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科大等通过南海珊瑚骨骼研究揭示近代战争汞污染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空学院副教授刘羿与加拿大特伦特大学孙若愚合作,测量并记录了不同年份我国南海珊瑚骨骼中汞的含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上。论文第一作者是孙若愚,通讯作者是刘羿。 珊瑚碳酸钙骨骼在形成的过程中,海水中半径类似的汞离子能够取代钙离子,以类质同相的形式进入到珊瑚骨骼晶体中。研究者通过复杂的化学流程,从海南岛龙湾地区生长200年的珊瑚礁中分离出珊瑚骨骼中的“晶格结合态汞”,然后利用微量汞纯化、分析技术准确测得了不同年份珊瑚骨骼中“晶格结合态汞”的含量。他们发现,在过去200多年间,珊瑚中汞的含量出现多个短暂而明显的峰值:除了1980和1990年区域的峰值可能与中国南方沿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关外,其余几个峰值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重要的战争在时间点和战争规模上非常吻合。他们通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献发现,硝酸汞......阅读全文

汞在大气中是如何传播的?或许珊瑚知道答案!

  1841年1月7日,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的铁甲舰Nemesis号击中了一艘中国军舰,那次炮击所引发的爆炸,将有毒金属汞释放到空气中。  目前,一项新的研究发现,那些汞可能被中国南海的珊瑚吸收了,这些珊瑚用它们的骨骼记录下了那次激战以及后来的战争。这项发现为研究人类对海洋的污染史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珊瑚骨骼“记录”战争汞污染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羿副教授与加拿大特伦特大学孙若愚博士合作,对过去200年我国南海珊瑚中汞含量进行研究,发现汞含量变化与一些重要战争密切相关,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达到顶峰。该研究成果以“中国南海北部二百年的珊瑚骨骼记录了中国近代战争汞污染”为题,发表在地学环境领域国际顶尖杂志《环境科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