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微生物所举办第二届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研讨会

6月7日至8日,在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和中科院生物局的支持下,由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WDCM)、世界菌种保藏中心联合会(WFC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中科院应用微生物研究网络(RNAM)、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亚洲微生物资源保藏和可持续利用联盟(ACM)、亚洲研究资源中心网络(ANRRC)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研讨会”在微生物所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比利时、丹麦、日本、俄罗斯、韩国等14个国家的科学家们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研讨会开幕式由WDCM主任马俊才主持,微生物所所长黄力研究员、世界菌种保藏中心联合会(WFCC)主席Philippe Desmeth博士、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主席郭华东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驻华代表处科技及环境项目官员贾古玛博士等作为主办单位的代表先后发表了讲话。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阅读全文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个面向”为线索,在系统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广大科研人员取得的众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础上,发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成果15项、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成果10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王庆礼:看住用好云贵生物资源

  相对中科院上海分院等东部地区的分院,昆明分院规模较小,目前只有5个所,包括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动物研究所、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地球化学研究所、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   “但昆明分院的特点非常突出。中科院‘数理化天地生’六大学部中,‘天地生’都有我们的份儿。而云贵高原除得天独厚的

环保总局:到2020年,生物物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15年遏制物种丧失? 当环境已被国家提到“生态文明”的高度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司司长万本太认为实施生态保护的资金已不成问题。 在12月7日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举行的《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上,虽然资金来源依然是各大媒体紧追不舍

经济视角解读: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

  经济视角解读: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关心这世界上千千万万种动物?为什么要投入巨大的资金来保护它们?  这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终极也是最原初的问题。  过去,生态学家也许会这样回答你:一个生态系统中存在的物种数量愈多,该生态系统愈稳定,生产量也愈丰富。但现在,他们会用经济学家

中科院与信达联手开发肿瘤免疫治疗药物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与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近日就肿瘤免疫靶向小分子药物的授权开发达成了合作协议。信达生物将以首付款、研发里程碑和销售里程碑付款共计4.57亿美元另加销售提成的合作方式,获得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科学家研发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小分子抑制剂的全球独家开发许可权。  相

中科院西北高原所:扎根西北 守望高原

  西北高原所的一个定位集中体现在针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生物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研究,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北高原所)有一座标本馆,这里拥有来自青藏高原的生物标本,数量多、种类全,颇具青藏高原特

杨焕明:像争夺国土一样争夺基因资源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杨焕明:像争夺国土一样争夺基因资源 我国科学家10月在深圳宣布,世界上第一个黄种人全基因组标准图绘制完成。承担该项目的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称,这是我国在承担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任务、国际人类单体基因10%任务后,用新一代测序技术独立完成的100%黄种人基因组图谱。 从

“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课题通过验收

  10月15日,全球变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课题验收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行。  课题验收专家组由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李文华院士、葛全胜研究员、邵全琴研究员、张仁华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董文杰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南京大学陈镜明

野生物种的“银行” 并非想进就进

  目前,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共收集保存各类种质资源20955种,169281份(株)。其中,野生植物种子8855种,占我国野生植物物种的30%。图为部分种子灯片。  在亚马逊热带雨林,每1平方公里有100种植物物种,而在这里,一脚踩下去就有上百个植物物种。  这里是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姚一建:生命科学发展的分类学基础

  生物分类研究是对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命名,并根据其演化种系的亲缘关系通过表型与基因型相结合的综合分析,将其梳理成种、属、科、目、纲、门、界等有序等级的分类系统。   生物分类学不仅是整个生命科学的基础,更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基础。中国是全球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然而我们

姚一建:生命科学发展的分类学基础

  生物分类研究是对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命名,并根据其演化种系的亲缘关系通过表型与基因型相结合的综合分析,将其梳理成种、属、科、目、纲、门、界等有序等级的分类系统。  生物分类学不仅是整个生命科学的基础,更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基础。中国是全球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然而我们国家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正式投入运行

  是世界两个按国际标准建立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设施之一   经过5年的努力,我国第一座国家级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成。11月24日,这一种质资源库通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的专家组验收,正式投入运行。   这一资源库与英国皇家植物园丘园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脑”在清晰“成像”

勇于进取的生物物理所队伍智慧的“脑”已运转起来6月16日至18日,中科院“创新2020——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研讨会”召开,与会的近100位所长就像各路征战的将领般云集北京,从党和国家赋予中科院的战略定位出发,围绕事关我国科技事业长远发展和“创新2020”深入实施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了

专家呼吁:用边际性土地资源发展生物质能源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生物燃料乙醇利用量将达到400万吨,但2011年我国燃料乙醇产量仅为169万吨。发展生物燃料如何破解不与民争粮、不与粮争地,日前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副主任高立志博士接受采访时指出,大多数木本油料植

“中国湖泊水质、水量和生物资源调查”项目通过验收

  11月11日,科技部基础研究司会同中国科学院财务计划局和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组织专家在南京对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单位承担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中国湖泊水质、水量和生物资源调查”(项目编号:2006FY110600)进行了结题验收。验收专家组组长由中科院地理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60年来,地处祖国南海之滨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无论是筚路蓝缕中勇于求索,还是春涌神州时的敢闯敢试,都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历史使命,将国家重大需求和海洋科学研究紧密融合,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出大气磅礴、绚烂辉煌的优美华章。2018年10月,11位院士、3位

《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二十年综述

  20年前的6月10日,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诞生,从此开启了用制度保护和利用国家人类遗传资源的时代。  20年来,它形成的保护开发体系对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大的成就是中国人类基因组的研究达到了一个高度,使我国成为国际上基因组数据最大

邹志刚等11位大陆学者当选2018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日前公布2018年TWAS院士增选名单,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55位学者当选TWAS院士,其中11名为中国大陆科学家。此外,2018年TWAS九个科学奖项获奖者中有2位来自中国大陆。  2018年新当选TWAS院士的11位中国大陆科学家分别是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神经科学

孙建中:生物质能源研究应跳出传统思路

  日前,由江苏大学特聘教授孙建中申请,以“高效降解生物质的自然生物系统资源利用与仿生”为主题的第395次香山科学会议学术讨论会在京召开,来自国内20多个单位的40余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作为本次会议执行主席之一,孙建中在会上作了题为《模拟与利用自然生物系统实现生物质高效转化的前沿科学问题》

科研样本获取难 暴露科研软环境建设不足

王康正在采集水曲柳 王康采集的湖北苦枥木   见到王康博士,他刚从西藏林芝回来。   “原来随处可见的红豆杉,这次没有看到。”作为北京植物园科普馆馆长,王康经常到野外采集样本。此次西藏之行,当地物种退化的态势令他感到震惊。   让王康心情无法平静的还不止于此。“当地随意采挖交易,对植物资源带

《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二十年综述

20年前的6月10日,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诞生,从此开启了用制度保护和利用国家人类遗传资源的时代。 20年来,它形成的保护开发体系对我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大的成就是中国人类基因组的研究达到了一个高度,使我国成为国际上基因组数据

科技部发布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6年度项目指南

科技部关于发布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6年度项目指南的通知国科发基〔2016〕228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军委科技委:   根据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科技部、财政部按照需求导向和分类整合的原则,在原“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基础上,重新整合设立“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现将

基因测序:数据深度挖掘和解读难题待解

  作为一种新型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测序能够从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测定基因全序列,预测罹患多种疾病的可能性,个体的行为特征及行为合理。基因测序技术能锁定个人病变基因,提前预防和治疗。正因如此,今年华大基因的上市,就引发了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  在日前在京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功能基因组学高峰论坛上,与会的众多专

基因测序:数据深度挖掘和解读难题待解

   作为一种新型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测序能够从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测定基因全序列,预测罹患多种疾病的可能性,个体的行为特征及行为合理。基因测序技术能锁定个人病变基因,提前预防和治疗。正因如此,今年华大基因的上市,就引发了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  在日前在京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功能基因组学高峰论坛上,与会的众多

基因大数据深度挖掘,我们将面临挑战

  在日前于北京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功能基因组学高峰论坛上,众多与会专家就基因技术发展方向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交流。作为一种新型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测序能从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测定基因全序列,预测罹患多种疾病的可能性、个体的行为特征及行为合理性。基因测序技术能锁定个人病变基因,予以提前预防和治疗。  

中缅联合科考:缅甸生物多样性保护迫在眉睫

  近日,应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邀请,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率队对缅甸中部以及北部地区完成了为期近一个月的第五次野外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和缅甸自然资源与环保部共25人参加了此次野外科考。  此次联合科考适逢雨季,天气多变、道路泥泞崎岖、山高路滑

董锁成:基础性科研工作 SCI不应成考核必要指标

来自科研一线的呼声   “基础性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采集、分析、研究基础科技数据、基础科技信息、基本科技资料,为基础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因此,在这个领域相对会较难发表SCI文章,出专利的机会也比较少。如果是按照常规的考核,即便用10年时间,可能一些科学家所做出的成绩还是仅在

能源植物“小桐子”在版纳植物园获得新发展

  小桐子计划繁华难现?   “小桐子是一种可以在干旱条件下茂盛生长的灌木,其种子可以生产类似于柴油的燃油,但目前人们将其当做绿色金子的期望正在减退——许多人曾把小桐子当做边际土地上最有潜力的拯救者,一种可以使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并将其带入一个可持续的、油料供应充足的未来能源植物。”   这段话,

“国科大味道”的本科生熟了!

“如果没有科研志向的话,我想当时自己抵挡不住‘北大专业随便挑’的诱惑。” 回忆起四年前的选择,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化学专业2014级本科生汪诗洋笑着说,当时甚至为此与家长和老师产生分歧,但自己做好了当“小白鼠”的心理准备。 让汪诗洋心动的,是时任国科大校长丁仲礼院士的一句话。

中科院提出“六大科技创新”

  新华社北京1月12日电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12日在中科院2009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以6个领域的科技创新为支撑的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   路甬祥说,为有效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有效应对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有效解决制约我国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