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地质雷达“化险为夷”预防城市地下空洞风险

探地雷达探测只是地球物理勘探众多方法中的一种,不过,对比其他方法,探地雷达具有明显的优势:分辨率较高,特别是对浅层地表的探测精度非常高,分辨率可达厘米级;工作效率高,市场上流行的探测雷达仪器也比较多,大都比较轻便,操作简单,充分发挥了计算机采集和处理数据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具有探测无损性的特点,从字面意思理解,这种探测方式不会损害、影响被检测物体未来的使用性能和用途,不伤害被检测对象内部组织。随着数据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探地雷达技术不断发展,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目前,探地雷达在城市道路地下空洞勘察检测等方面也日益受到青睐。北京某城区路面略微下沉,市政养护人员及时发现并对下沉路面进行施工作业。工人们在周围支起封闭围挡,将主路中间三条车道圈起来进行抢修。让过往司机疑惑的是,这条马路看起来一切正常,到底修什么呢?“主路下方有个直径1.7米、深达5米的大空洞!”现场检测部经理说,多亏了养护集团的新式......阅读全文

管线探测地质雷达及仰拱测试仪

基本工作原理地质雷达向地下发送脉冲形式的高频宽带电磁波。电磁波在地下媒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地下目标体,如空洞、分界面时,电磁波便发生反射,返回到地面时由接收天线所接收。在对接收到的雷达波信号处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信号波形、强度、双程走时等参数便可推断地下目标体的空间位置、结构、电性及

“磁探测技术应用研究”在景宁顺利完成

   受省水利科技推广与发展中心委托,景宁县水利局开展“电磁探测技术在山塘渗漏检测中的试点应用研究”项目。本次试点项目旨在采用地质雷达探测技术与高密度电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一座存在渗漏问题的山塘坝体进行探测,从而确定山塘坝体的渗流位置,为之后的修缮提升提供依据;同时,通过项目试点,

地质超前预报系统应用现状

、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实践意义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出现在上个世纪中后期,是工程地质的一个分支,我国从上个世纪70 年代后期逐渐开始重视这一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孙广忠院士等作了大量的工作。进人21 世纪,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修建的铁路、公路将明显增多。由于隧道长度、埋深等各方面因

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应用现状

一、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实践意义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出现在上个世纪中后期,是工程地质的一个分支,我国从上个世纪70 年代后期逐渐开始重视这一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孙广忠院士等作了大量的工作。进人21 世纪,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修建的铁路、公路将明显增多。由于隧道长度、埋深等各方面

地质超前预报系统操作使用

一、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实践意义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出现在上个世纪中后期,是工程地质的一个分支,我国从上个世纪70 年代后期逐渐开始重视这一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孙广忠院士等作了大量的工作。进人21 世纪,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修建的铁路、公路将明显增多。由于隧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以科学为尺丈量川藏交通廊道

  6月22日起,2017走进中国科学院·记者行——“科技支撑川藏交通廊道建设”活动一行,自四川成都开拔,沿国道318一路驱车前往林芝,考察川藏交通廊道。  一路上,一侧是汹涌的江河作陪,一侧是陡峭的悬崖峭壁为伴。在险峻的风光中,偶尔横亘在路中央的巨大石块和车队行进中遭遇的崩塌,不时提醒过往车辆这里

浅析探地雷达的4大测量方式

探地雷达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德国人Hulsemeyer用电磁波技术探测地表的金属物体,这就是探地雷达的最初形式。早起有多种叫法,比如地面探测雷达、地质雷达探测仪、工程探地雷达、脉冲雷达、表面穿透雷达等,都是指面向地质勘探目标、利用高频脉冲电磁探测地质目标内部结构的一种电磁波方法。在

塑料波纹管的检测目的及方法

塑料波纹管的检测目的及方法检测目的:本次检测的目的是了解波纹管注浆密实性,为判断波纹管注浆质量提供依据;检测方法:本次检测使用两种方法,地质雷达法(GPR)和声波散射法(TD-BWG),两种技术综合使用,提高检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地质雷达仪器,配用 1.6GHZ 天线。混凝土中雷达波速

嫦娥四号测月雷达揭开月球背面地下浅层结构的面纱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春来、苏彦领导的科研团队在我国月球深空探测领域取得重大发现。该团队利用嫦娥四号玉兔二号月球车上搭载的测月雷达,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发现地下物质由低损耗的月壤物质和大小不同的大量石块组成。这一研究成果对于了解撞击过程对月表的改造、火

揭开月背地下浅层结构神秘面纱

嫦娥四号着陆区地下分层结构  北京时间2月27日,国际科学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了中国月球深空探测领域取得的一项最新成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春来、苏彦领导的科研团队利用嫦娥四号玉兔二号月球车上搭载的测月雷达,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

与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合作交流项目批准通知

   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合作交流项目批准通知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RSE)的双边合作协议,2017年双方共同征集与资助中国与英国苏格兰地区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交流项目。经过公开征集,共受理申请8项。根据中英双方评审结果并经双

邵芸:应加强微波遥感对地质灾害的监测作用

  邵芸,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协会会员,现为中国科学院遥感所微波遥感部门主任及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自1986年到中国科学院遥感所工作以来,她一直从事雷达遥感基础与应用研究工作。作为中方项目负责人,邵芸参加了多项跨国合作研究项目,包括中美国际合作“航天飞机SIC-C

“先进测井技术与装备”主题项目通过技术验收

  2017年5月24日,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办公室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先进测井技术与装备”主题项目技术验收会。项目验收专家、21世纪中心管理人员、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和项目组部分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先进测井技术与装备”主题项目首席专家详细汇报了项目研究内容和取得的科技成果。项目以“产

国务院:政府单项仪器采购超120万须公开招标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中央预算单位2013-2014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标准规定,政府采购货物或服务的项目,单项采购金额达到120万元以上的,必须采用公开招标方式。   以下是中央预算单位2013-2014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全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央预算单位   2

俄罗斯156个高科技项目落户中国

记者在日前举行的中俄贸易经济论坛上了解到,俄罗斯156个高科技工艺项目将签约落户中国。 这156个高科技工艺项目将落户在吉林、河北等地,包括破石机、汽车点火装置、地质雷达、超导材料等63个节约资源项目,远程医疗设备、诊断治疗仪、电脑护目镜、免疫调节器、生物净化剂、活性水等53个医疗和生物工程项目,

成都地铁3号线二三期启用智慧体检 检测车照出"X光片"

   上个月的最后一天,南接双流、北连新都的成都地铁3号线二三期全线轨通,年底开通的日子越来越近。为保证开通质量,这条新线的线路检测工作已经铺开。  和以往人工检测不同,这次给新线做“体检”的,是一辆20余米长的黄色综合检测车。成都商报记者从成都地铁运营公司了解到,这是成都地铁首

云阳恐龙群“现身”记

  摘要:堪称“世界级”并非妄自尊大,此次研究人员在云阳县普安乡发掘出长150米、厚2~4米、高6~8米的“恐龙化石墙”。已经多次去现场勘查过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说:“据我所知,这是世界上,目前暴露面积第二大恐龙化石墙。”  正文  6月28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宣

2019年度国土资源、测绘、海洋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名单公布

  2019年度中国测绘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名单#aabbccdd2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aabbccdd2{border:1px solid #666666}序号成果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推荐单位特等奖成果1无人机电力线路巡检遥感安全监测关键技术与工

神秘气柱考验NASA未来空间探测项目

科学家构思的从木卫二冰壳上看到的木星  美国国会对宇航局(NASA)的一项空间任务热情一直很高涨,今年2月初,白宫最终首肯了这项20亿美元的调查木卫二可居住性的任务,这颗卫星深部隐藏的咸水海洋或拥有生命。最近,该任务还增加了一项多少有些调侃性的目标:这颗星球的冰壳似乎喷发出一些水汽柱,可能把一些有机

地震预报研究将成为重要科研领域

新华社澳大利亚悉尼6月12日电 中国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地震预报再次成为广大民众关注的焦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测量与空间信息系统学院华人科学家葛林林日前表示,尽管地震预报是世界公认的难题,但相关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这一领域将成为重要的科研领域。 葛林林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地震预报研究需要运用

新型串联雷达卫星系统 Tandem-L观测地球生态变化

  为了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如气候变化、环境破坏、资源匮乏、人口增长以及生态多样性的减少,德国正在加紧寻找解决方案。对此,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下属的亥姆霍茨研究联盟的研究项目“遥感和地球系统的动态变化”(EDA)将为此进行科研探索。  该研究联盟的目标是利用新型的卫星产品提出针对气候变化及其它环境变化

郭华东院士:把地球做成大数据

   1999年,第一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有记者向时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郭华东(现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国际数字地球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提问:什么是“数字地球”?郭华东用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回答了他:“从我的观点来讲,‘数字地球’就是把地球装进计算机!”

3月13日《科学》杂志精选

   受到埃博拉打击的国家麻疹疫情日益严重  研究人员说,除非儿童接种疫苗的计划得到快速恢复,否则麻疹、其它儿童时期的感染(如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疟疾及结核病等)随时都会像埃博拉一样在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等国中夺取同样多的人命。这三个国家中的医疗保健服务因为正在暴发的埃博拉

科学家揭晓南极冰下山脉形成之迷

  科学家近日揭开了一个冰下山脉的形成之谜。这个山脉与阿尔卑斯山规模相当,存在了长达2.5亿年之久。科学家们表示,这将有助于绘制气候变化影响图。  据路透社报道,这座名为甘布尔泽夫(Gamburtsev)的冰下山脉位于地球上最大的冰体南极的东部冰原地下3公里处。专家们正设法

未来6年将发射10颗气象卫星 覆盖90%的国土面积

  本报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刘毅)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2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未来6年,我国将发射10颗气象卫星,再建50多部多普勒天气雷达,再建4万个左右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到2020年,气象监测的空间分辨率达到10公里左右,时间分辨率将达到分钟量级。监测密度的提高将大

未来6年我国将发射10颗气象卫星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3月2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未来6年,我国将发射10颗气象卫星,再建50多部多普勒天气雷达,再建4万个左右的自动气象观测站。到2020年,气象监测的空间分辨率达到10公里左右,时间分辨率将达到分钟量级。监测密度的提高将大大提升气象预报预警的精细化水平和精准度,气象

紫金山天文台揭示月球西北雨海地区地质构造与成分特征

  直径1200 km的雨海是月球重要的地区,其形成年龄是月球定年的时标,其地质特征对于认识月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着陆于雨海西北部并开展巡视探测。为更好地科学解译嫦娥三号巡视探测数据,非常有必要从宏观上认识着陆区地质特征。中国科学院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

土星最大卫星泰坦地质图:草原、沙丘、湖泊

  据“中央社”报道,当地时间18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土星最大卫星“泰坦”(Titan)首张全球地质图。科学家表示,“泰坦”有草原、由冰冷有机物质形成的沙丘与液态甲烷聚集而成的湖泊,在与塑造地球相同的许多力道作用下,表面有凿刻痕迹。  加州理工学院科学家罗培斯(Rosaly Lo

青藏高原InSAR监测多年冻土区小型滑坡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通华团队在Remote Sensing 杂志发表了题为Investigation of a Small Landslide in the Qinghai Tibet Plateau by InSAR and Absolute De

美研究者绘制土卫六首个整体地质图

   一项最新研究报道了土星卫星土卫六的首个整体地质图。该地质图根据“卡西尼号”探测器采集的数据绘制而成,将增进人们对土卫六历史和演化的认识。  土卫六是太阳系唯一拥有浓厚大气层和以甲烷为主的完整液体循环的卫星,这一循环机制对土卫六的表面和演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朦胧的大气阻碍了对其表面的观测,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