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地图、路标、旅行手册能帮你少走弯路,避免误入歧途,但是路必须你亲自去走,这没有人能代替得了。 何毓琦先生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何先生从博士毕业到获得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职位仅用四年时间,长期从事系统控制科学及工程应用研究,在控制理论领域的多个方向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动态系统现代控制理论的创导者之一。 何先生的一生可谓我们年轻人的楷模。何先生晚年开始撰写博客,给年轻人讲述自己的人生经验。我在读书的时候就听说过何先生的大名,有幸读过何先生的几篇博文。因为我自己已经走上学术之路,所以颇有感触。 我想如果我读博士的时候能够读到何先生的这些博文,现在一定是另外一番景象。即使现在读了这些博文我仍然觉得十分受用,仍然把何先生讲的这些建议作为我行动的指南。 “我听说做任何事情有......阅读全文

哈佛物理博士曝美国对撞机下马经过

  近两天,杨振宁和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分别发文,争论中国是否应该修建大对撞机。这场争论的一个导火索,就是评论家、哈佛大学物理系博士王孟源“看衰”大对撞机的文章。9月5日,王孟源在博客上回应王贻芳,称美国大对撞机1990年代的下马内幕是一开始压低了预算,预算严重超支是美国超导超级对撞机(SS

《自然》社论关注哈佛学术不端事件

导师犯错的后果会在很大程度上附带影响学生  8月26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社论——《附带伤害》(Collateral damage),文章就最近哈佛大学知名心理学家Marc Hauser因学术不端行为而遭到校方调查这一事件,分析相关研究人员因为此事而受到的影响。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上周,哈佛大

哈佛大学雇用新毕业博士生教本科

  工作期限为1年可续约1年,资金来自哈佛教育预算   据2月6日出版的《科学》杂志报道,美国哈佛大学计划雇用20名新近毕业的博士来教授本科课程。哈佛大学称,这将能改善学校的教育及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不景气的就业市场。   这一名为“大学同事项目”的计划于上周宣布,并将于今年秋季生效。项

哈佛招生拟用“人品”取代学术表现 引华人争议

   哈佛大学研究报告提倡改革招生制度,用人品取代学术成绩引起华人争议。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哈佛大学教育学院20日发表“扭转趋势”(Turning the Tide)研究报告,发出美国大学招生制度改革信号,SAT分数不再是主要考虑,录取学生重点包括小区服务、家庭贡献、减少学业和课

哈佛知名教授学术不端事件调查进展缓慢

  据《纽约时报》报道,哈佛大学知名教授学术不端事件目前仍未最终定论。这一方面说明政府与学校在处理这类事件上的进展非常缓慢,另一方面也凸显出,要在像动物认知学这样时常出现不一致结论的类似领域里进行过错认定是比较困难的。关于Marc Hauser是否有违科研诚信,不同的人也是有不同的说法。

时评:还博士学位应有的学术尊严

大学不是输送利益的文凭贩子,而是弘扬知识与思想的道场。还博士学位应有的学术敬畏,其实就是在保卫大学应有的格调和尊严。 “某些学校的博士培养已经差到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这是南京师范大学陈吉德教授参加教育部博士论文抽查评审时给出的评价。由于论文中有许多常识性的语法错误和知识硬伤,陈

哈佛大学知名心理学教授因学术不端行为辞职

Marc Hauser  据《自然》网站消息,哈佛大学7月19日宣布,该校心理学教授已辞去哈佛的工作,该决定将于8月1日正式生效。  Marc Hauser为哈佛大学知名心理学家,在去年8月因被校方调查发现存在8处学术不端行为而遭到离职一年的处罚(),Hauser分别发表在《科学》、

清华举办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

10月16日上午,第一届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暨环境科学与工程新理论、新技术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教育司主办,清华研究生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承办。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鸿霄,清华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钱易院士、郝吉明院士

论文撤销牵扯出美国一博士学术造假

  据《自然》网站消息,近日美国一位博士被发现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而线索竟然是四年前发生的一起论文撤销事件。  2006年3月至6月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教授因其与同事无法重现实验结论而撤销了六篇文章,震惊了当时的化学界。  而美国科研诚信办公室(ORI)于今年11月29日发布一项通告,指

华人博士《自然》发文:4点经验助你学术独立!

  编译 | 孟凌霄  从硕士到博士,不是简单的升学,而是一次蜕变。简单“做”一个项目是不够的,长期的科研道路更需要独立“主导”研究的能力。  1月18日,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博士王玉凝在Nature网站职业专栏发表文章,回忆了自己在武汉大学跟随硕士导师、生命科学学院梁毅教授,以及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